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用工荒”已席卷中东西等各地。近日,湖北省就业局预计,今年春节前后湖北省用工缺口达50-60万,广东人社厅日前预计珠三角节后缺工人数近100万,江浙等地目前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
当前许多企业已难以有效向劳动力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资待遇:这主要源自长期以来在分配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等经济制度层面企业方占据有利地位,使企业倾向于借助制度性的“廉价劳动力效应”提炼国际市场竞争力;而这种基于制度红利聚敛的劳动力廉价竞争优势尽管在改革开放30余年来迅速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但却使企业乃至整个经济在劳动力市场层面无法构建出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和人力资本创新的机制,并最终使经济难以走出低端制造。因此,随着中国要素资源对外依存度趋高和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大量企业最终陷入要素资源价格国际趋同化(甚至高于国际价格,当前的电荒、油荒反映的是要素资源的垄断高价)与劳动力廉价优势消失的两难困境。
与此同时,劳动力薪资上涨诉求则是刚性的。一则当前劳动力工资上涨是对过去因分配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薪资“扭曲”的修正,如目前即便劳动力工资出现了显著上涨,但其薪资水平也尚只属于劳动力的生存型工资,而非足以促使劳动力顺应市场结构调整的发展型和改善型工资水平。一则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要素资源对外依存度趋高,中国既面临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之问题(如人口老龄化下储蓄率走低使中国经济缺乏高储蓄率支撑要素投入式粗放增长),同时,持续数十年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成本也将步入消化期,而在人口老龄化下要消化过去粗放式发展成本将更多倚重通胀(未来中国通胀率将长期维持在4%甚至更高水平),而持续的通胀最终将使工资持续上涨。是为当前实体企业愈发出现生存危机、且近年来越来越多资方选择非实体投资的缘由所在。
由此可见,当前“用工荒”本质上是经济转型之惑。而要有效纾缓“用工荒”一则依赖于政府加快减税清费改革,为企业减轻负担;一则政府尽快推出普惠制的社会保障计划,致使过去未纳入社保福利体系的农村户籍人口老有所养和应保尽保,从而变相减轻企业负担。同时,推动要素资源等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