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12年北京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主要数据,我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84742元,与2011年的75482元相比,增加了926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7%,增幅下降1个百分点。全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 员年平均工资为42882元,与2011年的34235元相比,增加了8647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21.3%,增幅提高3.1个百分点。对 于2012年我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
一、我市经济平稳发展是工资增长的基础
2012年,我市按照“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经济保持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01亿元,比上年 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3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058.3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3592.4亿元, 增长7.8%。经济的稳定增长为职工工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资制度改革拉动工资增长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围绕工资制度改革,将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作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着力点,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得到有 力落实。2012年,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小时不低于6.7元、每月不低于1160元,提高到每小时不低于7.2元、每月不低于1260元。2012年, 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为11.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另外,我市继续稳步推进公共卫生、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2012年补发了部分行业、部 分单位的工资。这些措施都拉动了工资的增长。
三、劳动力成本上涨带动工资增长
工资变动体现了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均衡关系,平均工资直接反映了社会人力资源的价格水平。2012年度的企业用工情况快速调查结果显 示,60%的企业用工成本有所上涨,41.9%的企业认为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企业普遍采取提高工资、改善福利待遇的手段应对“招工难”现象。这也是工资水 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反映了工资增长的带动作用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469元,比上年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3%,比 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从收入结构来看,城镇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家庭总收入的68%,比上年增长11.1%。这与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趋势是相符合 的。
五、居民储蓄增长反映了工资增长的贡献作用
收入是决定居民储蓄的最主要因素,收入增长与储蓄存款增加额高度相关。2012年,伴随着作为居民最主要收入来源的职工工资的较快增长,住户存 款余额也明显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84837.3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22298.6亿元,比年初增长13.2%,增加额比 上年多342.7亿元。这与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趋势是一致的。
需要指出的是,2012年全市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依然较大,每一位就业人员对平均工资增长的 感受也不尽相同。在全市城镇非私营法人单位就业人员所在的19个行业门类中,行业平均工资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行业有12个,就业人员占比64.5%。对私 营单位就业人员而言,其年平均工资更低,仅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50.6%。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工资 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