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中美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和目标体系比较

   日期:2009-05-03     来源:未知    浏览:197    评论:0    

  内容摘要:如今,综合国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一场科技竞争,而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与此同时,人才在企业竞争和市场竞争中也日益凸现出重要的作用。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形势,制定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资源战略、培养和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优化创新工作的程序是我国亟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比较研究了中美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以及战略体系的实施,以期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操作上的指导。

  关键词:创新人才 战略 实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历史上,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曾以大量的创造发明和辉煌的历史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我国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能够培育人才、发展人才、吸引人才的社会环境。目前应该对我国人才培养战略和教育体系进行全面反思与调整,制定具体的制度以及法律条款来有效的保护人才与创新。

  美国人才培训战略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采取各种方式控制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但是其中最难控制的就是人才。为此,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变革了人才资源的开发战略,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吸引和争夺人才特别是高技术人才。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科技人才队伍,这确保了其经济、科技的领先地位,并使美国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在近代经济发展中,当许多发展中国家为寻找和引进资金而竭尽全力的时候,美国却把人才作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积极培养,大量引入,收获人才所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这反映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人才问题理念层次上的差异。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学习与借鉴美国人才战略的成功要素可以更快、更有效的开拓自己的创新人才之路。

  美国的人才战略包括本土人才的培养和国外优秀人才的吸纳两大部分。为了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美国国会通过了《2000年目标的教育美国》的方案,明确提出:在大学教育方面,使各学科的大学生成为能力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人才。目前,美国有3600多所高等院校,可以为50%左右的成年人提供各种受教育的机会,重点培养面向高科技产业、面向未来的人才。美国大学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国认真学习和借鉴。

  大量吸引美国以外的优秀人才是美国人才战略的另一个重要部分。美国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中,外裔人数占据一半左右。除了优越的物质待遇和科研环境外,民主、宽容、开放的良好学术环境,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也使得那些创新人才能够耐得住寂寞,经过长期的研究取得创新成果。此外,市场引导下的合理的人才资源配置、成熟的创新人才服务机构也使得人才能够合理流动,形成良性竞争,这也是美国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中美人才培养的差异分析

  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创新人才是世界高等教育永恒的话题。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在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是大多数高校办学的指导思想。给学生以充分学习自由的学分制,美国大学开设的课程面广且量多,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大。例如斯坦福大学,全校共有6000多名本科生,开设了6000多门本科课程,平均每个学生可以单独享有一门课程。因此,学生不必按某一固定模式塑造自己,在学业上享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主动权,可以充分发挥潜力与特长,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相比之下,我国的本科教育与实践脱节严重,很多课程设置陈旧、单调。有些课程的知识远远落后于时代,一些生活中已经被弃置不用的应用程序仍然是课堂上的主要内容,很多学生难以找到感兴趣的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丧失,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指出:“在我的学校,25%的本科生参加各种研究项目或自己独立从事研究,这使他们可以在实验室里接触到我校很多优秀的教授、教师,教授教师们也很鼓励学生这样做,并用自己的课题吸引他们来参加”。学习和研究是探索知识这一整体同等重要的成分。学生通过参与教授的研究课题,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质疑、挑战和发现中提高创新能力。

  内容摘要:如今,综合国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一场科技竞争,而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与此同时,人才在企业竞争和市场竞争中也日益凸现出重要的作用。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形势,制定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资源战略、培养和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环

  而我国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偏于知识灌输,而疏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的教学方式、考试方式、评价方式单一,应试教育依然比比皆是。人类的知识需要继承,但更需要发展与创新。仅仅注重前者的应试教育,不过是年复一年地培养出大量雷同的“学历人才”。很多人自主学习能力极差,只能谈书上的东西和别人的观点,从来不敢怀疑和反驳书本与权威。我国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理性质疑的精神的人才,只有把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优先位置,才有可能根本改变现行的知识灌输和应试教育的模式。

  (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辅相成

  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说:“我们以说不出莎士比亚5部戏剧的名称为耻,但如果你不能区分基因和染色体,却不以为然,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本科生应该同时接受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意义,以及人类自我价值的含义,这一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和自我完善。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所具有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包括树立敢于质疑与创新的志向,探索科学真理的热情,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新人格是创新能力的精神后盾。

  此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有利于跨学科学习。现代科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单学科领域,交叉学科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特点,促进人才的培养。我国大多数高校各个学院的专业化程度过于精细,基本上是只学习本专业课程,很难实现跨学科学习,极大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方向。

  (四)优化高校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环境

  要为学生建立一套完善客观、公正透明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实践活动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学校的激励,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创新活动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大学教育对本科生的人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能够正确塑造学生人格,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得到充分培养,成为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

  综上所述,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国家战略、舆论环境、国民意识、制度法规等诸多环节的协作才能实现,其中高等教育应该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使创新作为一种文化在受教育者中传播,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文化与习惯的传承,创新成为我国国民精神的核心部分。

  参考文献:

  1.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大学教学,2006(3)

  2.兰泳.美国人才战略. 全球科技经济了望,2003.07

  3.杨桦.中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途径比较.商业时代,2006(12)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中美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和目标体系比较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最新论文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