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美国的畅销书《秘密》……这个秘密就是:意志的力量----你的目标必须单纯而明确,而且意愿要足够强烈!
-----资深传媒人 杨澜
这条评论来自风靡全球的励志畅销书《秘密》,讲的是吸引力定律。所谓吸引力定律,大体的意思是你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你“吸引”过来的,所以你将会拥有你心里想的最多的事物,你的生活,也将变成你心里最经常想象的样子。
还没有拜读过这本书,也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是我知道吸引力定律用在聘官身上很是恰切。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能感觉到自己对于为公司寻访合适候选人的欲望是无时无刻的,我能感觉到自己对满意的候选人的那种强烈的需要感,这种感觉区别于过去我只是觉得需要招人进来把“缺”给补上,这种更升华的“需要感”似乎像是精气神儿一样贯穿我的全身,语言能力浅薄无法准确表达这种感觉。
- 见到候选人之前,我的目标够单纯够明确,而且意愿也足够强烈;
- 从候选人接触我的那一刻开始,TA从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感觉到我的目标够单纯够明确够真诚(“我们公司非常认真的想发现一名人才加入我们的平台……”);
- 当合适的候选人最终被我圈定时,我强烈的意愿(“你是我们公司的唯一”)会感染着每一次和TA的交流…….
看来招聘就跟功夫一样,得不断修炼,先照猫画虎学形,最后终究变的融会贯通形神兼备。
这几年对于候选人的寻寻觅觅从未间断,亲历了不少“大西瓜、小芝麻”的事儿,从来也没怎么回想、梳理、总结和升华,就任由它们这么堆砌着。
看到这期聘周刊的话题时,我立刻暮然回首、思绪万千,几件事儿立刻就蹦进我的脑海,都不是什么大事,也没蕴含着什么高深技法,就是给我不同从业时段里印刻了深刻的记忆而已,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招聘人员,跟大家说说我之前那些事儿。
那一刻:我终于让自己当了反面典型
- 结论:“惰性“,我辈之大敌!
我是这么评价那一天的:我HR职业生涯道路上的奇耻大辱。
这事儿其实不值得说:做招聘的谁都知道;
这事儿其实也很简单:不要太多的技巧;
我不惜把自己树成反面典型也要首先就说到这个事:背景调查。
- 事件:
那一天,我辗转一个月才谈成的一名候选人终于入职了,出身学校好,名企工作背景好,形象气质好,英语好,专业技能好,这就是传说中的“5好女人“。从谈成OFFER到入职签约,我只顾着为寻到她而沾沾自喜……
她职位也不是很高,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再说了谁造假找这么知名的企业,而且总部不在国内找起来也有点费劲。 |
赶紧做背景调查吧,最终确认一下信息的准确,招聘流程里有哦,这个制度还是你自己写的! |
我就是在这种内心的冲撞中选择了“小恶魔“……
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喜极而泣,就在我到同行朋友间到处“得瑟“自己寻到这么一位优质人才时,几天后一同行朋友私下告诉我认识那个名企的人,好像我选的这位”5好女人“的背景可能有点问题,真是应了那句话:素不相识的两个陌生人 ,经过5-6个朋友的辗转,一定能认识。
