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是今年应对经济下行的关键举措之一。
继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出针对工业服务业的减税降费大政后,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多部委公布的两则文件中,详细披露减税降费政策细节,得以一窥今年减税降费呈现的四大特征:规模大、更精准、阶段性和更丰富。
1万亿至2万亿元之间
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委公布了《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和《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下称《政策》)。加上此前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布的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第一财经记者初步统计发现,今年针对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减税降费等举措已经超过30项。
当然,未来还将有新的减税降费举措出台。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预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会公布今年完整的减税降费政策。去年减税降费规模约1.1万亿元,今年中央已经明确实施力度更大的减税降费政策,因此不难预计今年减税降费规模将继续超过1万亿元。
事实上,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尤其是疫情冲击,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减税降费规模均超过1万亿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对应对困难挑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了关键作用。
不过受经济下行、减税降费等影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而且连年减税降费之后,2020年中国宏观税负(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降至15.2%,处于世界较低水平。
财政部部长刘昆去年撰文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政府公共服务保障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宏观税负宜保持总体稳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多位财税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考虑到财政可承受能力,一般情况下,今年减税降费规模不会超过2万亿元。而且减税降费已经重回结构性政策,更加精准。
聚焦中小微、制造业、困难行业
由于疫情冲击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行业恢复不均,制造业、餐饮、交通、旅游等行业受冲击更大,小微企业、个体户应对风险能力更弱,因此今年减税降费“对症下药”,精准滴灌,这从不少减税降费政策细节中可以看出。
比如,去年第四季度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费2162亿元,这笔钱需要在今年上半年缴纳,但前述《通知》明确,将2021年四季度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延续实施6个月。这意味着不少企业将在今年10月份再缴纳这笔税费,减轻了企业现金流压力,实际上相当于政府延长对企业的无息贷款。
而这项政策的受益对象,首先是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的制造业,且只针对风险应对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具体标准是年销售额4亿元以下,其中2000万元以下的制造业小微企业税费全部缓交。
另一项减税举措,是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中小微企业2022年度内新购置的单位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折旧年限为3年的可选择一次性税前扣除,折旧年限为4年、5年、10年的可减半扣除。此举实际上也是增加当年中小微企业所得税扣除金额,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
上述《通知》明确了适用中小微企业标准,比如信息传输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标准为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2亿元以下。
除了中小微企业外,困难行业也是这一轮减税降费政策聚焦对象。
根据上述《政策》,2022年暂停铁路运输企业、民航业预缴增值税一年。免征轮客渡、公交客运、地铁、城市轻轨、出租车、长途客运、班车等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另外,对餐饮、零售、旅游、交通客运等特殊困难行业,允许有条件地方缓征部分社保费。
财政纾困手段全上
今年财政政策为给企业纾困的手段方法十分丰富,不仅仅只是减税和降费,还涉及缓缴税费、财政补贴、费用返还、融资担保、政府采购等方面。
在具体减税政策方面,相关举措几乎涉及所有税种。
比如,根据《政策》,今年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2022年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继续分别按10%和15%加计抵减应纳税额。这涉及国内第一大税种增值税。前述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涉及第二大税种企业所得税。而延续年终奖单独计税优惠政策等,涉及第三大税种个税。
另外,2022年扩大地方减半征收“六税两费”适用范围扩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涉及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等地方税种。
在降费方面,比如今年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政策执行到明年4月30日等。
在缓税费方面,除了上述缓缴制造业税费外,国家允许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结余较多的省份,对服务业中的餐饮、零售、旅游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政策。
在财政补贴方面,国家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餐饮企业、零售企业免费开展员工定期核酸检测,对企业防疫、消杀支出给予补贴支持。2022年中央财政对符合要求的新能源公交车,继续按照既定标准给予购置补贴,且退坡幅度低于非公共领域购置车辆等。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手段十分丰富,呈现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特征,这可以更好地适用具体企业行业情况,以更好地发挥减负效应。
2019年以前,减税降费政策多以制度性政策为主,比如降低增值税税率,提高个税起征点、引入专项附加扣除、调整税率级距等。此次疫情之后,为了应对短期疫情冲击,减税降费政策则主要以阶段性政策为主,不少政策都是短期性政策。随着经济好转,行业企业恢复正常运转状态,相关政策将到期退出,反之则会继续延续。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出台的不少减税降费政策有具体实施期限,一般在1年至5年期范围内。
刘昆近日撰文表示,今年要实施好组合式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实惠。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坚持以阶段性政策为主,与制度性措施相结合,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需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