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一家电子厂涉嫌非法使用童工,因涉事员工不予配合、不出示相应的身份证明,劳动部门至今仍未查实这批员工的真实年龄,但已将这批员工送往原籍。童工问题再次映入公众眼帘,劳动部门依法遣送其回乡做进一步调查理所应当,然而对于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简单的遣送回乡实在难解童工之困。
在此次涉嫌使用童工事件中,涉事用工单位深圳市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称此批员工为派遣工,入厂时劳务派遣公司提供这批员工年龄已满16周岁的身份资料,其真实性应由劳务派遣公司负责。而劳动部门则表示,至今未联系上派遣方——深圳市成祥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派遣方不知去向,用工单位在用工紧张期对年龄看起来明显偏小员工的身份未进一步核查,这表明在利益面前,制度轻轻一绕就成了摆设。
如今,劳动部门依法将这批员工送回原籍做进一步调查。然而,这批涉事人员回乡后将面对怎样的生活?他们的受教育权能否得到保障?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涉事人员甚至连小学都没读过,在工厂里每天工作11个小时至12个小时,每月工资仅2000元左右。但在他们看来,工作虽然辛苦,2000元的工资已是“高薪”,并且在工厂里比在家时吃的要好得多,“每天都能吃到米饭和肉”。而对于有多个孩子,年收入只有一两千块钱的涉事人员家庭而言,一年两千多元的学习费用难以承受。因此,这些涉事人员正常上学成了奢望,外出打工成为他们赚钱供弟妹读书的淳朴愿望。
照此看来,遣送回乡,各方自扫门前雪之后,若无人提供后续配套救济措施,所谓的“童工”恐怕仍旧无法回归校园生活,难逃在家务农或再次外出务工的命运。童工问题必然陷入周而复始的困局之中。与重罚涉事企业相比,如何进一步增强对贫困地区儿童教育权的保障力度,恐怕才是根除童工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