立刻打电话到北京分部,查无此人。
立刻打到国外总部,查无此人。
不仅如此,负责的HRM告诉我,他之前也接到其他的人打来的电话,似乎“5好女人“打着他们的旗号还干过别的事。
在挂断电话的那一刻,我五雷轰顶,欲哭无泪。
你杀不死惰性,你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你是个会有惰性的肉体凡胎。
- 刹那间你懒的打那个背景调查的电话了
- 刹那间你懒的让新同事签署知悉规章制度的文件
- 刹那间你懒的更改与某员工劳动合同上的小错误
- 刹那间你懒的补充入职文件上漏掉的“我与前公司没有签署任何竞业禁止协议
- 刹那间你懒的最后再核对一遍工资表
- 刹那间你懒的跟员工做例行的沟通
- 刹那间你懒的再给之前电话未通的一个候选人拨第二次电话
一个“刹那间”出现了问题真的可以让公司的利益严重受损。
那一年:我腰板都立的直
- 结论:懂业务,如鱼得水
我总是“鼓吹”让咱们HR们“业务化”,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讲自己怎么下沉业务,以企图游说看到的HR们都这么做。
之所以如此,不是从别人那儿听来的,是自己真经历过。
- 事件
那一年,我曾服务于一家比较有名的培训中心,还很稚嫩和年轻,本来是要做HR的职位,跟校长沟通后她觉得我非常适合做咨询,而且告诉我这样对于我做HR有帮助。
就这样,稚嫩年轻的我经过6轮PK,5天内训,7天封闭培训终于“不务正业”的批上了咨询师的外衣。
培训行业的咨询师就是销售,是比较重要和关键的岗位。
- 那一年,我一周工作6天,逢年过节永远是上班,因为别人休息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来咨询的时间;
- 那一年,我每周都要做一次向社会公开的讲座,每月都要去大学讲堂里做一场讲座;
- 那一年,我经常去旁听培训老师讲课,学习培训的内容;
- 那一年,我已不仅停留在观看竞争对手的网站了,我就像一个探子一样通过电话、通过上门去了解优秀的竞争对手是怎么开展业务的;
- 那一年,我参加了所有我能参加的中心开展的市场推广活动,曾经还被城管抓住,因为顶着烈日发传单发的大脑断片儿,竟然跑去给了前来的城管一张;
- 那一年,我因为业务出色当上高级咨询师;
- 那一年,我当了业务部门负责人;
- 那一年,我开始深入接触培训行业市场策略的工作。
那一年,我“改邪归正”做回了HR,如鱼得水的日子就此开始了:
- 招聘:招什么样的人我最清楚,我知道什么样的人真正能做好这些职位,我已不用停留在对职位很肤浅表面的理解,不用总是盯着冷冰冰的岗位说明书去匹配。因为我亲身经历了这些岗位的酸甜苦辣;
- 培训:我这个HR不仅能做入职培训,介绍介绍企业文化、公司背景、价值观。营运培训照样可以一人包揽:产品、咨询技巧、行业现状、竞争对手信息、咨询风格、市场流程、讲座流程;
- 绩效激励:我亲历在工作中的心潮起伏,我亲眼看到一拨拨同事因为什么激动,被什么打倒,我不需要猜测他们想要什么,因为什么有动力,因为我自己做过,我知道我们要什么。
受够了业务部门的白眼儿和暗地里的奚落,不想在听“外行指挥内行,其实业务啥都不懂”的话,HR的自尊,HR自己争取。
那半个月:我相信你会来
- 是你自己影响的TA会不会准时来
大部分HR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HR群里间歇的就会蹦出一个人在那儿“咒骂”:
“约了10,就来了俩!!”
