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曾经的互联网是解决资讯短缺的大功臣,那么当下的互联网则要面临资讯过剩的困局。海量信息正在成为互联网整个行业的症结。而其中网络招聘首当其冲,深陷海量信息困局。
根据中华英才网一项2012年的调研显示,对招聘企业而言,78%的职位需要一个月以上才能招到合适人才,而对求职者来说,4%的求职者需要花费一个月以上才能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其中更有23%求职者找工作时间竟然超过了半年。
而根据2004年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劳动经济学研究室主任沈士仓的一份研究调查表明,大型企业平均每周收到750到1000份简历,其中80%的简历被企业招聘工作人员删除。招聘人员平均花费10-30秒的时间阅读简历。
海量信息造成招聘求职效率下降,让求职者和招聘方陷入恶性循环。
求职者和应聘企业深陷恶性循环
网络招聘时代,招聘环境对于求职者和企业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曾经以便捷、快速著称的网络招聘平台长时间内一直是求职者的首选,但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这种优势正逐渐被海投简历造成的海量信息所掩盖。
是什么造成海量信息堵塞招聘行业发展的瓶颈呢?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劳动经济学研究室主任沈士仓分析表示,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当前网络招聘对于求职者还是免费的,作为公共产品不收费就很容易引起一定程度的滥用。
“一个求职者找一份工作投100份简历甚至几百份简历的情况都不少见。”沈士仓表示。不仅如此,求职者也面对诸多无奈。“调研显示大学生平均发40-45份简历左右才能有一份面试机会”。毫无疑问,海投造成的海量信息使得招聘成果收效微薄,而为了追求更高的概率,求职者只能无奈再次选择海投,如此反复,深陷迷局。
网络带给人们便捷,覆盖面广泛等益处的同时,海量无用信息充斥于企业内外部简历库,招聘广告遍布社交网络等平台。招聘单位在寻找合适的应征者的同时就必须面对无用信息所带来的时间浪费等问题;而也因为海量信息让求职者不得不更多投递简历以提高被人事经理关注的几率。这无疑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无用信息使得聘求双方增加工作量的同时也让网络变得更加低效、复杂。
海量信息正在成为互联网整个行业的症结。
当仅中国一国的网民人数就已超过了5亿之巨,互联网的信息和资讯正经历着爆炸式地增长,人们经常发现自己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不知所措。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原始的信息搜集,而是期望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精准高效地获取有效信息。
在泛滥成灾的信息海洋里,受灾的并不仅仅是网络招聘行业,电子商务、搜索服务等生活服务类B2C平台都面临信息过剩的迷局。人们已经不再只满足于从这些平台上提取信息服务,转而将重心放在获得更为精准和高效的海量信息处理之上。
电子商务就是亟待获得新生的典型行业之一。以淘宝为例,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月,淘宝上的商品数量就已经超过8亿,有关这些商品的信息则要数以十亿乃至百亿计。当网络购物越来越常见,一件的商品仅在一个网络购物站上的卖家就成百上千,而在全网范围相关的卖家更是不胜枚举,如何“火眼金睛“选择对商品和卖家对于消费者是一个头疼的难题。但这个难题显然迫在眉睫。
海量信息源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解铃还须系铃人,最终解决海量信息带来的低效困局仍然需要依靠互联网技术。无论是行为定向、语义搜索、云计算、智能推荐等已被多行业专家认可并正在实现的技术,还是那些正在酝酿中的形形色色的革新和突破中,人们接触和获得信息的方式正在逐步改变——一切都围绕着“精准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