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集团昨日宣布将向派往中国的员工发放津贴,以补偿严重污染对他们的危害,成为开此先河的第一家国际公司。
松下集团表示,将中国部分城市高水平的PM2.5值列为津贴依据。专家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能通过人的肺部进入血液,加剧哮喘、癌症以及心脏疾病。
松下派往中国的员工一般都能得到比较优厚的薪酬待遇,因为外派中国属于“苦差”,但此前松下公司没有明确提到人们对中国可怕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大的担忧。
雾霾已成了中国公众不满的焦点,尤其是在北京这类繁华都市,该市曾在2月遭遇连续一周的“有害”空气。
同时,雾霾也成为外籍人员列举的离开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松下没有透露上述津贴方案所覆盖的在华日籍员工人数或具体金额。中国员工将不会得到额外津贴。
其他公司最近都在悄悄提高驻华外籍人员的福利,但松下是第一家公开承认这一问题的公司。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公司在这个问题上如此直白,”罗迈国际商务咨询(RMG Selection)的罗伯特•帕金森(Robert Parkinson)说,“通常的作法是将其粉饰成‘发展中国家津贴’。”
“这有点像是在说,我们知道我们让你暴露于足以危及生命的环境,我们将承认这一点,并就此给予你补偿。”
2008年美国大使馆在其驻京办公楼的屋顶上安装了一套污染监测系统,监测北京空气中的PM2.5浓度,这个问题自此引起更多中国人的关注,也使国际大公司在向中国派遣员工时考虑到中国的环境因素。
在今年3月5日全国人大的开幕式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这是中国高层政治家迄今仅在关系到反腐时才会使用的豪言壮语。
此外,在此次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只要谈到环境治理,必问PM2.5。在参加贵州团审议时他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贵州代表陈敏尔自豪地说,我们贵州PM2.5平均值都在50以下,空气就是人气,人气有了财气就来了。总书记表示,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总书记幽默地说,将来可以制作贵州的“空气罐头”。
中国已经在整顿重污染工厂和钢厂方面作出了一些努力,并承诺会尝试限制道路车辆数目。去年政府出炉了一个计划,拟在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减少排放,降低造成污染的炼钢产能,但由于中国对燃烧煤炭的依赖,整治污染的尝试相当困难。
对此问题,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卡尔涅耶夫认为,如果没有决策程序的改革、没有群众的严格监督,很难把“绿色发展”的理念变成现实。在他看来,我们现在在中国看到的只是“生态意识”的一个萌芽,还缺乏官方和民众之间认真而系统的对话。当然,也有政府对公民关注环境状况作出反应的例子。
卡尔涅耶夫说:“十年来,汉学家们一直在讨论中国会向民主过渡。有可能现在我们看到了一个开端:有生态风险的项目一定要经民众讨论。不是要临时抱佛脚,而是要常态化。”
来几年中国不得不同时解决两个任务: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原来的就业水平,过渡到注重绿色、高新技术的新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