官方二维码

 
 

CHO自述之:LANCY 职业之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十年

   日期:2019-12-09     作者:Lancy 图&文    浏览:2895    评论:0    
核心提示:十年前的雄心壮志,十年后的自己,坚守了多少?十年前的豪言壮语,十年后的自己,实现了多少?当一个十年已逝…… 未来的又一个十年,可拼?可负?最近偶然从网上翻到一篇某科技资讯网多年前采访自己的报道,看着当年发布的日期, 翻阅着照片中年轻从容的自己和字里行间洒脱而坚定的言谈,一时愕然…… 又一个十年,也过去


十年前的雄心壮志,十年后的自己,坚守了多少?

十年前的豪言壮语,十年后的自己,实现了多少?

当一个十年已逝……

未来的又一个十年,可拼?可负?

最近偶然从网上翻到一篇某科技资讯网多年前采访自己的报道,看着当年发布的日期, 翻阅着照片中年轻从容的自己和字里行间洒脱而坚定的言谈,一时愕然……

又一个十年,也过去了么?

回首自己的成长之路,似乎每过一个十年,便会经历一次很大的跨跃,不管是跟随父母迁徙的脚步,还是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总会行驶在某条主干道上,谓之——成长与发展之路。

如果没有明师可预见性的在前指路,那么摸索着前进,赌的便是人生的运气。每个人不同的成长环境——坐标不同的地域文化,所遇不同的人和事,所受不同的优待,历经不同的磨难……便会不断影响着这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能力,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今天的我们,都是过去的每一天、每一年、每一个十年,逐渐练就的。

我 MBA 毕业论文分析的是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上来讲,单一的职业生命周期,就像企业生命周期的走向一样,也似“钟形曲线”,是一个人的职业空间和可能性,从孕育(十岁之前)、学习(十-十九岁)、递升(二十-二十九岁)至稳定(三十-三十九岁),转至下滑(四十-四十九岁)、衰减(五十-五十九岁)、消失(假设六十岁退休)的过程。


而如何避免这条曲线突然中途断裂,或如何不让这条曲线过早走到尽头,或是如何让这段几十年的路程变得更好过一些,很多人都想寻求一个行之有效、一劳永逸的方式,而这个方式往往无法从天而降,别人亦无法直接施与,更多地只能依靠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自身对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的应变能力。

十岁以前,我和家人一直沐浴在乡村山清水秀的淳朴时光里,度过了记忆中无忧无虑却也无比宝贵的童年。日网蜻蜓,夜逮火虫;攀树抓鸟,下河捞鱼;上学翻山,放学越岭;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也许是那时热衷的那片一望无垠的山野梯田和自给自足的农桑生活, 造就了自己一定的运动基因和志在千里、独立自主、胆大无畏、洒脱随性的原始个性。

十岁之后,我们举家搬离山村、迁入城内定居,而我也是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学生时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但是对广阔天地的留恋和向往,是一种骨子里自带的因子,在城里无处肆意的时候,会转化为其他的行为动向。比如从小学到中学,自己会陆续参加运动会项目,会积极报名加入校排球队,会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会愿意当班长,会主动组织并管理一些集体事务,会为了集体荣誉迎难而上……感谢伟大的教育机制,能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成绩,为自己这类单一学习成绩拼不过高智商同学的学生,也赋予了一定的价值窗口。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上跟别人有很大差距,是这个阶段很大的苦验,但也恰因此局面,才领悟到“不到最后一刻,不能轻易放弃”有多重要。重点高中的三年,是自己学生时代精神压力最大的三年,感觉智商真的被全市最优秀的同学碾压了, 总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是需要通过更多额外的努力,才能跟上大家的成绩高地。那个时候父母给与自己最不可思议的支持是房屋内部大改,只为多设计出一个单间好让我安心关门夜读,假期也可隔离访客。以至于从那时至今,我这个女儿坚信自己通过点灯熬油也能考上大学的奋斗意志,留在父母记忆中的印象仍是需要他们操心我有没有好好吃饭,是不是又总熬夜。很感谢当年自己虽未天资聪颖但肯后天努力,很感谢父母默默付出了许多,毕竟最后的高考成绩一跃成为自己高中三年以来最佳表现,惊喜了所有人, 也感动了自己。也是在高中,我因为老师的一句话,明白了“喜欢并持续做一件事,久而久之,会形成很强的使命感”。那是一次运动会,自己不巧生病了,体力透支严重,最后余下一个一千五百米的项目,很难再坚持上场了,按理是该放弃的,但是当时内心不知因何执拗,谁都劝不住,班主任无奈还是同意自己带病上场了,最后冲向终点时自己是栽倒在地的……后来班主任倪老师在开总结班会上说,他理解我,上场比赛是我作为运动员的使命,如果当时因我没能上场而导致班级荣誉有损,我很可能此生都会为此懊悔。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刻,老师的这句话带给自己多么强烈的震撼!它第一次让我明晰了自己内心深处所坚持的那个“必须要做”的感觉叫做——使命!

