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员工敬业度”在企业管理界备受关注。不久前,多家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公布了有关员工“敬业度”或跳槽率的调查。其中全球管理咨询公司Hay(合益)集团2012全球员工有效性调研结果显示,2011年全球员工敬业度为66%,其中南美洲员工敬业度最高,为74%,亚洲员工敬业度仅63%,处在各地区的最低水平。令人担心的是,中国员工的敬业度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仅为51%,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几个“金砖国家”相比,是最低的,如巴西员工的敬业度高达73%。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对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掘成了当务之急。贴着“福利好、待遇佳、工作稳定”标签的国企,一向被求职者视为工作首选。那么,求职者趋之若鹜的国企,员工敬业度又如何呢?国企该如何提高员工敬业度?《国企》杂志特邀众多管理专家各抒己见。
中国员工敬业度为何这么低?
人大管理学院教授
刘昕:中国处于转型期
中国员工敬业度较低,原因有二:一是中国企业的市场环境不稳定,市场不健全,很多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比较明显,加上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所以不具备形成高员工敬业度的各种条件,比如薪酬的内部和外部公平性、对员工的关心以及职业发展的重视、对员工的尊重和认可、良好的企业文化、变革型领导风格等等。二是中国正处于转型期,整个社会比较浮躁,社会价值观以及劳动者的个人价值观都比较混乱;劳动力市场缺乏明确的规范和秩序;劳动者的职业化程度比较低,相当一部分员工对企业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员工为追求快速的收入增长等原因频繁流动和跳槽。
Hay(合益)东北亚区总裁
陈玮:缺乏领导力
中国整体的敬业度比较低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为当下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变化急剧,贫富差距逐步加大,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不稳定甚至模糊,价值追求和诉求存在巨大的差异,直接表现为员工对工作有着不同的态度和想法,热情和激情远不如多年前。外因有两方面。一是受到组织有效性的影响。组织的支持度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积极性和敬业度。比如工作的时候希望得力工具的支持,需要有专业提升培训,需要团队的有效配合。没有支持,会严重挫伤积极性。二是领导力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接近60%的各级领导者让员工有挫折感。这是个可怕的数字,十个领导中有六个会严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敬业度。比如领导属于指令型,批评多,表扬少,不信任下属,不向下授权,不明确权责,下属仅能服从执行,严重遏制了员工的主动性。
怡安翰威特敬业度顾问总监
褚萧:中国式计划管理遇上西方化人群
不同的数据群组、对标群组得出的结论会有些差异,因此不能笼统地说中国的员工敬业度居全球低值。我国员工有很多方面比其他国家做得好,比如额外的努力等。但是,大家认为中国员工敬业度低也有多方面原因。第一,我国员工比较浮躁,对本职工作的投入度比较低,很多更不甘于现在的工作,急于事业的成功。第二,文化转型中出现问题。跟国外相比,很多企业尤其是国企在用东方的管理模式,管理一批逐渐西方化的人群。国企的计划执行体系和模式延续,与员工受到的激励、创造型的教育产生了矛盾,很多年轻人不适应国企的工作环境,导致工作投入度低。第三,我国处于转型期,处于变动的社会阶段,一代人创业后形成了一定的财富积累,现在年轻人可选择继续工作或者继承财富享受生活,不如上一代工作努力。
总体看来,中国员工敬业度低集中在三类群体里。一类是低绩效文化的企业中,努力与否并未给员工带来具体差异。二是年轻的雇员。中国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与这些雇员需求有着巨大的差异。过去的国企以严肃的管理体系帮助执行,以批评管理居多,而这些新一代员工喜欢表扬、认可,感受价值。三是工作3~5年或者5~7年的人群,容易出现瓶颈,导致低的敬业度。
国企员工敬业吗?
“北大软实力课题组”组长
李维:国企员工敬业度低
同样面对员工敬业度降低的问题,外企自身本来就有较好的管理机制,民企由于市场竞争,很早就意识到这种问题,应对机制较灵活。国企机构臃肿、组织庞大,薪酬福利水平较好,员工敬业度反而是最低的。我们在对国企调研中发现,国企员工敬业度低下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国企的管理、业务流程不畅或特别复杂,会造成大量沟通、协调等管理成本的增加,同时员工的积极性在各种“内耗”中迅速降低,最终导致组织效率下降。
第二,国企的人际关系通常较私企复杂,特别对于80、90后员工,很有挫折感。再加上老员工在过去的体制下形成的习惯很难改变,对新一代员工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企业人际关系的复杂也给各级管理者带来了管理的困难。
第三,导致国企员工敬业度的最核心的原因是机制僵化,包括评价体系、分配机制、激励机制、晋升机制等,都无法与灵活的私营企业相比。正因此,“机制改革”才成为国企的老生常谈。
人大管理学院教授
刘昕:企业差距大
要具体对国企员工的敬业度做出判断非常困难,因为即使是在国企内部,尤其行业、地域、经营状况等不同,再加上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和影响力不同,不同企业敬业度的差异很大。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大部分国企绩效受政府和政策影响较大,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市场化水平不足。比如,在员工招聘方面受人情关系影响较大、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薪酬管理难以体现组织的战略重点以及员工个人的绩效差异等,尤其是对于敬业度较差且绩效明显达不到要求的员工也无法通过降薪、降职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加以处理。在一部分国企中,员工的敬业度是比较低的。
怡安翰威特敬业度顾问总监
褚萧:满意度不是敬业度
我们一般通过三方面来衡量员工是否敬业。一是愿意宣传自己所在的企业,这是对企业的心里认同;二是留用,员工认同在这个平台上能真正发展事业,其他企业挖人并不跳槽,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实现双赢;三是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额外努力,帮助企业获得成功。国企员工大多愿意宣传企业,留在企业,但是往往缺乏额外努力。国企的福利好、工作稳定等优势,仅仅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而非敬业度。怎样让员工充满激情、努力工作,是国企应该关注的重点。
但是,与其他性质的企业相比,国企的敬业度是比较稳定的,不会特别高,也不会特别低。国企对员工福利、子女教育方面等软性关怀比较多,员工一般不会特别不敬业。而国企管理与新一代年轻人的矛盾,绩效文化倡导的可行性等因素,也会导致员工敬业度不会特别高。
当然,并不是所有国企的敬业度都很低。当下,有一些新型国企发展速度快,在全球企业中领先。他们拥有高能力的核心领导团队,人员构成部分社会化。这些企业能够通过企业文化让员工认同企业,通过战略制定和高绩效管理让员工认同事业,通过重视员工、帮助员工发展让员工留任企业,激发员工积极性。这样的企业,员工敬业度非常高。
国企如何提高员工敬业度?
