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袁京)昨天下午,一场激烈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在市总工会职工大学举行。与众不同的是,坐上谈判桌的劳资双方代表都是工资集体协商专业指导员,经过这场模拟谈判以及笔试后,本市首批57名工资集体协商专业指导员将正式上岗。
10名工资协商指导员分成两队,分别扮演企业和工会方,模拟一场协商谈判。“现在企业生产状况正常,按照去年职工平均工资44712元来计算,比上年增加12.2%,所以职工要求年度工资增长12%;另外最低工资也要从每月980元提高到1080元。”“工会代表”一提出条件,企业“总经理”立刻摇头,“不行,你们为什么要增加12%,这是怎么测算的?”工会方代表不慌不忙掏出几页纸,并以同行业企业为例给“总经理”算起了细账,“您看,如果工资不能适时调整,就会影响员工积极性,造成人员流动……”“我还是不同意你们的观点,我认为适度的人员流动率对企业有好处,而且全国各地的同行业企业与本企业在技术水平、规模、产品技术含量等都不一样,希望工会进一步协商,提出合理解释……”“总经理”也不示弱,摆出各种证据,工会代表有点儿卡壳。
几轮唇枪舌战后,“总经理”表态,“个人原则同意,但要与企业其他股东商议后再做回复。”“我们先得为总经理鼓掌,职工要求年度工资增长12%肯定会对企业效益有所影响,工会代表职工也表个态,要积极工作、积极创新,开展劳动竞赛,拿出最大干劲,在工资增长基础上完成企业奋斗目标。”
市总工会权益部部长黄伟介绍,首批57名工资集体协商专业指导员是从各区县选拔出来的,以退休人员为主,也有来自机关单位的以及律师等。虽然没有硬性指标,但要求其熟悉企业工资、劳动关系政策,并在某地区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等。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经过了三天培训,包括工资集体协商的基础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经营财务知识、协商技巧等。昨天进行的主要是模拟、协商技巧以及笔试等。从下月初,首批入选者将按照各区县具体情况进行分配,由地区工会派往企业开展一线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上岗后市总工会支付每人每月3000元补贴,要求为全职。
本报记者 孙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