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廖泉文: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拓荒者

   日期:2009-04-12     来源:厦门日报    浏览:768    评论:0    

 

   人物名片:

 

    廖泉文,1946年出生,厦大人力资源研究所创始人、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力资源教学与实践研究会副理事长。

 


  她是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奠基人和拓荒者,专著《人力资源管理》三年来再版8次,仅上个月就再版2次,该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她是厦门特区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的顾问和招聘总经理的主考官,瞬间慧眼识英才的本事在特区传为佳话;她自1998年以来曾连续6次应邀出席世界管理大会,并做主题报告,所创立的“廖氏七论”风靡海内外;她是厦门市“文明家庭”的主妇,是学生爱戴的老师,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师,有许多独到体会与见解。在专家、博导、教授等称谓面前,她最喜欢的还是“廖老师”。


  今天,廖泉文老师的学生和朋友将云集厦门,庆祝“廖泉文老师从教35周年和厦门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成立8周年”。昨天,廖老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关于人才开发

  人生机遇:识马、跃马和驭马

  记者:听说,您的不少理论就是从您自身的人生经历获得的,请您选取其中一个理论,结合自身经历,向读者介绍一下它如何诞生、如何应用,让我们既能了解您的经历,又学会把理论化为实践。


  廖泉文:的确,我的不少理论都是从我自身的经历和经验获得的,比如“马论”。马论就是机遇理论,人生的机遇好比一匹飞奔而来的马,谁能认识这匹机遇之马,并骑上它,谁就会获得帮助,就能在人生的旅程中加快速度,跋山涉水,克服困难,从而获得成功。马论有三大要素:识马、跃马和驭马。


  1978年恢复研究生考试,这匹马飞奔而来,对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当时,我是三明一所中学的数学教研组长和年段长,但是,我一直认为人生的舞台不该止于此,而考研将是我的一次机遇,这就是识马。


  1979年,我和我的家庭正遇到一些变故:一是1977年我的大儿子摔断双腿;二是我腹中的小儿子有流产先兆;三是我自己身患重病。后来,我举债为大儿子治好了腿,大儿子恢复得很好,小儿子也顺产了。我决定参加考研,我边复习,边工作。学校领导希望我留在学校继续服务,就劝说我放弃考研。他帮助我分析利弊,说:你万一考不上研究生,一个“落第生”将影响你在学生中的威信。领导说得有理,这就是我在分析“跃马”时提出的“跃马”必须有承受“落马”的勇气和决心。“马”可能会加快你前进的速度,但也可能你跃不上马,反遭马踩了一脚。因此,“跃马”需要勇气、信心和毅力。


   跃上马之后,你还要懂得驭马,飞奔的马不好驾驭,何况路边还有不少意欲夺马的人群,被骑的马可能因为你的上马而狂怒,马只对善驭的人驯服,而对不善驭的人则很不礼貌,总要想法子让你下马,此时,你必须具备驭马的决心和本领,你原先也许不会驭马,但你要迅速地学会驭马,你还必须审时度势,必要时换匹马,以保证不被马摔下来。取得硕士学位后,我和先生都留在厦大,我研究生期间读的是数学,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经济学院会企系”任教,当时我教的是边缘学科“管理系统工程”。1984年起我开始对人才学和未来学萌发浓厚兴趣,当时人力资源管理尚处于拓荒阶段,还有许多争议之处,但我还是决定投身于人力资源管理,20年来我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终于坚持着走到了今天。 

  对人才应是以“开发”为手段

  记者:中国第一部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著作就是由您完成的,听说,当时出版社还不敢用您的书名《人力资源管理》,而要把它改为《人事管理》,可您拒绝更改,“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两者的本质区别很大吗?


  廖泉文:那是15年前,也就是 1991 年,当时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尚处于拓荒阶段,我的第一部人力资源管理专著《人力资源管理》将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但出版社领导要求把书名更改为《人事管理》,因为全国还没有哪部书是这么叫的。由于我真切体会到这二者有本质的不同,所以我希望出版社能尊重我的意见,保持《人力资源管理》的书名。几个月后出版社同意了我的书名。


  “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许多区别,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硬管理,后者是软管理;前者是以管人为目的,后者是以开发人为目的,是对人的尊重和对人潜能的开发。在中国大地上,曾经有过这样的现实:沉没了一条船,会引起人们的惋惜、惊叹,但埋没了一个极出色的造船人才,人们可以熟视无睹;烧坏一个厂房,人们会认真地追究责任,但摧毁了一批人才,却无人能置一词,更无责任可言。因此,早在这部专著出版之前的1985年,我就不断呼吁:当前世界上存在一条看不见的战线,就是人才争夺战。要想留人留心,单靠法规还不够,还应该有一整套举荐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服务人才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机构。如果我们做到了对人才思之、爱之、惜之、用之、信之,则人才必然对祖国、对所在的单位恋之、爱之、服务之、建设之、强盛之。这些观点,我想,到今天都是不会过时的。 

  对人的决策是第一决策

  记者:您认为一个人才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廖泉文:决策力,而对人的决策是所有决策中的第一决策!其他决策的失败可能可以挽回,但对人的决策一旦错误,就难以挽回。人的一生就是由一连串对人的决策所构成的。对人的决策有三大重要选择:择偶、择师、择友。择偶:你将与怎样的人共度一生;择师:你将以谁为师而接受他的指导并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择友:你将与怎样的朋友为伍并相互帮助和相互激励?事业上,当你是领导时,你在用人上的决策成功,既给团队带来生机活力,也推动了你自身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给团队和自身造成损失。当你是员工时,你选择什么样的团队、追随什么样的领导,就直接影响到你事业的成败;感情上,你要是对爱人、伴侣的选择决策失误,放弃了一个很适合你的人,可能这一生你就难以再遇到;交友方面,有的人一次交谈就可能成为知己,有的人你一辈子也不能跟他在一起,或者即使在一起一辈子也只能是陌生人,而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就看你的决策力了。

  关于特区建设

  黄金法则:能岗配匹原理


  记者:作为建发集团、国际航空港集团等许多大型国有企业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主考官,您于瞬间慧眼识才的本事在业界传为佳话,让人们好奇的是,您在招聘人才时究竟遵循了怎样的黄金法则?


