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某三甲医院院长最近在某行业内论坛上检讨自身,认为自己更多是“专职医生、兼职院长”。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解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中国医院最大的现状就是院长没有职业化,做院长不如做医生赚钱,有些院长宁愿看门诊、做手术。
由于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编制,三甲公立医院院长相当于副厅级,其薪酬设计通常是“基本工资+职务津贴+年终奖”,其中基本工资和职务津贴是固定的。
据了解,广州地区三甲医院院长平均月薪七八千元,年终奖各家医院不等。一般而言,广州三甲医院院长一年平均的阳光薪酬仅有15万~18万。
不过,院长看门诊、做手术却有收入,“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医院院长就出现了"专职医生、兼职院长"的普遍现象。”
此外,三甲医院院长在药品、耗材等物料采购上有很大的话语权,也就有了权力寻租的空间。广州多家药商告诉本报,一些三甲医院院长的实际年收入至少也在百万以上。
而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则视其所在学科领域和职称级别而定,广州一位药商告诉本报,在“以药养医”机制下,医生收入来源渠道一般有三种——医院薪酬、药品和医疗器械回扣、病人红包。“而药械回扣和病人红包这些灰色收入部分通常占医生收入的大头。”
一些知名医生还能到处走穴,另有一笔不菲的收入。中国外商投资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委员会人士向本报透露,在国内收入最高的医生是神经外科、脊柱外科和心 脏外科医生,知名三甲医院外科主任经常到处“走穴”(行内称“会诊”),一年最高收入能达到几百万,“三五百万没有问题”。
在广州,以骨科为例,据一家省级医院骨科医生的描述,三甲医院骨科主任的年收入普遍上百万,主治以上的骨科医生年收入也有三四十万。
但假如撇去灰色部分不计,相比昂贵的教育成本以及超负荷的工作量,公立医院医生的薪酬设计其实普遍偏低。以广州某三甲医院骨科为例,一位刚毕业到岗的住 院医师通常月薪(基本工资+奖金)税前只有三四千,而这个岗位的门槛是至少医学硕士毕业,培养成本十几万元。等到执业3~5年以后,住院医师必须通过全国 统考才能升到主治医师级别,月薪升至七八千甚至上万,而这已算是全广州三甲医院中较好的阳光薪酬了。
与公立医院恰恰相反,私立医院通常在中高管薪酬设计上采用年薪制,从科室主任到医院管理者开出少则二三十万多则五六十万的年薪。私立医院的中高管薪酬普遍高于公立医院,才能招揽到人才。
李如想(化名)是广州一家民营骨科医院的医生,目前的职称是主治医师。他告诉本报,在广州进入省级公立医院非常难,最后只好入了民营医院,起初非常不适 应民营医院那种门可罗雀、收入有限的生活,“闲的时候可以打苍蝇”。但2009年通过主治医师全国统考之后,李如想从住院医师晋升为主治医师,辗转了几家 民营医院。
“现在的收入,与广东省中医院的主治医师是差不多的,平均每月1.5万左右,加上年终奖,大概一个月有2万。”李如想告诉记者。
“病人红包我们也收的,这是病人对我们的认可,就好像国外服务业收小费一样。”李如想告诉记者,相对而言,民营医院的医患关系没那么紧张。
不过,广东省中医院的骨科医师有稳定的患者群体,这一点李如想所在的医院就无法望其项背了。“虽然医院也是医保定点,但病人还是以外来打工者为主,本地的医保病人比较少。”
今年,李如想在广东省中医院的同龄朋友已经开始申请升副高,但李如想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民营医院总体缺乏学术晋升机制,“在民营医院,缺乏足够的病源,也就失去了科研的基础,医生学术晋升比较麻烦。”
要升副高,就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论文才能升级,而很多民营医院根本没有科研基金等基本条件。“我必须调整职业定位,不做科研型医生,只做临床型医生,靠技术吃饭了。”李如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