自二十岁左右到北京上大学开始,是自己自此远离家乡,重塑广阔人生的分水岭。二十岁到三十岁之前的这十年时间,基本上是至今为止自己自主职业规划最清晰、最坚定的阶段:完成本科学习——落户北京——去清华再修第二学位——去外地一家上市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这段时间,自己对每一步目标的设定和实施,没有太多迷茫。从小到大积累的性格特质和多年学生干部经历,在更大的平台上得以极大程度的发挥,面对成百上千人的场面和演讲压力,也可以鼓足勇气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老师、同学、公司高管、前辈同事、朋友,都在不同时期、不同层面,给予了自己不同程度的重用、帮助、栽培、指导和鼓励,这些助力将自己快速而平顺地推向了职业发展的高峰期——成为团队的领导者、项目的管理者、业务的推动者。这些积极行为的激发,一开始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每次刚进入陌生的环境,自己也是充满了小心谨慎。胆子小与勇敢,是一对反义词,但却可以共存,因为有的勇敢是天生无所畏惧,有的勇敢则是明明害怕,也依然会鼓足勇气去做。所以很感激当时在各种场景下,发现自己每一个小小价值,并往前推了自己一把的所有人。天生的潜力加后天的努力和他人的鼓励,才促使一个人在不同的当下有勇气承担相应的职责,并有能力获得一定的成功和认可。

三十岁那年年初,为了能获得更好的社会条件并真切地经历北京奥运会,在外地小城和北京之间,自己选择了重回北京。国家之强盛,也让自己对裸辞回北京重新开始,充满了信心。在此后的十年里,前几年是目前自己职业生涯里相对鼎盛的时期,后几年则是不断尝试改辙易途的时期。在职业上升期,为了能够确保可以攀升到更高点,我们总会查找自己的短板,并想方设法去完善它。所以当自己已管理人力资源部多年时,会忧心再之后的职业路径该如何走,自己还欠缺什么,该如何弥补。在当时,去读 MBA 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当然,自己仍是那个智商不超群,需要后天刻苦努力的人,顶着巨大的压力,苦撑了几个月才算确保成功迈入了清华经管院的大门。在这几年里,公司经历了从全面扩张到急剧收缩的过山车过程,人力资源工作上,从每年几百人的招聘培训量,到后来每年几百人的减员沟通量,妥妥地体验到了什么叫“职业倦怠”,加之 MBA 课业应接不暇、本就优秀的同学还在思考并尝试各种职业可能性,这些事情都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自己对人力资源工作的信守。所以,MBA 毕业之时,也是自己想再次离京一段时间,重新探索职业通路之时。之后由北京一家创业公司派驻云南分公司工作了两年,工作内容不再是纯粹的人力资源和内部管理,还接触了产品、采购、销售、物流等业务环节,工作中多了不少外出接触一线工作环境的机会,也多了很多的趣味性和放松感。但总隐约觉得什么环节可能出了问题,职业前景仍充满了模糊感和不确定性。

