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信息化军事人才是我军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之路。文章探讨了从健全培养机制、发挥军队院校主渠道作用、岗位练兵、依托国民教育等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军事人才;军事院校
【摘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信息化军事人才是我军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之路。文章探讨了从健全培养机制、发挥军队院校主渠道作用、岗位练兵、依托国民教育等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军事人才;军事院校;岗位练兵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和基础的军事变革,我军也面临着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艰巨历史使命。信息化战争需要信息化指挥人才来驾驭,武器装备更需要信息化军事人才来操作运用。世界各国在探索军队信息化的过程中逐渐达成共识: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关键是人才。美国国防部在关于海湾战争致国会的报告中指出:“高质量的人才是美军的第一需要。没有能干的,富有主动精神的青年男女,单靠技术本身是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的,优秀的领导和高质量的训练是战略的基本要素。” 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未来的仗能不能打赢,军队会不会变质,关键是人。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话。”
信息化战争对军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体能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和谋略水平外,还应具备信息化战争意识、信息技术素养、信息管理能力。在信息化战争的大背景下,能否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军事人才队伍,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问题。人才培养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当务之急。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养途径。
一、建立和健全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军事人才培养机制
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是确保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机制应该能够指导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能够激励全军将士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能够为加速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构建和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军事人才培养机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各级部门的重视,更需要个体的刻苦努力。恰如其分的精神或物质奖励是人才成长的有效催化剂。各级部门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励大批人才奋发进取,只有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才可能铸就全军官兵整体素质的跃升。在培养信息化的军事人才的过程中,要加大知识激励的权重,将指挥人才的晋升与学历和贡献挂钩,有效鼓励指挥人才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高素质人才,特别是信息化的高素质人才,往往是军地两用的人才。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塑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增强军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避免人才的流失,否则花大本钱培养出来的人才也难免“身在曹营心在汉”。
(二)创建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人类社会数千年的历史也表明,竞争能有效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最终实现优胜劣汰。我们要增强人才的竞争意识,鼓励竞争,并为人才竞争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在竞争中发现人才。以素质论优劣,以成绩定奖赏,以能力定取舍, 这是形成人才竞争环境的重要前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是营造人才竞争环境的关键。
(三)加大对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的投入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软硬件设备的购买、优秀人才的引进、地方人才的有偿服务等等都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而且由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加速,人才的培养的投入更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让官兵能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在经费方面给予重点保障,这样才能够确保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进行。
二、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各门学科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只有经过院校专门学习,才能获得作为军事人才应具备的相关知识。美国军队就有着这样的规定,每一级干部的提拔应用都必须先经过相应院校的学习进修。现代社会是个终生学习的社会,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和所从事工作的变化,军事人才也要不断进院校深造,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以适应客观环境的需要。
作为军队院校,要全面地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更好地担负起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的历史使命。军队院校要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用教学牵引科研,以科研支撑教学,用人才培养质量检验教学科研成果。为了适应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院校要在按照实战化要求,科学设置学科与专业,真正从部队需求着眼培养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军队院校必须突出对军事人才的信息素质及其对信息化战场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一切最新成果,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网络化训练、计算机模拟教学和电脑兵棋推演,加速数字化图书馆、网上模拟对抗训练平台的建设。军队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改革教学内容,增加高科技的含量,尽快形成适应新的军事变革的新的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
我们昆明陆军学院是西南战区惟一一所指挥院校,是成都军区的直属院校,在为战区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方面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加大信息化科研力度,注重部队的实践情况,使教学与部队的实际情况不脱节,力争成为整个战区的信息化研究研究中心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为成都军区部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智力支持。
三、充分发挥部队在岗位练兵的主阵地作用
马列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部队是遂行我军革命任务的作战单元,我们的军事理论和教育成果必须通过部队实战的检验。通过实战锻炼和在职训练提高各级指挥员的素质,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对军事人才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部队要在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中,增大训练的科技含量,按照实战要求,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各级可通过举办信息技术培训班、科技练兵、开展军事活动等,提高官兵的科技素质,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部队应结合实际, 要采用适应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作战需要的训练方式和方法。尽快向强调计算机分布式交互仿真的训练转变,锻炼提高高技术、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培养出既熟悉战役战术理论,又能指导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高素质军事指挥和参谋人才。
四、依托国民教育,促进军地共育机制
在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化人才是知识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有军地通用的特性,因此,依托国民教育是培养信息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很多地方“211”重点大学的课程设置合理,教学科学,而且师资力量雄厚,这无疑是我们可以借用的有利资源,也能为我们减少培养成本。针对信息技术的军民通用性,军队应充分发挥地方重点高校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可采取“送出去”的方法来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我们现在实行的“国防生”和 “强军计划”都是依托国民教育的很好的例子,都在利用地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教育资源为我军培养计算机、通信和自动化等专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信息化人才。经地方培训过的学员,在回到部队后再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信息作战学、心理战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使他们了解信息战观念、战法和信息指挥的基本知识。对于一些著名的军内外学者、专家,我们可以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他们担任客座教授,为部队的建设出谋划策。
部队应进一步加强与地方高等院校、科研团体的合作,派出干部骨干参与一些科研项目的攻关,在军地协作中锻炼人才、培养人才。有能力的部队要积极创造条件,把国内IT界的高、精、尖人才吸引到军队,提升部队信息人才的技术层次。
【参考文献】
[1]孙德军.从军队建设新论看信息化军事指挥人才培养[J].领导科学,2005,(5).
[2]刘太平,黄因贵,陈克宏.论信息化战争对军事人才的素质要求及培养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5,(12).
[3]王勤明,史国枫.信息化战争与信息军事人才培养探析[J].理论界,2005,(2).
[4]宋才文.迎接军事变革的挑战,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高素质军事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6).
[5]巨乃岐,魏均歧.试论军事信息人才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J].天中学刊,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