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论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

   日期:2009-05-03     来源:未知    浏览:179    评论:0    

  [摘要] 大学生的人力资源及其开发,可以用大学生的“四商”和大学教育的“四育”来加以厘定,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即通过大学教育的“四育”来提高大学生的“四商”。大学是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库,因此,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四商”“四育”自我教育

  一、大学生的“四商”

  大学生的“四商”,即为智商、情商、德商和体商。过去界定大学生的品质,一般用“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等来进行衡量与评价,显得有些笼统、抽象。如果改之以“四商”来进行衡量与评价,则显得明了、具体,易于操作。

  “四商”的提出,有它的逻辑本原。人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于是就有“体商 ”和“心商”。体商是就身体方面品质而言的,靠体育来培养;而“心商”则是就心理方面品质而言的,靠“心育”来培养。人的心理又大致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种基本的心理过程,于是,三种心理过程的品质分别用智商、情商和德商来表征,也因此,“心育”大致可以分为智育、美育和德育。尽管人的知、情、意和学校教育中的智育、美育和德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联系中,也有质的差别及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智商出现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西方,有比纳、西蒙的比率智商,还有威克斯勒的离差智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企图通过对智商的测量来判断个体智力的高下,而智力只能是认知方面的一种特殊能力。情商是20世纪后半叶由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提出的,情商有别于智商,是用来衡量和评价人的非智力因素品质的一个概念。因为它是相对于智商而提出的,所以,它有些笼统的味道,是一种宽泛的情商范畴,包括德商。笔者认为,情商应是一个不同于德商的范畴。情商对应于人的审美活动及其情感品质,而德商对应于人的道德活动及其意志品质,尽管两者有密切的关联,但绝非是同一的。现在,我国教育理论界有人提出德商的说法,笔者非常赞同,因为,这是一种理论上的觉悟和发展。

  智商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领会、应用与创新上,情商主要体现在对美的感受、体味与创作上,而德商则主要体现在对伦理规范的自觉恪守和人生幸福的追求中,体商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的增强和运动技能的提高中。智商、德商、情商和体商分别是人们追求真、善、美和健以获得智慧、幸福、自由和健康的表征。无疑,四者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衡量、评价大学生品质的主要标尺。尽管智商、德商、情商和体商的内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但这样明确地提出“四商”,本身应是一种理论上的深入和进步。

  二、大学教育的“四育”

  根据大学生的“四商”,大学教育必须对应地做好“四育”工作,以开发大学生的人力资源。“四育”分别是智育、美育、德育和体育。“四育”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尽管彼此间互有差异、相互独立,但其旨归是一致的,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是它们共同的追求。因此,大学教育中,对于“四育”,不可有半点的偏废,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大学教育的全面性,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大学生的人力资源开发。进行大学“四育”,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建立科学教育观是非常必要的。

  1.实践活动观

  人的品质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身上固有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养成的。人类凭借着劳动,完成了“人猿揖别”的伟大历史迁跃,实现了“自然的人化”。个体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把自己从生物意义的个体提升至具有社会意义的个体,并不断地实现由低一级水平到高一级水平的飞跃。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大体包括认知学习活动、审美学习活动、道德学习活动和身体学习活动等。学习活动把社会的真、善、美和健,不断地内化为个体的内心,进而使个体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同时,也不断地外化着个体内部的“先天图式”,而使其具有鲜明的个体性。学习活动是个体进步的阶梯,是现实世界通向理想彼岸的桥梁。学习活动叫“小人物”变成“大人物”,让“丑小鸭”变成“美天鹅”。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既是主体,同时,也是客体;是学习的主人,也是学习的“作品”。