在下一个职业生命周期快要到来之时,我在朋友的感召之下再次回京,计划在精力尚佳之时在职业发展上再做出一些精进和突破。但是相比于递升期和稳定期的明确规划和有效实施,面对最近两年突然不那么顺遂的大环境,既定目标跟之前设想的,还是有些差距。而周围很多同龄人也都在彼此传递着焦虑情绪,包括很多媒体也在不断推送着各种裁员报道,不断消磨着大众的中年危机意识。来得及的,来不及的,大家都在拼命寻找改善命运的突破口。大城市带给人的窒息感,似乎又要卷土重来。

最近身边多了很多九零后的伙伴和朋友,他们都正处于职业生涯最重要的递升期(二十到二十九岁),这是大部分人实现从学生角色向社会就业角色转变并需要迈升到一定台阶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时期里,有的人是“幸运”的:比如遇到的是学识渊博的老师、专业技术过硬的师傅、领导能力强的上级、处于上升期或成熟期的公司和行业。有的人则是各有各的“不幸”:比如某某老师讲课水平不行、分配给自己的师傅业务能力很一般、某某上级根本不懂管理、所在的行业已经没有前景可言了,等等。

眼下的幸也好,不幸也罢,似乎仍默默地支撑着人们游走在那条既定的职业山路上, 努力或不努力地攀爬着。只不过有的人觉得现在爬的过程挺开心、挺知足的;有的人觉得爬的比较痛苦,不想再继续爬了;有的人挪一步算一步,想等混不下去了再想他法吧。

在现今社会环境下,不管我们大致在什么年龄段,在快要到达一个单一职业生命周期的顶点之前,我们都需要不断开发、扩展、学习更多的能力,实现能力的叠加与整合,以期待到达稳定期时,可以凭综合实力生存得更好、更久,避免突然或过早地下滑、丧失最佳职业机遇。

适应能力,会是未来人力资源的核心素质要求。

一个组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成员的价值需求,会有不同的侧重:比如攻坚阶段需要敬业精神,营销阶段需要业务能力,创新阶段需要新技术和新知识,危机时刻需要忠诚度,资金周转困难时需要共渡难关。我们的职业走向,要在大势下,在组织的不同阶段, 适时调整、匹配,我们需要具备与组织一起抗得过困苦、守得了繁荣的适应能力。逆势而为的人、多余的人、无法匹配的人,性价比不划算的人,能力过于单一的人,都会被迫回流到社会上等待重新分配。

关于规避风险的方式,得过且过、听天由命,不会是优先选项;焦虑不安、盲目改造自己,也不是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行之有效的。发掘自身的相对优势和兴趣点, 爱上自己的相对天赋,把它拓展为自己的生存能力,并运用到合适的职业场景中,这或许才是永不失业之道。因为“真正喜欢的东西是不需要坚持的,它会变成你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

关于职业发展空间,在大多数组织里,可以有一个简单的参照系(见《CWP/职业空间位置图》),大部分初入职场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适当做些参考。

现今的组织中,大概率上需要团队合作的多,单打独斗的少,因此,不管是走管理线还是业务线,除非想原地不动,如果想要有所进阶,个人的能力潜在空间和志向,在一个组织里,大致可以以这样两个位置为定位点:上“1/3”位置和下“1/3”位置。

下 1/3 位:这个位置,比基层岗位更进几步,可以成为一个基础管理者或是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师傅”,更贴近执行层面,在专业实操上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对素质要求是执行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上 1/3 位:这个位置,更接近高层权力中心,相比于具体的实操经验,这个层级的进阶在思维上需要更具备战略性和抽象性,需要承担一定的决策责任,思考需要更全面、更深刻,眼光需要更长远。


所以,要先深刻地“向内”分析自己、了解自己,搞清楚自己的职业空间大致在什么位置最能发挥最大优势。比如,我一直很清楚自己适合上 1/3 位,如果自己一直待在下 1/3 位,会远远没有这个位置最匹配的其他人力资源从业者做得好。换言之,如果一个组织所能提供的工作条件,表面上允诺你的是上 1/3 位的工作内容,实际上你长期在做的都是下1/3 位的事情,你会觉得很不擅长,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不够机智。反之,强行要求一个优势区在下 1/3 位的人,去担负他不擅长的上 1/3 位的工作职责,他也会觉得无比痛苦, 甚至质疑自己的能力。

当然,终究有的职业会遭遇瓶颈,甚至会直接消亡,让人连去慢慢体验下滑、衰减的机会都不留。

怎么办呢?

