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联集团(WWW5A)•五合国际自2001年进驻中国以来,即不断打造独特的企业内涵,致力于企业学院派的营造。作为人才培养战略体系的重要一环,洲联集团长期坚持开展企业内训,以多种培训组合形式,从各层面补充专业技能,全面提升设计师职业素质,每位新员工从入职洲联那一刻起,即进入到全面系统的培训中。
谈及企业的优势,洲联集团(WWW5A)•五合国际CEO赵云伟在接受《建筑英才》采访时表示,洲联集团(WWW5A)•五合国际的优势有很多,包括其组织架构、创意点、赢利点等等。而最大的优势应该是制度优势。而在制度优势上首先是人才优势,洲联目前拥有员工500多人,建筑专业技术人才就达到400人以上,而在这400多人中,有很多来自国内外的高级人才,其中不乏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以及国内一线的建筑师,这是洲联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学院化的人才理念
“人才是企业最核心也最需呵护的资源。” 赵云伟说:“可以说,洲联集团在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上是不惜代价的。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更为便捷的通道,试图为中国建筑界打开一扇学习的窗口。”
为了吸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设计人才,洲联集团多措并举,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共担。一是在国内率先设立院校奖学金。由于目前国内教育体制下学生理论和实践往往严重脱节,直接导致了设计人才毕业后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2006年洲联集团在中国境内首度以企业名义开设“五合国际奖学金”,资助并推动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洲联集团已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四所国内著名学府设立院校奖学金,受益学生达到150人。
而在企业内部,洲联集团定期选送设计师出国考察、学习交流、赴清华大学深造,并创立分红合伙人制度,调动骨干设计人员的积极性、认同感,让员工有更大发展空间。此外洲联更以企业之力承担起建筑师的职业再教育,通过培养“五合荣誉硕士”提供院校所学不到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员工从建筑设计、策划、平面设计到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的精细化整合设计能力,同时提升员工在市场推广、科研管理、团队协调和商务沟通方面的综合能力。
赵云伟始终认为,设计企业品牌价值的持续和发展壮大,离不开优秀的设计人才和管理团队,人才资源的储备直接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高低。他相信,团队融合的前提是从上到下所有员工目标一致,对企业文化相互认同,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志同道合的人才能走到一起,一路走下去。洲联这十年里,‘剩’下来的人是真正的财富。”赵云伟如是说。
二是延续学院教育职责,强化员工专业基本功。针对当前年轻设计师普遍存在专业基础薄弱的通病,洲联为了奠定强化员工基本功,特开设建筑设计原理、规划原理、住宅原理等三门基础课程,将知名教授、资深专家请进门,按照实用、适用、指导实践的原则安排授课内容,使员工将所学迅速融会贯通于实际工作当中。
洲联集团在进入中国市场11年以来,一直将“学院化”的传统贯彻到底,定期举办“项目交流周”,目标就是有针对性地提高建筑师的设计能力、研究能力,以及提升建筑师管理项目、管理客户、管理团队的全面能力。
赵云伟介绍,洲联“项目交流周”的主要形式就是将各分公司在某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得与失,由项目参与人从不同的角度和与会人员进行多维度沟通,同时,外请行业专家走进企业,参与项目交流,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建议和看法,使员工倾听不同的声音,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下,进行思想层面的碰撞交流,切实加强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洲联,创新是设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洲联‘5+1’的精神,我们的挑战则是如何将‘5+1’全程服务模式创新下去。”赵云伟表示,洲联集团一直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丰富并调整,在创新中继续追求以综合型的服务满足更多样化的开发需求,这也是“项目交流周”活动举办的初衷。
据介绍,洲联集团“项目交流周”的专家评审团队相当严格,点评全方位,多角度,不止于技术层面,更多的是从理念、视野、思路等各方面给予评价,重在启迪思路,拓宽视野。
三是针对社会实际需求专项培训,以弥补学校教育当中的薄弱环节。高校的专业教育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往往出现断层。新人入职洲联,首先是补充市场知识。洲联长期处于市场一线,熟悉市场需求、最新的产品和运作方式,对年轻毕业生进行职业再培训,完善了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其次,洲联重视对设计师表达能力的培养。学校缺少对学生逻辑分析能力、语言文字组织能力的训练,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最基本的设计说明、演示文件的制作和写作能力都极为薄弱。洲联集团不仅注重对设计师整体逻辑能力的培训,帮助设计师对项目进行宏观的判断和逻辑表述,也对具体的表达方式、方法进行培训。同时,注重内部经验与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能力。
