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媒体:“产假只有一个月”,公司规定岂能凌驾法律之上?

   日期:2022-07-29     浏览:361    评论:0    
核心提示:据媒体报道,武汉的王女士称自己怀孕5个多月,公司要求她“主动辞职”,王女士拒绝后被变相辞退,移出公司群聊。后公司提出补偿半个月工资,但因为孕期停了社保,导致她生育津贴无法领取。公司方则称,辞职是王女士同意的。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辞退孕期员工,这是法律的明文规定,也是人们熟知的常识。目前,当地劳动监察部门

据媒体报道,武汉的王女士称自己怀孕5个多月,公司要求她“主动辞职”,王女士拒绝后被变相辞退,移出公司群聊。后公司提出补偿半个月工资,但因为孕期停了社保,导致她生育津贴无法领取。公司方则称,辞职是王女士同意的。

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辞退孕期员工,这是法律的明文规定,也是人们熟知的常识。目前,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已介入调查,具体细节有待揭晓。一个核心问题是,到底是用人单位变相强制辞退,还是王女士主动离职?这直接关系到王女士后续能否得到相应赔偿。

从常理来看,一个孕期职工没有主动离职的道理。因为利弊是显而易见的:孕期职工在职时享受相关待遇、产假是带薪休假,孕期和产后重新找工作不容易。而且,领不到生育津贴,也是不小的损失。

虽然双方说法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公司在与王女士解除劳动关系时,没有出具书面的辞退告知文件,而是“口头通知”后就让填写离职表完成交接。如此做法,加上王女士在职请假时多次遭遇公司或明或暗表示的不满,很难让人不联想到,公司是在有意识避免留痕,不给职工维权留下任何“把柄”。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中,对于孕期女性的职场权益保护都有明确规定。比如《劳动合同法》四十二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除非有严重失职或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情形。用人单位不可能不知晓这些要求,但就是有一些人仗着几份小聪明剑走偏锋,侵权与免责都想要。

对此,还需要监管更果敢有为。如果涉事公司拿不出王女士严重失职,或其他可以合法辞退的证据,劳动监察部门就应当酌情判定其违法,要求补上应尽的赔偿义务,不能我完全拘泥于“谁主张,谁举证”,如此才能让用人单位的种种套路失效,将法律对个体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对社会的示范效应践行到位。

此事中更荒唐的是,涉事公司明目张胆地克扣法定产假。看看其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是怎么说的——公司有公司规定,产假哺乳假不可能让人休几个月。

但事实是,职工产假的具体天数,早已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劳动法》划定的底线是“不少于90天”,在此基础上,各省市根据顺产、剖腹产等不同情况,设置了更细致化的规定,但前提是“只多不少”。比如,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产假累计为158天。具体到王女士,因其属于剖腹产,按湖北省的规定,累计可享受173天产假。这一数字也得到了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的确认。

涉事公司声称产假只有1个月,还辩解“是公司的规定”,是明显的诡辩,充分暴露了其肆意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盲一面。公司的规章制度,岂能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

相信此事会迎来一个圆满结局,但类似现象不会就此轻易消失。职能部门还需要保持高度敏感,加强执法惩戒力度,对一些耍滑头、屡教不改的企业罚到位了,它们才会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明白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规避责任,将孕期职工的合法权益真正落到实处。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媒体:“产假只有一个月”,公司规定岂能凌驾法律之上?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新闻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