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产经新闻、华夏时报
采访对象:李浩 易才集团创始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记者:现在像摩托等大公司都在裁员,IT中高端人才市场上有什么样的形势?
李浩:这个产业挺大,像摩托,确确实实面临着裁员压力,首先细分行业关系,移动终端应用性比较火,所以像新兴移动互联网的经济在中国增长还是比较快的。同时也跟不同的企业有关系,如果有一些企业经营不好,会使得行业格局变化很大,相反有一些企业同样是手机制造,就会成长的很快,像华为、中兴、小米手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差异,这说明什么?说明在IT、互联网这些竞争激烈的市场,要不断的去创新,而且还得有一定的产业链平台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现在光有创新还不够,还要有人力资源,这才能使企业持续的发展。
记者:近期采访了联想和汽车企业,今年集中发力在做什么,跟你刚才说的集中做人才方面的培养,主要在做人的工作。这样做的话,对于咱们这样的人力资源的就是一个机会,从去年开始,有很多像咱们人力资源的企业,也都在集中做这方面的工作,甚至有一些创新和新发展计划,咱们这边有吗?
李浩:像我们这次与SAP的战略意向达成,相当于把整个人力资源的管理专业化、模块化、系统化,这对提升人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刚才讲的第一点,虽然也许它会减少工位,但不会减少个人人员的薪酬,提高这种产能,薪酬是一方面,培训,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变得重要,更重要的是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挖掘人员内在的潜力。有一个员工前两天给我发的,说我们公司福利真好,我在公司要好好干下去,我们有中秋、医疗、体检各方面的福利。福利也是薪酬的一部分,多元化的薪酬解决方案,从不同的层面满足员工的需要,也是一个趋势。我谈谈我对薪酬的看法,我们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有什么样的薪酬指数、走向,以及对大的经济环境,我相信刘所长报告里面会有专业的解读。我只是从企业自身环境的角度解读。
记者:我问一个咱们公司的问题,咱们公司第一次接触,咱们公司有九年历史,咱们公司成立九年,中国变化也很大,这九年,咱们公司经过哪些调整?结合经济,咱们有哪些变化和不变的东西?
李浩:不变得,企业重视人才一直没变,我们成长的比较快,总的来说比较顺利,我们一直在不同的阶段引进不同的人才,包括重视人才。创新也是不变的,这个企业一直在创新,包括今年与SAP合作SaaS云平台,这都是我们的创新。当然中国业态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说系统化是一个趋势,我们发布了“薪酬计算的云平台”,给客户提供薪酬福利计算管理都是通过技术系统实现的,这是一个变化。也包括我们国家随着业态的分工,我们经常听说招聘培训,会把人的管理平台落地服务专业化。
记者:咱们公司未来5—10年发展方向是?
李浩:接下来十年里面,能够从现在认为竞争力第一,行业领先者变成一个很真实的领导者,无论从竞争力,从成长能力,从业务规模,这是一个总的目标,这里面还要通过不断的创新进行推动,还要不断的去做一些资源整合。
记者:咱们从去年到现在为止,客户方面的一些变化,比如说从规模,数量上,大概是什么样的变化,是不是数量比之前多很多?
李浩:是,我们一直在成长快速。
记者:我的问题基于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的,从去年到现在为止,这个数量大概有增长多少?
李浩:具体数字,我们现在是年中,具体数据还没有统计,但是面临这样一个不好的经济环境,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成本问题,可能需要一些更专业的第三方来做。在这样的环境底下,企业更需要一些专业的机构去帮助他提供一些服务。
记者:很多大企业做的这方面工作多不多。
李浩:他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压力就越大,拼的是内功。外面环境虽然在变,但我们要更积极地去做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些都要从人才管理上入手,所有的创新毕竟都是人做的。但从保守角度的来看,创新会有很大的风险,如果大家都是保守派,那么在保守的层面去销售一些东西,就需要去通过挖掘内在潜力提高潜能。
记者:我们增长的数量上?
李浩:我们增长不比去年差,这跟我们企业创新有着密切关系,还是原来那套服务肯定不行。
记者:咱跟SAP合作,进行科技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不是通过云计算是其中一个科技化?
李浩:把HR专业服务,变成一套系统,把这套系统变成平台化服务,你要买一套系统,现在改了,你来做就行了,给你平台使用。
记者:咱们合作的内容,建立平台化。
李浩:建立一套平台给企业服务。
记者:这套平台会不会成为一个大平台,官方或者选人力上咱们这个平台?
李浩:这很有可能,这是一个趋势,服务平台化,这个趋势是什么?不是我买一个软件了,而是我采购一个服务,这个服务是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