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2月开始,到当年8月,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以下简称国航浙江公司)先后有15名飞行员提出辞职,因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遭到拒绝,15名飞行员先后和国航浙江公司对簿公堂。
去年12月,法院一审判决同意解除劳动合同,飞行员赔偿国航浙江公司数额不等的损失。国航不服上诉到杭州中级法院,今年2月立案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判决。
漫漫辞职路
黄志伟是2004年12月进入国航浙江公司,是这次提出辞职的15名飞行员之一。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大家都是因为各种原因,在不同时间提出辞职的,并且根据《劳动合同法》提前三十日书面致函公司,正式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但大家都收到了公司一致的答复,不同意离职,还将他们的工作调整为地勤。无奈之下,15名飞行员各自向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012年8~10月,仲裁委先后裁决支持飞行员的诉求。但是国航浙江公司拒绝执行。
于是这些飞行员又先后各自向杭州市萧山区法院提起诉讼。去年12月,杭州市萧山区法院先后做出一审判决,要求原公司在判决生效十五日之内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并依法办理劳动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的移交手续。
国航浙江公司不服判决,上诉到杭州中院。记者发现,原来各自起诉的15名飞行员,二审的立案时间都变成了2013年2月1日,开庭时间2013年3月11日。到目前这些案件的判决还未出来。
待遇或是主因
作为在香港地区和伦敦都上市的国企,国航应该是飞行员眼中的香饽饽,但现实却是他们宁愿打官司也要离开。此次提出辞职的国航浙江公司的一些飞行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收入待遇是一方面,体制是促使他们决心离开的一大因素。
黄志伟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他2004年进入国航浙江公司到现在,机队的编制只从大概20多架增加到30架左右,发展极其缓慢,而像他这样机龄的飞行员,现在年收入满打满算在50多万,民营航空公司同情况飞行员的收入约在110万。
对于飞行员的说法,记者联系上国航浙江公司总经理申建明,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己在飞机上,不方便接受采访,同时公司也没有可以接受采访的人选。
从2005年起就代理飞行员离职案件的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张起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至今代理此类案件已经超过1000例,每年的接案量都在100例以上。张律师认为,离职纠纷的出现,不光是体制编制的问题,而且在人文关怀、劳动环境、劳动保护,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都存在一些问题。“辞职的员工,理由无非两条,要么钱没给够,要么伤员工心了。”张律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