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比“主岗”同样的劳动强度,却只能拿到其待遇的几分之一,“同工不同酬”的抱怨在长江电力(以下简称长电)内部悄悄流传着。
9月4日,本报记者从长电公司内部获取了一封署名为葛洲坝检修厂全体辅岗人员的 “长电的辅岗写的一篇联名信”,写信人自称,“工作两年多,每月工资1300元,”“房子、车子、票子对我们来说都太遥远先不谈,直接一个工作所在地,就把对方吓退了,何谈婚姻?”
记者采访获悉,写信员工大都是2010年后进入公司,大都是长电在全国各地的电力学校招收,岗位性质被定义为辅岗。
“辅岗实际上就是央企的编制外员工的一种称呼,”一三峡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其与有编制的主岗对应,承担相同的工作性质,但待遇上是另一种体系,“一般普通员工年薪约10万,但没编制的合同工,年薪在2万-5万元不等。”
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长电内部,“在整个集团都有这样的用工划分,他们被以合同工、聘用和派遣等多种名目被聘用,其工作任务跟主岗员工差别不大。”
但对比体制内员工,同样强度的工作并未给他们如愿的报酬。一内部员工告诉本报,其在2010年入职,但每月工资水平仍然维持在税后1300元左右,“仅略高于此前公司所在总部宜昌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这种收入下,员工仅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补贴发放也被区别对待。“一般公司每月补助主岗900元,辅岗只有200元,倒班津贴主岗发600元,辅岗只有150元。”另一内部员工也表示,自己的工资构成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加班费,每月分10日和26日两次发放。“第一次发时扣除五险一金后,一般只剩几百块钱,第二次一般一千多,每月总工资为2000元左右。”
主岗工资构成也是如此,但其发放基数高于辅岗员工。一主岗员工也证实,公司的加班费和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表现打分评出A到E五个等级后,再按照0.8-1.4的不同系数予以发放,这些普通员工的月均各项收入总计在5000-7000元左右。
辅岗员工在三峡集团内部并非少数。“2004年时,集团上下有员工1.7万多人,其中只有600人有编制,其他的都是非正式员工。”上述内部人士指出,这几年,企业快速壮大,但编制的增速赶不上企业的增速,“目前,非正式工在集团的占比仍不小。”
在这种低成本的三峡集团快速发展。集团官网显示:2004年至2010年期间,三峡集团总资产从1341.91亿元上升到2861.85亿元,营收从110.2亿元涨至291.07亿元,税后净利润也变为108.34亿元。
面对底层员工的诉求,三峡集团给予的答复是:公司正在研究改革方案。“但已经研究2年了,更改方案却从未出台过。”
“在诸多国企、央企甚至政府体系中,编制内外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已是‘潜规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力系统人士指出,诸多国企和央企都采用多渠道的用工方式,此举能解决编制不足影响用工需求的尴尬,同时,还能通过低成本方式扩张,帮助企业发展。
不过,诸多企业在实操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平衡,“各企业编制内外差距略有不同,但对比同类民企,大部分国企和央企的非编制员工待遇会略好一些,而这种待遇体系也才能帮助国企形成薪酬吸引力,保证人才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