“你不错了,我今天约了5个,一个都没来!!“
“%¥#@*&&……%%“(此处省略因愤怒而发出的不洁语言若干字)
我之前也遇到约人不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而现在几乎没出现过约好却没来的情况。
- 事件
我们公司总部在北京,要在上海组建一个新的华东团队,我压力有些许的大:
- 北京的工作很多,我只有4天的时间去上海招聘面试;
- 为了保证年度业绩的完成,本月必须组建成功;
- 正值招聘淡季,接到的应聘简历非常少;
- 咨询公司对候选人要求较高,候选人都必须是优质的;
- 负责组建华东团队招聘组成员总共1名:就是我。
先说一下结果,我通过简历库搜索(主要)和朋友介绍拿到了的500份简历,选中了最符合的30个候选人,通过电话沟通选中了17位,这17位候选人的共同特征是从来没听过我们优识咨询公司,也没投递简历,他们在上海,我在北京。
当一周后我抵达上海分部,这17位全部按约定时间来公司和我进行了面试。
具体的过程在这里不赘述,我只说几个我认为起了至关重要作用的关键点:
- 我要找了一个安静的会议室给候选人打了第一通电话;
- 第一通电话很重要,我尽量放慢语速,声音稍微低沉磁性(这个可以有,这个可以做到),记得嘴别离话筒太近(防止噗噗的声音),千万别让自己的电话混同素质不高的保险经纪和房产经纪;
- 第一通电话充分表现对对方的尊重和认可,这里有个小技巧,我一般不说“我搜索到您的简历”,虽然确实是这样,我一般都说“我通过猎头的推荐,我们合伙人看到您的简历,对您的经历非常感兴趣,目前我们open了一个职位,非常想跟您谈谈,不知道您近期是否有换一个新平台的计划?”
- 如果第一通电话没有接通或者对方没接,我会发个短信过去,告知我是谁,我刚刚用什么号码(我们公司外拨显示的号码)打过电话,简单告知打电话的目的,希望方便时再通个电话。很多次我跟候选人面谈时,他们对这点很欣慰,因为没太多HR会这么做,一般不接就不会再打了。寻访候选人有时就跟追女朋友一样,碰到自己的喜欢要锲而不舍的!
- 因为第一次通电话,候选人对公司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说“今天跟您第一次通话您可能对优识咨询公司和我们这个行业还不是很了解,没关系,一会儿挂上电话我会把这个位置的JD、公司官网和简介发至您简历上邮箱,***那个邮件地址还可以正常接收邮件么?好的,我一会就发过去,邮件里还有我的姓名、职位、联系方式、上海分部的地址,任何问题,您随时可以联系我。”
- 挂断电话后,我会立刻把职位的JD、公司官网和简介发到候选人的邮箱。之后立刻拿自己手机给对方发个短信“职位的JD、公司官网和简介已发至您*****的邮箱,请查收。【优识营销人力经理谷静】”;
- 邮件里我会注明下次我给TA打电话的时间,因为要异地招聘,我还会明确告知我大概几号到几号飞到上海,因为时间很紧,所以在那段时间里我非常想和对方见面好好聊一聊。这样给对方至少1-2周的排日程的缓冲时间,增加准时见面的几率;
- 第一通不会时间太长,但第二通电话稍微就要长一点,我提前会发短信告知想和对方做一个20分钟的沟通,了解一些情况同时也给对方解答一些看过之前邮件所产生的问题;
- 第二通电话我会对基本圈定的候选人开始约定见面时间,如果候选人上班不方便出来,我就晚上在办公室见面,对方一般会不好意思占用我下班的时间,但我会表示很理解和肯定候选人白天要处理的工作,有时甚至对同性的候选人调侃一下:只要能见到你,让我等到半夜都行。
- 记得那次我是周日的飞机飞上海,在候机时,我给每位候选人发了一个短信:XX,我大概几点飞抵上海,很期待跟您沟通,咱们上海见!
- 到上海后,我在每位候选人指定到达之前的3个小时会再发一个短信:再次告知详细地址,如果找不到给我打电话,如果我电话没接说明再面试,可以打**号码的座机找我的同事,他会告诉你怎么走,一会儿见!“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些促成了他们都准时来,但是我认为是。
我并不是刻意做这些事情,我只是很自然的认为这样做会给候选人带来很多便利,我希望自己尽可能扫清一切见面的障碍。
半个月前,我跟一名很高级别候选人沟通时,他是这么说的:“我在职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已经很难有什么东西感动我,我很惊讶你竟然感动了我,而且用的是最简单最纯的方式,通过你,我能大体看到你们公司的什么样子,所以我决定考虑这个职位。”
你是一块活着的“磁铁”,你总是得到你花费精力和集中注意力的东西,只要你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