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低迷,在实体经济萧条的鲜明对比之下,银行业的诡异繁荣成为众矢之的。
银行业的垄断暴利早已引来各界声讨,而银行业中上市银行的高管薪酬更是引来各界的唏嘘侧目。
截至4月3日,除三家城商行及光大银行以外,其余12家上市银行已陆续披露年报,各银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银行2.97-0.01-0.34%交通银行4.67-0.04-0.85%工商银行4.29-0.04-0.92%建设银行4.78-0.05-1.04%光大银行2.82-0.03-1.05%行的高管薪资也随之显山露水,不再神秘。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管薪资远远超过五大行,然而这样的价码究竟是否属于市场合理定价却引人深思。
股份制商行生猛
2011年年报在3月批量出炉,银行高管薪酬总体依然呈上涨之势,农行行长去年薪酬106万元,相比上年85万元,涨幅25%;工行董事长、行长薪水分别由95.9万元、89.9万元上涨至111.7万元、102.8万元,涨幅约在15%;建行行长薪酬略涨3%至100万元;而交行董事长所得薪酬略升5%,从2010年的99万元上涨至104万元;中行董事长及行长薪水上涨5万元左右,分别为106.25万元和97.14万元。
中农工建交五大行行长税前合计总薪酬均在100万元上下浮动,副行长则均在百万不到的水平。资产规模和薪资水平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呈反向鲜明对比。
股份制商行中,2011年涨幅最大者为深发展。2011年,该行行长理查德薪酬869万元,比去年的554万元上涨57%,高于深发展单体业绩涨幅,去年全年深发展单体实现净利润同比增47%。位列第二的是招行马蔚华,年薪535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民生银行变化较大,董事长董文标去年取得516万元薪酬,位居第三,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董文标薪酬达715万元。与去年相比,今年薪酬已下调28%,行长洪崎薪酬为511万元,亦同比下降25%。
浦发银行高管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薪酬排名最末,董事长和行长的薪酬均只有150万元。一浦发中层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高管薪资差异确实折射了不同行的价值观。国有银行领导都是由组织部任命,所以要听国家的限薪,浦发和几大行都是。虽然比不了深发展、民生,但和政府部门里面比也属于高薪了。”
高管高薪的隐忧
银行高管的高薪并不是一个新奇的话题。银行和其他行业间、各家行之间以及同一家银行的高管和职工间,长期以来都存在收入悬殊现象。
据一五大行资深银行人士透露,年报披露的年薪只不过是银行高管薪酬的一部分,实际薪酬远远不止年报披露的数字。据该人士介绍,银行人士的薪酬分为两块:基本薪酬和绩效薪酬。对于银行高管而言,其绩效薪酬占比为50%以上。换言之,假设某位高管的年薪是100万元,则另有50万元绩效薪酬参加考核(员工绩效薪酬比例在30%-40%。)。而一般情况下,高管在绩效竞争上总能夺得优先。这50万元的绩效薪酬往往给高管们带来50多万元的增值。这就意味着,年报披露的银行高管年薪应该乘以至少1.5以上的系数才是他们的实际年薪。而其他各种名目的奖项收入、年节费、公积金、企业年金等还尚未列入计算范围。
“银行之间的员工薪酬也存在攀比,尤其是对于高管薪酬。”某股份行一中层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国内银行高管的薪酬并无制定标准,不少银行打着薪酬市场化的幌子,高管不断加薪,市场薪酬最高者就成为了标杆,其他银行逐年向其靠近。”
2010年初,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要求董事会应设立相对独立的薪酬管理委员会(小组),组成人员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财务专业人员,且该委员会应熟悉各产品线风险、成本及演变情况,以有效和负责地审议有关薪酬制度和政策。然而部分银行薪酬管理委员会中,部分管理委员职位由执行董事、行长、副行长等高管兼任,独立性进一步遭受质疑。
以民生银行为例,2011年报披露,其执行董事、副行长梁玉堂为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而他在去年所领的薪酬达428.7万元,在该行排名第四。
个人贡献度遭疑
事实上,对银行高管高薪的质疑更多来自对银行高管“不作为”的高薪的拷问。高管薪酬与银行风险关联度不强一直是为社会诟病的关键所在。
如果排除政策利差保护因素带来的影响,银行的高利润中,高管对公司收入的贡献度有多大很难量化。“责权匹配不均衡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银行旱涝保收,出了什么乱子,都有国家兜着。”上海中小企业协会一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银行高管大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如何证明他们是“高技术含量的人力资本”?某些银行基层员工与高管薪酬收入相差超过80倍,该薪值制定仅仅基于个人对企业贡献值?2003年几大行“技术上已经破产”,结果通过股改、注资、剥离不良资产、战略引资上市华丽转身为世界一流银行。没有政府划转核销不良资产和注资,银行今日光景是否依旧灿烂?没有政府撑腰,监管机构放行,银行上市之路能否一帆风顺,境外上市能否获批?若完全市场化打破垄断利润,中国银行利差能远远高过国外银行?
