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就业难”已成困扰广大学子的普遍问题。今年6月,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发布的一项对201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截至6月25日,2012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42%。
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近期发布的大学生收入报告,201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初始工资为2719元,具体来看,69%毕业生起薪不到2000元,最低为500元,最高达10万元,起薪为5000元以上的毕业生仅占3%。
与此同时,在“用工荒”大背景下,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平均工资数据,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首次突破2000元大关,达2049元,比2010年增加359元,增幅达21.2%。相比一些新入职的大学生,农民工的月收入要更高,一些有技能的农民工,旺季月收入过万元,超过一些白领。
不少大学生感叹:历经十几年寒窗苦读,通过竞争惨烈的高考,经过4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高教洗礼,毕业后竟发现需要和农民工兄弟抢饭碗,且工资还比农民工低。不少媒体也对此现象广为报道。
部分大学毕业生起薪低于农民工,是农民工工资不该这么高,还是说明知识真的贬值了?
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处于劳动力底端的农民工拿低工资很正常,这显然是社会对农民工的长期歧视造成的。其实,考虑到农民工的劳动环境和劳动强度,他们的工资早该提高了。
另一方面,如今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扩招后的10年间,大学招生规模以年均约30%的速度递增,入学率达到了60%,有些地方甚至高达70%~80%。“大学生”已不再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词。
因此,“学历”不是衡量工资高低的唯一标准,我们还要考虑工作行业、职位等因素。另外,大学生和农民工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群体,其人生轨迹和就业前景完全不同。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主要是专业技术型或脑力劳动型,而农民工,一般是体力劳动。两个群体的工资水平其实并不具可比性。
从表面看,大学生起薪和农民工可能相差不多,但大学生的上升空间却比普通农民工大得多。当大学生工作几年掌握一定经验后,其上升潜力会更大,薪水也会明显上涨。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的420户企业员工年薪中,就能够反映平均水平的中位数来看,2010年博士年薪为9万元,硕士7.2万元,本科毕业生4.4万元,大专生3万元,高中中专技校类毕业生2万元,初中及以下学历者1.8万元。
成都市人社局副局长张钟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受访人群中,博士及以上学历者最高年薪达37万多元,比同类的硕士研究生高出约10万元。不同学历间的工资差距依然明显,学历、技术等级越高,收入相对较高。
而对于农民工来说,在“用工荒”时代,工资水平的提高仍掩盖不了其从事低端行业的重复性、单调性、上升渠道不畅、社会地位不高等问题。
中华全国总工会去年2月发布的调查报告称,整体收入偏低、劳动合同执行不规范、工作稳定性差、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职业安全隐患较多、企业人文关怀不到位等6大问题,仍是新生代农民工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见,强调“大学生工资低于农民工”,只是少数媒体制造的新闻效应来吸引眼球罢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不妨理性看待起薪不如农民工现象,更务实一些,从基础岗位做起,边学习边积累经验。通过几年的历练,大学生如果能渐渐独当一面,薪酬自然会稳步提高。
从长远来看,技术型工人工资水平的提高是未来的大趋势,大学生也不必眼红。技术蓝领和高风险高消耗蓝领工资高于白领,这在国外很正常。蓝领职业一般不需要大学毕业,但技术性的工作却需要专门的技能和广泛的训练。
在美国,电梯安装和修理工的收入,在美国蓝领工人中名列前茅,平均年薪69750美元,收入最高前10%人群的年薪超过98190美元;美国输电线安装和修理工的平均年薪为58860美元,收入最高前10%人群的年薪超过80310美元。而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去年4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9年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始年薪是48515美元,远低于一些蓝领工人的工资水平。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澳大利亚矿业工人每赚100澳元,公务员赚55澳元,医务工作者为48澳元,而店员和零售业员工仅有29澳元。
但在我国,长久以来的传统思维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形成鄙薄第一线基层工作、轻视实用和技能型人才的倾向。
我国已进入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我们既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也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将先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素质普通劳动者。所以,我们不应把焦点放在大学生和农民工的收入孰高孰低,毕竟劳动有分工,职业无贵贱,他们都是国家不可缺少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