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就将兵分多路赴北京、天津等11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夯实招商引资成效。”青岛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传华表示。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2023年,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业招商引资明确政策引领、园区提升、服务保障、专项攻坚的发展思路,明晰“一套政策+两张清单+三种打法”的具体路径,围绕更好发挥产业园区平台聚集效能,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引进计划,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提质增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奋力夺取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开门红”。
营收预计突破400亿元
2022年,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发布首批国家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名单,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功入选,成为山东省继济南、烟台国家级产业园之后,建成的又一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山东省也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在三座城市建成国家级行业平台的省份。
这是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这对新时代人才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青岛市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做强市场主体、典型示范带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带动就业创业、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人才要素配置、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积极作用。2022年,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多点发力,亮点纷呈:全市规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286家,营收达272.5亿元,增速达到16%,全行业营收预计突破400亿元,均创历年新高;新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3个,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达到7个,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从第八位跃升至第三位;领军机构队伍进一步壮大,营收过亿元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超过59家,其中超五亿元的有13家。
“政策+项目+服务”推动行业发展
“对拟上市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根据上市进程分阶段给予累计最高400万元补助。”“每年遴选一批新落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领办人,按照实缴注册资本的5%,给予最高400万元奖励”……一项项真金白银的奖补政策切实解决企业资金短缺、业务转型、招工困难等经营问题,为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3年,青岛市以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16条措施为基础,以各区市经济情况为实际,搭建起市、区两级人力资源招商引资政策体系,给予资金支持、平台激励、引进奖励、活动补贴、人才培育、场地补贴等62项政策支持。”青岛市人社局人才开发处处长张信龙介绍说,同时经过积极争取和充分摸排对接,形成了包括灵活用工、服务外包、高级人才寻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32项人力资源服务业招商项目清单,设置招引专班、招引专员、定制化服务、陪跑活动等10项服务清单,全力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我们将聚焦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人力资源规模力争达到40亿元。”李沧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区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赵鹏表示,支持共享经济产业园发展,打造山东省首家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设立就业人才服务专窗、共享HR专窗,促成与青岛人才集团和区属国有企业达成合作,支持建成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
“今年我们将加强招引指导,发挥平台作用,联合自贸区、依托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和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力争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部企业和知名企业8家左右,力争一季度签约落地3个。”西海岸新区人社局二级调研员何京青表示,他们今年计划赴上海、重庆等先进城市学习调研,邀请国内外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到新区观摩洽谈,促进落户签约,推动形成人力资源服务业差异化发展的示范地、高端化发展的新高地、规模化发展的聚集地。
新打法谋求新突破
紧盯园区定位抓招商是青岛市聚焦大企业、大项目、前沿技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吸引大项目好项目向园区聚集的新打法。2023年,青岛市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平台效应,制定出台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政策,实施产业园区提质扩容行动,组织指导各个产业园区大力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专项招商推介活动,狠抓年度招商项目计划落地见效。
“去年以来,园区加强了招商引资力度,做好产业链集聚招引,营造产业园上下游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相关负责人马丽介绍说,2023年园区计划招引10家企业,其中不少于1家龙头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
“产业园规划了‘一园二厅三基地四中心’思路,明确了产业园国际化发展方向,利用板桥镇、上合大厦空间,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国际人才综合服务体,争创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国(上合)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相关负责人李晓娟表示,园区将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力资源服务合作,建立上合组织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拓展海外人才服务网络,培育跨境人力资源服务人才,加大国际人才招引、培育和输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