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等联合发布的《企业健康管理及公司人心理健康状况大调查白皮书》显示,超过三成的人每天工作9—10个小时,超过五分之三的人认为加班已经常态化,工作压力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四大主因之首。
鉴于目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现状,由此带来的各方面问题对上班族来说,更具有挑战性。
随着企业对员工人文关怀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引进舶来品EAP服务(员工援助计划),为自己企业的员工服务,舒缓他们各方面的压力。
调查显示36.3%的人“感到烦躁和疲倦”
该调查显示,每天工作8小时的上班族占25.1%,36.3%的人每天工作9—10小时以上,25%的人每天工作4—7小时。
调查显示,工作压力是影响健康的四大主因之首,生活习惯、个人性格和工作环境是影响个人健康状况的其他因素。
对于“目前的心理状态”,调查显示,感到烦躁和疲倦的占36.3%,平淡占31.8%,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占9%,孤独和自卑占9%,满足仅占13.9%。调查还显示,企业员工负面情绪带来的“负能量”远超“正能量”。
微博上网友对这则报道的议论多以自嘲为主,网友“什么质感”说:“难道我认识的人都在这三成里吗?也包括我自己,作为少数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呢?”
用户“青年不卖萌”为自己算了个时间账:“一天工作起码10个小时嘛,上班下班花费个把小时,做饭吃饭花费两个小时,剩下的时间睡觉都不够别说交际了。”
工作时间的加长累坏了一批年轻人,压力也随之而来,网友“tr851111”说:“每天9个多小时,加上路上的时间一天10个小时在外面。都感觉累啊!”甚至还有的人说:“我的工作等于无休止的焦虑”。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发现差距还是很大的,温州的电梯质检员胡先生每天只需工作4小时左右,还从来不加班。而IT从业人员王先生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5个小时。
受访的加班者中有些加班是周期性的,还有些加班是晚上回家后还要工作。在亲戚公司上班的魏先生说:“我每天白天工作9个半小时,晚上就在家里加班,要分析证券到12点啊。工作压力超大,因为亲戚对我要求很高,这是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员工援助计划”服务渐渐兴起
上班族面对压力如何应对?调查显示,“自我减压和心理调节”是上班族主要采取的方式,仅有不足3%的人会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公司得到帮助。有60%的调查者认为企业应为员工建立有效的压力疏通渠道。
针对为何很少的上班族会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公司得到帮助,杭州心灵氧吧陆恩心理咨询师工作室的陆恩分析:一个可能涉及到理念问题;第二是因为专业的心理咨询是付费的,会有费用,而中国人付费进行心理咨询的意识不是很强,而免费咨询的很多,在网上比比皆是。“不过,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公司得到了帮助。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心理问题会呈现高发阶段,现在也是员工心理问题很多的时候。”
“和以前相比,现在一些大型的企业,本身就有外包EAP,请一些心理咨询公司,专门成立一个心理热线供员工拨打,相对效果还是有的。有的企业主自身有这样的意识,会在公司内部成立企业EAP工作室。”
伊冉心理咨询中心的罗老师告诉记者:“我们机构是专做企业员工援助项目的,帮助员工舒缓压力,我们通过和企业合作,由企业买单,为员工免费进行心理咨询,目前合作的企业中大约有5%左右的使用率,也即1000名员工中,会有50名员工来咨询。”
“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近十几年来,从跨国企业到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包括一些政府组织,已经越来越注重职场人员的精神福利、工作幸福度。特别是富士康接连发生跳楼等一些负面事件后,企业更加重视对员工的心理关怀。不过,目前国内正规的EAP机构还很少,这个行业亟待规范化、成熟化,社会上类似机构依然存有良莠不齐的现象,企业也要做合适的选择。”
专家探讨如何打开自己的减压阀
陆恩指出,其实舒压的渠道和方式是不一样的,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并不一定是唯一的方式。组织员工出去旅游和疗养、团队活动、娱乐、coffee break(工间休息)等都是员工舒压的方式。员工个人最简单的释压方式是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罗老师也说,有些企业做得很好,在员工上班的间隙会抽出15分钟,放音乐,让员工离开座位,做伸展运动,这是很好的管理。
此外,陆恩指出,事实上,企业基础员工面对的问题多是实际问题,是生存和生活的问题,这些都是现实问题,心理问题往往在中高层中比较明显,级别越高承担的压力越大。
“有的人会把工作上的压力带进家庭,忽略对家庭的关照,进而产生家庭问题,建议这些上班族用职场心态对待工作,要活在当下。成熟的人可以做到下班就是自己的时间了,换个频道生活,良好的社会角色转换有利于释放压力。”
罗老师称,到他们中心来咨询的员工中,最多的还是白领,因为相对来说,白领一族的压力也会更大,自我成长和改善的动力也更强,他们能接受这样的专业途径来认知自己,改善自己。
面对职场压力,罗老师建议上班族,要客观去评价环境,多增加自身的支持系统,并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通常来讲,运动、打太极、冥想、深呼吸放松法,这些是常用且有效的减压攻略:“有位客户通过绣十字绣减压,效果很好,因为这一方式容易让自己静下心来,不过适合每个人的方式是不同的,对自己有效的方式,对他人未必有效。”
至于员工中的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罗老师指出,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和行为模式有关:如管理人员、教师、销售人员、科研人员、医务工作者等人群,心理压力可能相对较大;还有过度的竞争性倾向,或有一些深层次的不安全感,也会让压力的易感性更高;此外,社会支持系统较弱的,如外来务工人员,或者丧偶的员工,心理压力可能也会相对大些,需要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心理压力问题
需要综合“药方”
陆恩说:“如果一家企业的员工出现心理问题是个性的,很可能是员工本身造成的;如果员工出现问题是比较共性的,很可能是企业的机制出了问题,尤其是成长型的企业更容易出现问题。”
今年股市不大理想,一些证券公司纷纷缩减预算或裁员,不少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和经纪人倍感压力,杭州一家证券公司的证券经纪人蒋先生就认为:“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工作环境,只能改变自己,努力去化解。”
对此,罗老师分析,员工压力还可能来自组织本身的问题,组织也可能处于发展的应激期,如裁员、企业被并购等,这些压力也会传递给员工。
除员工自身化解压力外,“如果发现组织存在压力,传递给员工的压力在加重,组织自身也要去做一些工作:增加对员工心理压力的检测、疏导,通过人性化的关爱活动,帮助员工释放压力;或者改善企业环境,比如增加一些运动场地,开展兴趣活动,布置温馨的休息场所等;或是在企业宣传栏中增加一些减压的心理小贴士,鼓励员工彼此分享和交流。与此同时,也鼓励社会多一些支持性的团体、机制和氛围。”
资深HR顾问宗杰也表示,现阶段员工的压力大,是因为社会发展和全球经济环境使然。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也曾存在同样的问题,至今没有很好解决。
“这个需要国家、社会、企业调动起来,综合性解决,单靠几名心理咨询师或个别企业的重视是不够的。相信我们的社会机制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关键是这种心理压力过重导致亚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需要获得广泛的认识和重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