  2.全面发展观

  全面发展观,必须透着“三个全”的基本精神,即大学教育旨在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教育”而使其“全面发展”。目前,中国教育提倡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用“主体教育”代替“灌输教育”、用“超越教育”取代“底线教育”、用“教育美化”代替“教育异化”,等等,均反映出中国教育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趋势,也昭示着中国教育由沉沦到澄明、由遮蔽到本真的历史过程。西方三大心理学流派中,精神分析过多地看到了人的天性,行为主义过多地看到了人的习性,而人本主义则过多地看到了人的灵性,只有在扬弃西方三大心理学流派的思想过程中,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才能找到它的“源头活水”。全面发展教育观,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3.教学过程观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完全自学式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和学生、教育和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一个基本问题。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否,直接与教学关系的处理相联系。无论是传统教育中的“教为中心”,还是现代教育中的“学为中心”,都有失偏颇。只有实现教学一体,“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才能让教学本真澄明。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一种以授受知识为主、进而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一种师生间实现“共识”、“共鸣”、“共志”、“共健”的活动。教师不可能直接导致学生身心的发展,而只可能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来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其中原因很简单,学生是人,是主体。教师只能是通过沟通、对话,充分领悟师生的主体间性,才能把教学由一门科学变成一种艺术。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既不可“袖手旁观”,也不可“越俎代庖”,而只能是“拈花一笑”。

  三、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大学生随着身体方面的成熟,心理方面也日益成熟起来,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完善、人格的形成、世界观的确立以及自我意识的健全上,这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奠定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基础,也为大学生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提供了前提。

  1.自觉、自信、自强

  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必须建立自觉、自信、自强的心态。具有“山不向我走来,我向山走去”的自觉、“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破万卷书,行千里路”的自强,也只有具备了自觉、自信、自强的心态,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才会获得必要的心理氛围。

  2.元认知、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

  仅有自觉、自信、自强的心态,对于大学生自我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必须进一步在学习方法上进行钻研和探索,以获得丰富的心得体会,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1976年由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范畴的提出,表明人们对认知过程开始进行反思,让认知活动建立在反思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认知过程当对象来看待,这是一种划时代的历史进步。于是,问题可以思考,对问题的思考可以进行再思考,以致可以无限地“倒退”下去。在这种无限的“倒退”中,人的认知具有了反思的特性,元认知、智力会得到培养与提高。诚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在反思中,人会富有智慧起来。教师要求学生“检查作业”、“书写检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习惯,便是明证。

  自我效能感也是20世纪后半叶,美国人班杜拉提出的。人的行为既受内在观念决定,也受外在强化或期待决定,还受自我效能感决定。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顺利完成某种成功行为的一种主观判断。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的情感体验有时会成为人们乐此不疲去行动的心理根源。观念可以成为行动的原因,动机可以成为行动的原因,情感也一样可以成为人行动的原因。在沉醉中,在“技痒”中,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会生动、鲜活起来。

  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默里率先提出的。成就动机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诸如,获得优良的学业成绩、寻找成功的工作岗位、为社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等等。成就动机意味着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以夸父逐日、只争朝夕的姿态不断地完善自己,追求工作的成功、事业的辉煌和人生的圆满。追求成功,建功立业,“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当代大学生挥之不去的乌托邦情结。成就动机也是大学生勤奋学习、顽强拼搏的最坚实精神信念。它叫人刚毅、执着、九死无悔。“爱拼才会赢”、“不到长城非好汉”是胸怀成就动机的大学生们的共同信守的座右铭。

  3.智慧、幸福、自由

  大学生学习的终极追求,无外乎是对智慧、幸福、自由和健康的追求。“真”的内化,或认知活动的“无限倒退”,人会获得智慧,进而让世界变得明了晓畅;“善”的内化,或道德活动的无限超越,人会获得幸福,进而让生活变得趣味横生;“美”的内化,或是审美活动的无限丰富,人会获得自由,进而让人生变“诗意栖居”;“健”的内化,或身体活动的无限开展,人会获得健康,进而让身体变得“生龙活虎”。智慧、幸福、自由、健康是大学教育的终极关怀,也是大学生学习活动的乌托邦情结。在“百年创业”的人生大计中,精神家园的构筑是人们的最后追求。而在精神家园中,智慧、幸福、自由和健康是其中最美的景点。它们闪烁着神的光芒,是人类共同的“乡愁”。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论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最新论文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