职业是死的,能力是生的,态度是活的。

一条职业之路快要走到尽头了,就需要提前开拓第二条路,第二条下滑前,就需要提前布局第三条路……按照大多数职场人的常规工作周期,尽早开始谋划和布局,在职业危机到来之前就衍生出副业或实现下一个转型是大势所就,是对抗中年失业危机的预备战役。

借用《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一书中的一句话:「普通人的思维模式是“我现在有什么,所以我只能做什么”;而系统思维的思考着眼点在于“我想得到什么, 那么我可以做些什么”」。

所以,应居安思危,我们今天走的每一步,都决定了未来的走向,而为了实现自己想要的未来,现在务必要意识到,该提前做些什么铺垫和准备。

这种状况很像自己四年前的大雾天站在雪山之巅的感觉,需要说服自己,是吸着氧气继续穿破雾霭挑战下一个未知,还是转身选择熟悉的路慢慢下山,舒舒服服地享受眼下的自由呼吸呢?迷茫、看不清前路,内心挣扎着:怎么选才是对的呢,万一走错了路怎么办?

这个时候,能支撑我们做出进一步选择的是——信念。

做出选择、做出改变,会逼迫一个人离开舒适区或熟识区,总归会引发各种不适和抵触,特别是强迫自己去做“应该”而不是喜欢的事情,心里那个执着的想要获得什么的声音能否强大到战胜此时的慵懒或习得性无助感?有几人会在三分钟热度过后单凭毅力撑到最后?

能力的不足可以后天学习和培养,信念却是需要优先着重构筑的。

今天的我,从过去一路走来,曾收获过无数成功与喜悦,也曾经历过多次迷茫和自我怀疑。现在,我已经足足花去了四十年时间用来认识自己、打造自己,但我对自己的了解似乎仍然不是那么透彻,毕竟除了主观意愿,外界的一切也在自己的成长进程中不断产生着影响。书读得越多,精神世界就越丰富;身边的高人越多,思想也就越开放;去的地方越多,视野就越开阔;新事物接触的越多,对未知也就越有兴致。这个世界,有悦音,有噪音,时刻都在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和想法,我们能做的,就是每隔一段时间,让自己停下来、静下来,听一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重新梳理一下思绪,修正一下行进的目标和方向。要相信自己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要克服恐惧、勇于深度思考,哪怕思考的过程有些痛苦,也好过一直低头不看路,走错了方向。

今天的自己,再次站在了雪山之巅,少了些勇莽,多了些淡然,因为内心出现了一位“扫地僧”——其,静可淡然扫叶、徐徐归之;动则内功雄厚、威力无边。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管当下处于什么职业状态,都可以看喜欢的书,学感兴趣的知识,掌握必备的技能,对自己选择的工作义不容辞。既要相信自己是强大的,可以变得更好;也要接纳自己是弱小的,需要他人相帮。起码要有最基本的信念——一步一步来,我们可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有含金量的事。

如果实在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做什么,可以借助专业的职业测评机构或心理咨询机构, 获得针对性的开发和指导,这比自己冥思苦想更有用。

下次再回顾的时候,人生已过半个世纪。

与人力资源同仁共勉。

作者简介:

LANCY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

深耕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十五年

历任GA资本集团公司CHO

北京宜花花卉科技云南分公司负责人

正略咨询集团人力资源总监

江苏上市药企康缘药业人力资源部部长

对金融、电商、管理咨询、医药等行业的人力资源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擅长战略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本管理、人力资源风险管控;擅于领导和实施组织搭建、组织变革、人员配置与优化,员工激励;以及人力资源团队管理、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教练辅导等。

 
标签: 职业发展 CHO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O自述之:LANCY 职业之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十年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高端访谈
点击排行
最新高端访谈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