  廖泉文:把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是招聘的基础,所以,能岗匹配原理是招聘的黄金法则,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某个人的能力完全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即所谓人得其职;二是指岗位所要求的能力这个人完全能达到,即所谓职得其人。人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的能力完全匹配,将使人的能力发挥到最好,岗位的任务也完成得最好。我们在招人、用人时首先要承认人有能力的区别,不同的能级应承担不同的责任,其次要承认人有专长的区别,不同的专业和专长,不能有准确的能级比较,一个优秀的电脑专家不能和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比较他们之间的等级和区别。如果不考虑专长的区别而去考虑能级的区别,那是永远无法准确判断的。需要指出的是,能岗匹配原理不仅适用于人才的招聘,同样适用于人才的使用。掌握一个核心要素:最优的不一定是最匹配的,最匹配的才是最优选择。 

  厦门具有引进一流人才的一流条件

  记者:在厦门特区建设25周年之际,请您对厦门在经济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做个评价,您还有哪些期许?


  廖泉文:厦门具有引进一流人才的一流条件。首先,厦门在接纳人才方面很大气,不排外;其次,厦门很美,人很文明,厦门的文明程度之高是超过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第三,厦门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上,也为人才成长营造了很好的氛围,厦门对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人们的政策使用居于全国前沿,尤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育的平等,这就为外地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在缺点方面,对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和留住方面还缺少强有力的对策。这也是厦门在今后必须努力的方向,学术带头人的引进,要做很细的工作,有时是需要一个个去请来的,而不只是出台一下政策等着他们主动找上门来;对现有学术带头人的保护力度也要加大,学术带头人不同于一般的人才,他们对创业环境和人才团队的需求会比较高,我们的政策和做法就要有所倾斜。

  关于人生角色

  家庭主妇:

  消除职业女性双重角色冲突


  记者:您的家庭是“厦门市文明家庭”,您的一双儿子现在也都是博士了,作为家庭主妇,您是如何消除长期困扰职业女性的双重角色冲突?


  廖泉文:要彻底消除职业女性双重角色冲突,最好的办法是既承认追求社会角色的女性,也承认承担家庭角色的女性。作为职业女性,就要具备协调好双重角色的心态和能力:一,保持平常心,社会角色的成功不等于家庭角色的成功,事业上再怎么有成就,回到家里,还是要保持女性的宽容、温柔、细致、体贴的优点;二,增强责任感,“责任”一词是我特别强调的词汇,女性事业再怎么繁重,也要承担起养儿育女、照顾家庭的责任,女性如果不能分担带给男性的养亲教子的责任,男女平等实际上仍是一种空谈,所以,我不仅提倡均等的社会责任,也提倡均等的家庭责任;三,要有管理时间的能力,许多女性以忙为理由,不能主动去承担家庭责任,但家是一个人最有归属感的温馨的港湾,作为妻子和母亲,就必须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去经营,当出现时间不够时,要把先生和孩子的“大事”放在首位,有时个人要做出牺牲,包括休息和娱乐时间。同时,也要借助社会家务服务,比如请钟点工等来减轻时间分配上的矛盾。 

  淡出阶段:

  花甲之年,更是耳顺之年


   记者:您曾经把人的一生概括为三大阶段:输入阶段、输出阶段和淡出阶段,并说自己已进入淡出阶段。“淡出阶段”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容面对的,您如何看待已经到来的“花甲之年”? 


  廖泉文:每个人在职业发展三阶段中,更注重输入阶段(人力资本的积累阶段)和输出阶段(人力资本转化为服务、财富和成果的阶段),常常会忽略淡出阶段。对于任何一个忙碌而勤奋的人而言,淡出阶段的清闲和无所事事确实很难被接受。我也进入60岁了,在我的理解里,60岁不仅是花甲之年,更是耳顺之年。“耳顺”应有三层意思,一,任何逆耳的意见在你听来都该是顺耳的,能听进各种不同意见,有助于正确决策;二是指对信息的分析能力,积累了人生60年的经历、阅历和心历,对所有不同意见和各种信息,都能够加以正确的分析与判断,三,要换位思考,有些看似难以接受的语言、意见,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从他的角色、地位、利益出发,就觉得不仅可接受,还应该提供帮助。耳顺更多的指淡出的心态,这是其一,其二,要有好的“淡出计划”,安排做几件事,使自己更充实,我的打算是:把正在培养的博士生培养好,把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好,把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修订版完成,最后,自然是多陪家人。六宽:宽阔、宽厚、宽心、宽爱、宽仁和宽容,这是我送给花甲之年的自己的礼物!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廖泉文: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拓荒者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高端访谈
点击排行
最新高端访谈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