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似乎都是不能说的秘密。“2003年几大行转型,本质上是动用举国的金融实力来为其买单,大量的银行死呆账划转核销,给予存贷款利差保护、上市优先,绿色通道大开。体制庇佑下,银行经营业绩才得以好转。现在银行板块的平均市盈率偏低,说明市场对银行的可持续盈利并不看好。”上述人士进一步向记者提出质疑。
中国银行业80%利润来自存贷款利差。以欧美市场为参照,在竞争充分的市场中银行存贷利差普遍由市场决定,目前我国存贷款利差超过3%,远远高于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此高昂的利差不是市场公平竞争的产物,而是由央行制定。行政力量参与干预,给予银行高额垄断利润。从国民收入的分配来看,2011年中国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4%,银行存款利率为3.5%,老百姓实际存款利息收益为-1.9%。当年中国居民储蓄35万亿元,仅此一项,就可看作银行坐收6650亿元。垄断利润导致财源滚滚,高管坐收进账,个人贡献几何,相对而言已没有那么重要。
薪酬结构不合理
除了银行高管薪资在绝对数值上所遭受的质疑,银行薪酬结构的合理性也同样备受关注。多位分析人士称,各家银行年报所说的银行人均年薪三四十万的高工资,多是被中高层的年薪所拉动。
高管薪酬高企的同时,基层员工的工资却未必可观。以深发展为例,行长理查德年薪高达869万元,是五大行高管薪酬的8倍有余。但该行普通柜员的账面年薪仅10万元左右。
从现已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在人均薪酬上,股份制商行员工薪酬涨幅较大,民生银行向来是舆情焦点。民生银行以39.15万元的年薪高居首位,高管薪酬下调20余个百分点的同时,员工薪酬规模较2010年上涨43.91%。深发展稍逊,人均年薪为27.8万元。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农行的人均薪酬分别为16.13万元、17.47万元、18.32万元,建行则以人均年薪不到11万元在股份制银行中垫底。
此外,与银行“暴利加高薪”的形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大部分银行对股民表现吝啬。深发展连续数年坚持不分红,在投资者中引发广泛不满。而浦发银行2011年度的分红预案为10股派3元,兴业银行分红预案为10股派3.7元,分红比例也并不大方。
“对资本金的考虑是最重要的原因,而分红政策需要保持稳定性。”某券商首席银行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要辩证看银行利润高的问题,“银行在实体经济减速背景下,2011年利润显得特别高,并非每年均如此,只是银行的利润增速波动比工业企业利润小而已;此外2012年银行盈利将面临历史上最困难的年份之一,银行眼前的盈利很大程度需补充资本(应对未来坏账),银行的盈利跟工业企业的盈利不能完全等同。现在舆论对银行暴利的认识过于偏激,试想银行如果不赚钱舆论肯定又会说存款不安全,银行处境左右为难。”
3月2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要求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银行高管及员工收入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