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德州宁津应聘的大学生 |
宁津出动警车为应聘大学生开道 |
5月20日上午,德州市宁津县宁津宾馆,一辆帕萨特警车前引,两辆大客车鱼贯而出。透过宽大的客车车窗,100多张年轻的脸庞写满青春。这群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没想到与企业的供需见面会受到警车开路、管吃管住的“优待”。局外人更不会想到,如果他们到企业就职,还会纳入宁津事业编制,每月领取企业、财政双份工资。五年后,如果不愿在企业就职,可安排进机关事业单位。
连日来,记者在德州宁津就其人才使用的“双薪双管双用”机制进行调查,能获事业编制,而不实行公考的该项政策引起诸多争议。 本版文/图 记者 孙珂 朱学勇
“创新”之举
企业招大学生“附送”事业编制
5月20日的这场“联姻”会,当地政府部门酝酿多时,此前宁津县人事局曾先后到山东理工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举行供需见面会。
其中,“双薪双管双用”机制为其主要的宣传点,“事业编制、双份工薪”等政策吸引众多大学生目光。
记者调查得知,该项政策始于2010年。当年3月24日,宁津县新任县委书记孙起生到任3周后,宁津县人民政府发布第10号文件,内容为“关于为县内重点企业引进特需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的意见”,“双薪双管”机制首次提出,此前宁津也有关于为重点企业引进特需人才的相关规定,但并未实行“双薪双管”制。
根据这份红头文件,“双管”是指对所引进的在企业工作毕业生,人事关系落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纳入事业编制。人才安置、考核等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工作和生活由用人企业负责。
“双薪”是指人才除享受企业工资报酬外,每月还享受财政发放的事业人员工资。此外,毕业生在企业服务期限为5年,期满后可以安排到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当年引进指导计划为30人,后来发展到165人。今年3月份,宁津县政府发布第17号文件,指导计划达到134人,涉及到27家企业,其中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
山东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品管部的小邵,去年7月份从聊城大学本科毕业后,被该项政策吸引来到宁津。她告诉记者,如今她每月除从公司领取2000多元工资外,财政还会发放1000多元的事业人员工资。在该公司,与她有相似身份的大学毕业生,有10多人。
在5月20日当地举行的这场供需见面会上,记者询问过多名大学生,多数学生称就是冲着“事业编制”而来。有学生说:“事业编制的身份,就意味着铁饭碗,以后养老、医疗也有保障。就是月薪三四千元的工作,我觉得也没有事业编制重要。”
2008年从四川某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的小李,此前在济南章丘一家企业工作,后来听朋友介绍后,决定改换门庭,于去年10月份来到宁津进入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
而且,小邵等人每月享有的企业、财政双份工资,意味着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收入。
发展困局
企业人才匮乏 事业岗位“空编”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当地相关部门人士不止一次提到一个现状:宁津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仅有1.75亿元,出台此项政策,有着政府方面的多方考量。
宁津县主要领导曾表示,人才匮缺是当地企业快速发展中的显性问题,尤其是本科大学生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工人,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即使引进了人才,也留不住人。”
与很多地域不同,宁津当地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1000多家民营企业,他们在招人时更难如愿。像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2006年至2008年先后招进了9人,其中6名研究生,但现在一个都没留下。
一个相契合的细节是,2010年宁津县曾公开招考100名事业单位人员,当时除了年龄、学历等门槛外,还硬性规定“录用后须在宁津工作10年以上”。
这两年,宁津采用“双薪双管双用”方式吸引其所需人才,也有其“空编”优势。记者获知,宁津10年来机关事业单位几乎没有进人,因此有大量的空编名额。
宁津县人事局局长张世清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双薪双管”政策上,这两年要有近300人纳入事业编制,从数额上是能够保证,当然这一政策也不会长期坚持下去。
记者发现,去年宁津有16家重点企业享有引进特需专业毕业生的计划,今年则为27家,不过相较于庞大的企业数量来说,所占比例仍较小。目前,有关部门已经为“双薪双管”的大学毕业生预留下60%的机关事业单位岗位。
刻意低调
如何避免暗箱操作?当地不愿多谈
记者连续几天在宁津调查发现,其“双薪双管”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人士对此表示异议。
去年从山东某高校毕业的小胡(化名)对记者说:“我听说招人后,来到企业进行面试,通过之后就留下开始工作,试用期3个月后企业跟我们签订了聘用合同。在这之后,企业报上材料县里人事部门审核后,人事部门再跟我们签订协议,意味着进入了事业编制。”
很快,小胡除了企业每个月1200多元的工资外,还享有事业单位1000多元基本工资。并且,公司还解决吃饭、住宿,这对于参加工作还没有一年的小胡来说,他自觉“比较满意”。
宁津瑞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今年首次向县里提出引进大学毕业生的计划,有关人士说:“当时我们报了3个人名额,人事部门后来都批了。我们可以自己招人,试用后觉得可以就向人事部门报批,毕业生可享有双薪双管政策。”
记者采访发现,为了保障重点企业能找到急需的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享有毕业生去留的话语权。有人士说:“目前,事业单位一般来说都实行的是公开招聘,笔试、面试等各环节缺一不可。但宁津的双薪双管机制,却让事业单位进人绕开了公开招考环节,也没有最后公示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自行招人的重点企业,经营者有没有为子女或他人谋取事业编的可能性?有没有政府领导通过这种方式,为他人谋取事业编制的空间?”
在宁津采访调查过程中,记者曾多次试图就此采访当地组织人事部门,但对方均表示不愿多谈。5月20日,在洽谈会的间隙,记者就如何保障“双薪双管”机制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公开、公正和透明,询问宁津县人事局局长张世清,但对方一再表示:“我没有时间。”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该政策在德州市领导层中也存在争议,因此宁津县本地“想低调些”。记者在某企业采访时,被明确告知没有“上面部门”安排,不会介绍有关情况。
政策争议
宁津做法是否违规
省人保厅称难表态
有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根据国家和山东省规定,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宁津的“双薪双管”人才机制有无违规?宁津县人事局局长张世清曾简短地对记者说,“在此方面中央有政策”,并让记者自行查阅相关文件。
当地有政府人士解释说,“双薪双管机制的对象,是为重点企业引进的特需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而根据《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中规定,“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短缺专业人才……经招聘主管机关同意,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
但也有人指出,通过2011年的宁津的引进指导计划,里面所要引进的人员学历绝大多数要求为本科,从所要求的专业学科看,国际贸易、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等都具有普遍性。“从这个角度考虑,能否将此类人员定性为特需专业人才?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说明。”
记者采访时,当地不少居民认为,“双薪双管”机制引进高素质人才,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在没有到岗情况下,就领取财政部门所发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不太妥当。一位居民说:“基层财政非常有限,没有在事业单位干工作,却享受工资等待遇,我个人有意见。”
省人保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对于宁津推行的双薪双管机制,他们没有进行过调研,难以表态。而在调查中,记者发现,除宁津之外,德州市临邑县也在酝酿推出“双薪双管”人才机制。
调节人才流动
不能仅靠市场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告诉本报记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像大学生等个人的就业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优化。调节市场内人才的流动有市场和政府调节“两只手”,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有着其缺陷性,此时也需要政府出台政策,进行人才资源的流动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