四是重视团队的管理。团队管理能力是设计师从自我到职业的飞跃。工作中没有一人能完成之项目。每接手一项设计任务,洲联集团都会根据项目特性组织一个最佳设计团队。实行主创设计师领导负责制,形成一种“师傅带徒弟”的工作模式。每项工程做完后,都会及时召开项目评定会,总结经验与得失。这种实践工作结合评图的机制,既促进了老员工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又给新员工创造了学习的平台。这样的“传学帮带”,使各层次的设计师各取所需、普遍受益。在洲联集团各个业务单元之间,充分共享设计经验与体会。实现内部最佳交流机制。各部门间会在每一个项目结束时进行交流,互为借鉴,避免闷头做事导致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五是创办公益性的“五合大讲堂”。大讲堂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和顶级专家授课,传播先进思想和技术,推动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讲堂向公众免费开放,并进行网上直播,迄今为止,五合大讲堂已成功举办200余场,对中国建筑界的健康发展及新理念的传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06年洲联集团和《世界建筑》联合举办了WA设计大奖赛,为在校学生和年轻建筑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空间。
个性化的招聘与管理
在谈到洲联集团如何引进人才,如何培训人才时,赵云伟说:“我们一直坚持专业化招聘,注重应聘者的专业化水平。招聘时不以名牌院校为首要考虑因素,注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水平,并根据其能力提供多元化发展空间。”
赵云伟表示,洲联一直重视应聘者的创造性和学习能力:例如:目前设计师四大能力的普遍问题。方案能力:教育与见识所限,创意仅具大路货水准;工程经验:设计师最看重,大量设计师急于获得施工图经验,但随工龄增长最容易积累。客户管理:轻视客户沟通,不具备成果界面组织与汇报的技巧。团队管理:只专注设计技术层面,对交流障碍没有意识,团队效率未发挥。这四大问题一直是洲联所重视的,在人才培养也上也着力注重这四大能力的提高。
“洲联做具体的事情,为学生和青年建筑师提供一个发展空间,教他们怎样谋生,怎样更快地融入社会,但是不管他们离开洲联还是走得更远,迟早都会给洲联带来积极的影响。”赵云伟说,洲联集团的人才培养战略是一套各部分互相支撑的完整体系。它有坚定的理念,也有细化的具体原则。领导者和员工真诚的实践、独特而有效的培训方法、完善的制度和配套措施,通过公司上上下下的日常工作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公司人才培训机制。这种机制已经渗透到公司的每一部分,成为内化的精神力量,成为企业的习惯行为和管理个性。这种企业精神是洲联集团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
让员工爱上企业
走进洲联集团,你就会发现门口张贴着好多通告,像诸如游泳比赛,“88画报”,“五合先生”、“五合小姐”评选的海报等等,让人感觉很新奇很温暖。对此赵云伟表示,“这只是洲联企业文化的一个局部体现,主要是想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因为在我的理念里,我觉得工作是用来享受的,只有在这种状态之下,你才能发挥更多的潜能,做出好的作品来。而且,通过这些方方面面的业余活动,也更增加了员工之间的了解,而作为管理层也可以发现员工之所长,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像公司每年必办的‘圣诞晚会’也是洲联的一大特色,除了展示各方面的才能之外,还能极大地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大家都知道,现在这个社会压力很大,一个人当精神一旦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的时候,如果不及时缓解和发泄出来是很难找到自己最佳的状态。所以在洲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集体活动,主要是放松心情,激发灵感,更重要的是让员工爱上企业的文化,爱上企业。”
谈及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赵云伟也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事实上企业文化已经超越了管理范畴,其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不可复制的竞争文化。我觉得成功的企业文化对外具有一定的引力作用,对内要具有一定凝聚力,有人把企业文化归结为三种境界,即文字、文化、基因。文字虽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但员工未必真正记在心里,行为和行动中未必真正体现规章制度,我认为文字是企业文化的初级境界;而文化讲究“以文化人”、“制度束身”,就是所谓的“法治”,用企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别人,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相对初级的境界,而“基因”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具有明显的遗传性。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往往已经成为一种基因,就是上层领导的观念、观点及做法已自然而然地为下级部门和员工认同和接受,并自觉贯彻执行,我觉得这种状态才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
在《建筑英才》问及如何让员工能认同企业的观点并自觉执行时,赵云伟这样回答:“这其实是个看起来复杂执行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洲联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员工共有的价值观。管理层时时处处能从员工的角度考虑,那他当然能认同企业的观点了。我通常要求管理者要做到‘三力’:思考力+决策力+执行力;只有这‘三力’相加,才能成功地管理好一个企业,能把这‘三力’做好,企业的管理也就不在话下了。”
在采访的结束时,赵云伟信心满怀地表示:在未来,我们还会在制度上继续创新,在组织架构上升级,以期达到更远的目标。他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才加入洲联集团(WWW5A)•五合国际,洲联集团在将来的人才管理上还会更加开放,更加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