“北大软实力课题组”组长
李维:加强软实力建设
一个员工的敬业度,跟他在企业中得到的成长机会、工作成就感、企业发展前景、团队氛围、薪酬福利有关。国企要想提升员工敬业度,可以着重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去做。
第一,真正意识到员工的重要性。企业最大的财富,不是品牌,不是产品,而是高素质员工。没有高素质员工,再好的战略目标也实现不了,再多的市场机会也抓不住,再大的品牌也会消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要落脚在人上。
第二,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员工敬业度低下的问题,企业应该加强自身软实力系统建设,持续推进管理创新,主要有四个方面。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和奖励制度。一个敬业的员工,如果持续得不到组织的关注、认可和嘉奖,很快就变得不敬业了,对其工作成就感和工作积极性的打击是致命的。所以企业必须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奖罚分明。
重视“授权管理”。员工成长最快的方式就是在实战中成长、在责任中成长,所以企业要建立授权机制,大胆、科学地向员工授权,让员工切身感受到被企业重视,在成就中成长。
加强职业素质培训。想拥有高素质员工,提升员工的敬业度,必须为员工提供成长机会,企业需要给员工提供足够的、持续的培训,使其能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从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看,团队的学习与成长是企业实现财务成功的根本和基础。全球500强的通用电气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和发展上的投资多达10亿美元。“韦尔奇领导力发展中心”于1956年成立,被称为世界上最早创办的企业商学院,为通用电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领导和管理人才。除了课堂培训以外,通用电气还在全球推广网络在线教学,为员工提供持续的学习平台,有1000多门免费网上课程可供员工选择参加。但在我国企业中,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创造积极的工作氛围。积极的工作氛围能对员工心态的引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现在的80、90后员工,对工作氛围、企业文化更加重视。
第三,提高福利待遇并引入竞争机制。单纯提高待遇未必会对敬业度的提升产生直接效果,必须辅以竞争机制,用拉力和推力两股力量来提升敬业度。
Hay(合益)东北亚区总裁
陈玮:提升国企领导力
国企中很多员工有智慧、有能力、有热情,却不能充分发挥,与领导力大有关系。总体来看,国企各级领导对下属恩威并施,比较严肃,批评多过表扬。他们虽然都很睿智和有能力,但是要提升企业员工敬业度,他们在领导力方面还有所欠缺。
首先,领导人要逐步形成一种愿景式的领导风格,对下属宣传企业发展方向和原因,分清下属权责。这样让员工了解发展前景,不易流失核心人才。
其次,国企文化与领导力互相影响,亟待重新塑造新的企业文化。国企中多是“唯上”的文化,等级森严。这样的文化比较强调安全、风险控制,但容易导致企业反应速度过慢,抑制员工自主行为,直接压制敬业度,最终阻碍企业创新发展。很多央企董事长和CEO非常有眼光、有远见,对业务的把控能力强,但是历史惯性形成的文化惯性,也给要将央企改变到更加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的新一代领导带来挑战。这也对领导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人要对组织文化有高度的洞察力,明晰其与战略的匹配度;要有足够的勇气,有眼光、有影响力去推动变革;在变革的过程中,要善于关注各个利益相关体的期望,用智慧争取最大的支持。
最后,领导要加强组织内部沟通,让整个组织的信息、点子自由流动起来,包容刺耳的建议。不仅激发员工热情,而且让领导更多的了解其他层级员工的想法,及时发现发展中的问题。
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赵曙民:企业不同,方法不同
不同行业的企业需要不同的员工行为。有的制造业企业只是从事一些常规工作,员工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高,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公平的薪酬体系,关心员工的福利,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保持员工对组织忠诚的主要方法。很多企业则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产品更新速度更快,技术更为复杂,需要员工之间相互合作、不断创新。这些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建立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员工能充分理解公司的目标、愿景、战略等,管理层要知道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意愿等。第二,改善组织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给员工更多支持,以增加员工亲近感和归属感;其次,对员工进行柔性管理,公司要了解员工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根据环境变化调整员工的岗位,将员工安放在与工作相匹配的岗位上,确保人与岗位的有机结合。第三,提高员工工作自主性,扩大员工独立控制工作的幅度和范围,比如自主决定工作方法、工作时间等。第四,确保程序公平。公司设定相应的程序和标准,收集准确信息进行工作绩效评价,员工能对不公平的工作绩效评价提出质疑。第五,营造以人为本的进取型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以工作成就和贡献为成功导向,管理层级较少,重视员工的参与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