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裁员20%、股价暴跌90%,贩卖焦虑的培训机构正在尝苦果

   日期:2021-06-11     浏览:323    评论:0    
核心提示:高考结束了,暑假即将开始。往年的现在,是各大培训机构招生最火热的时候。但今年情况特殊,多家教培机构被传出裁员消息。5月27日,高途(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在内部会上提出裁员计划,裁员比例在20%左右。据作业帮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作业帮IPO计划已经暂停并已经开始大裁员,有的部门几乎一人不留。在微博、豆瓣、脉脉

高考结束了,暑假即将开始。往年的现在,是各大培训机构招生最火热的时候。

但今年情况特殊,多家教培机构被传出裁员消息。

5月27日,高途(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在内部会上提出裁员计划,裁员比例在20%左右。据作业帮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作业帮IPO计划已经暂停并已经开始大裁员,有的部门几乎一人不留。

在微博、豆瓣、脉脉等社交媒体上,有网友表示自己前脚刚收offer,租好房准备开工,后脚就被HR一个电话通知“延期入职”。

虽然机构回应“只是正常的人员优化和调整”,但资本市场上教育中概股遭遇的腥风血雨,撕开了整个行业的惶恐和迷茫。

从年初至今,新东方、好未来、高途、51Talk等教育中概股的股价均已腰斩。其中,跌幅最大的是高途,累计跌超70%,较1月底高位累计跌90%。

开年至今,高途股价一路下跌

放在一年前,教培行业还无限风光,资本热钱涌动,机构扩张迅速,从业者薪水颇高;如今这短短半年,整个行业就如震荡下跌的股价,经历着一场大地震。

地震的源头,是政策的收紧。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通过了“双减”意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会议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将学校拉回教育主战场,不能让教培机构再造一个教育体系。

6月1日,15家校外辅导机构,因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原因,被处以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元。

曾经将教育做成生意,通过贩卖焦虑赚钱的教培机构,如今正在自尝苦果。

如果仅看商业模式,眼下教培机构遇到的麻烦,是资本无序扩张带来的行业乱象频出。

但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教培机构做的是教育的生意,教育注定是复杂的,联想到最近的热词“内卷”“躺平”,再联想到今天中国下滑的生育率。扒开教培机构的外延,窥探教育的内涵,涉及到“资源”“公平”“阶层”……每一个词都能触动大众的神经。

那么,教培机构整顿背后,涉及到哪些深层次的问题,以及这场大地震后,教育机构还有活路吗?下面就来看看大头们的分析。

在线教育机构的经营行为有很大问题。一般来说,它们用低价和免费课程,吸引用户注册,流量进来之后,再推几千上万的课程变现。

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依靠资本,通过烧钱营销做上市。小机构开不出低价课就只有死掉。等到机构一家独大,便收获垄断利润。

问题是,机构单纯追求规模和体量增长,投钱营销,而非重视师资建设、课程建设,这个模式最终经营不下去,加剧了机构自身的经营风险。

从更大层面看,教育产值越大,就越证明老百姓(53.530, -0.96, -1.76%)的负担有多沉重。在线教育要做大跟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负担是背离的。

机构要发展在线教育产业,就必须广而告之,希望全中国所有的学生都来买课,就是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这就产生了负面效应。

在健康的教育生态中,大部分家长本没有必要花钱买培训机构的课程。如果教育支出占到家庭支出的20%,就会影响一个正常家庭的生活开支。

在正常的培训市场中,有10%—20%的学生会选择培训,而80%的学生不需要培训。

培训机构在最初的定位是补课或者兴趣班。但由于资本的介入,机构想快速发展,只能希望“全民培训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提前、超前教育。

学校没教到的,培训机构先教,学生先学,最后变成所有孩子都要学,自家孩子不学就会落后。反过来培训机构变成主体,学校变成次要。

教育培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只是针对差异化个体,不应变成全体的。尤其是现在资本涌入,希望把培训当成“掘金池”。这会产生巨大的问题。

换句话说,当资本不看好教育培训行业的时候,国家的教育生态反而就回归正常了。

针对此,现在国家明确规定,所有学校不能进行幼升小、小升初测试,学前教育不能进行小学化教育,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今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可能有任何的招生考试行为。

这次5·21双减文件指出,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

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出发点是为了遏制校外培训机构过度逐利。

从当前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看,国家不太可能禁止所有校外培训机构上市,但很有可能明确禁止面向幼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培训服务的校外培训机构上市。

资本最好的选择,就是不要再看好K12培训,不要把上市作为投资、发展目标。或者即便看好,也不要有做大上市的幻想。

当下中国教育的两个底层问题:公平和成本。

校外补习班,花1万,5万,10万,或者50万,100万,接受到的,是不同品质的教育。

从宏观层面上看,必然带来一个结果:最好的教育资源,必然会分配给最有钱的家庭。

上一代竞争获胜的人,他们的下一代,也越有机会获胜。这就是:阶层固化。

教育,可能是普通人跨越阶层的最重要的通道。这条通道上,不能有付费高速,更不能被钱堵死。教育必须公平。

然后,是成本。

2020年人口普查,少子化,老龄化,已经是广泛的共识了。为什么不生呢?成本太高。

生育,养育,教育,这“三育成本”,是最好的避孕药,想让小夫妻们多生,就要推翻这三座大山。其中,教育的成本,主要就体现在校外培训上了。为了出生率,教育的成本,必须降下来。

我也想降啊,可是大家都去上,我不上不行啊。

这就是“剧场效应”。当第一排的人站起来看戏,第二排的人也必须站起来,才能看得见。然后第三排的人只好也站起来了,所有人最后都站起来了。当所有人都站起来,能看的就和所有人都坐着,没有任何差别。而这时,所有人都从舒舒服服地坐着,变成了傻傻地不得不站着。

剧场效应,是教育成本高的罪魁祸首。

怎么办呢?必须把第一排的人强行摁坐下,然后宣布,谁站起来,就必须强行退场。

教育成本降下来了,出生率才有可能上升。

公平和成本,当你理解了当下中国教育的这两个底层问题,就会理解各种已经发布的政策,甚至预测未来可能发布的政策了。

所有的政策,都是给钱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解绑。

回到教培行业。今天的教培行业,本质上已经变成了“用钱分配教育资源”的游戏道具。

所以,这一轮的整治,不是以“必须拿到牌照”“只能预收3个月的学费”“不允许虚假宣传”为目的,本质是“让钱和优质教育资源分配脱钩”。

那怎么办?教培行业,就要黄了吗?

当然不会。真的理解了政策和政策的初衷(公平、成本)之后,你就会找到转型的思路。

比如,从英语、数学、语文这些学科教育,转为体育、美术、音乐这些素质教育。这些内容,不会加剧内卷,反而会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

学科补课的需求一定还在吧?我一定想做这个呢?小规模的,1∶1的,也许能活在政策的缝隙里。

教育,是一个市场。是市场,就有市场的规律。但教育,又是国家大计。国家大计,就一定要符合国家的意志。

只要符合国家意志,解决公平和成本问题,教培行业一定不会黄。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裁员20%、股价暴跌90%,贩卖焦虑的培训机构正在尝苦果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新闻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