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嘉驰国际X-GIANTS作为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高层管理教育部“E企钱行”参访项目的首站,迎来了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教授率专家智囊团参访交流。
走进嘉驰国际X-GIANTS,专家智囊团们对嘉驰国际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献计献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嘉驰国际X-GIANTS:提炼核心竞争力要素
座谈会伊始,嘉驰国际董事长马士发先生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并从行业大背景入手,对核心业务、板块布局、过往成绩及未来的谋篇布局做了具体详尽的阐述。
成立于 2005 年的嘉驰国际X-GIANTS从高端猎头起步,延展到招聘流程外包(RPO)、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原创系统HR-SaaS、咨询等版块,经过17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国内人力资源行业的中坚力量。继上一轮中金资本领投后,近日嘉驰国际又获得百联挚高领投的亿元B轮融资。
董事长马士发先生表示,嘉驰国际将继续深耕人力资源服务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聚焦高管寻猎业务、人力资源规划、人才招聘与配置等业务主线,实现产业链的拓展延伸,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水平、管理能力及专业度。
聚焦数字化转型,拆解投资逻辑
随后,嘉宾们分别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对嘉驰国际的投资逻辑各抒己见。
中金资本执行总经理吴凯认为,数据的标准化在人力资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家从猎头起家的公司,嘉驰国际克服了从“1到N”的卡脖子难题,成为行业内大数据标准化和专业化的领军者。稳健的业务规划、年轻默契的创始人团队及合理的股权架构,使得公司具有“做大、做宽、做厚”的无限潜力。
上海康橙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石磊指出,一笔好的投资首先要选择正确的赛道。人力资源行业可以给中国制造、中国硬科技、中国消费助力赋能,而嘉驰国际的人力资源外包业务能为中国崛起大大赋能;其次,从行业内可供选择的公司来看,嘉驰国际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是业务组合、实控人能力、团队实力,都是国内领先水平。最后,在审视嘉驰国际创始人团队的初心和投资者的诉求时,他也欣喜地看到了二者高度的统一。公司愿景、使命、价值观,都令人期待嘉驰国际能够成长为新时代的“明星企业”,加快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财通资管创新投资部负责人董进以“人力资源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估值逻辑——IPO与二级市场视角”为题做了分享,并将嘉驰国际与其对标的其他上市公司进行具体入微的对比,给大家带来了丰富启发。
圆桌对话:围绕行业定位,解读企业战略
活动压轴环节,邀请到钱军教授、施东辉教授、嘉驰国际联合创始人&总裁马士浩、上海渤源资产管理中心创始合伙人李崯,共同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圆桌对话。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钱军从国家、产业和科技创新三个维度入手,对嘉驰国际的行业定位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症下药”地为企业未来发展给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他认为,作为心怀梦想成为伟大企业的创始人和企业家,必须要有自己对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愿景(Vision),而企业要想讲好自己的故事,需要层层递进地实现。钱军教授指出:“在数字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要想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要让合适的人走上合适的岗位,也要满足其‘过上美好生活、发挥自身潜能’的深层次愿望。只有人开心了,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会富强。”
施东辉教授立足学界,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对嘉驰国际业务模型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及企业战略做了一针见血的点评,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做为东道主嘉驰国际联合创始人&总裁马士浩,也是复旦国际金融学院FEMBA首期班毕业的学员,首先感恩学院这几年的培养,学院以立足国际金融视野,服务国家金融战略,塑造顶级金融人才,成就顶级金融智库为使命,赋能企业的创新驱动和升级转型献计献力。其次,阐述了嘉驰国际数据科技驱动的底层X-SaaS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并向大家做了成功案例的分享和数据展示。最后,特别感谢钱院长和施东辉教授率专家智囊对于嘉驰未来发展给予的宝贵的建设性的意见。非常期待学院在未来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能多些关注,有更多的献计献策,传授金融实务,知行一体,卓越至善。
上海渤源资产管理中心创始合伙人、FEMBA2019级学生李崯李崯则认为,将“产学研”的工作做扎实是学院和校友企业的共同目标。
在专题交流环节中,学院校友投资俱乐部的多位成员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公司管理、上市准备等话题与圆桌论坛的嘉宾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嘉驰国际出谋划策,干货满满。
荣誉奖牌:‘E企钱行’系列参访活动首发站
活动最后,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教授为嘉驰国际总裁马士浩颁发了“复旦FEMBA项目‘E企钱行’暨校友投资俱乐部系列参访活动首发站”奖牌,并赠送复旦新春光华窗花。
钱军院长表示,作为复旦国际金融学院FEMBA首期班毕业学员,马士浩在打造知名民营品牌的同时,为加强与学院、行业间的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感谢嘉驰国际积极组织和接待此次参访活动,也积极参与推进学院人才培养、课程发展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