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易暴力辞退患病员工的事情被当事人曝光,刷了屏。
今天,网易公司发布公告称相关人员确实存在简单粗暴、不近人情等等诸多不妥行为。算是承认了错误。风波平息了,但关于互联网江湖里面,大公司是否近人情的讨论还值得讨论。
假如那个是我……
被辞退的并公开喊冤的是一位在网易工作5年的老员工,岗位是游戏策划,工作期间考核绩效一直都不错,然而在今年1月底被查出身患绝症之后,便相继遭遇逼迫、算计、监视、陷害、威胁,甚至被保安赶出公司。 随着该文章的热传,网易暴力裁员的事情逐渐开始引爆网络。
涉事主人公在社交网络上博得同情和声援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员工合法维权,大家也开始关心,“如果患病那个是我,公司会不会对我负责?”的讨论。
有一边的观点支持“慈不掌兵”。企业不是慈善家也不是公益机构,企业不养闲人,只要按着劳动法、人情分给足,裁员是没法心慈手软的。
而另一边的观点则认为,“卸磨杀驴”并不恰当,特别是一切皆数字的互联网企业,尤其应该回到人的问题上。而且,这样的问题遇上谁都可能遇到,万一患病那个是我,公司会不会对我负责?
而网易今天的道歉其实低调承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事人所说的那些粗暴的做法确实存在,而大家都知道,面对网易这样的大互联网公司,个体其实是很渺小的。
人性化的矛盾
实际上,大公司裁员并不罕见,但在中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里,在裁员这方面一向是手起刀落干脆利落的。以网易为例,2019年以来,关于网易裁员的消息频出。那么,为什么之前的离职都不像这次这样引起轩然大波呢?
很重要的一点,是之前大部分互联网大潮里面离职的人大多都有了更好的发展,他们还没到需要面对这种情况的窘迫感。
事实上,互联网企业的内部福利一向不错。知势君见的互联网企业多了,就会感受到这种两面性,一方面是企业的本质是人,你会看到各种能够在表面上看到的,比如公司设施、福利、加班餐食都是一流水准的;
另一方面是企业越大,越不把人当人,规章制度严苛,尤其是离职的时候互联网企业可以马上把员工当成敌人。这种违和的矛盾感经常能够在互联网企业里面清晰感受到。
但在本事件里面,公众的愤怒,说明互联网公司仍然需要一个能被广泛接受的行为边界;公众并无权力要求网易多做一点,但网易应该有多做一点的自觉。
巨头的天花板
江湖里都说,巨头的天花板其实是由那么几个小细节决定,在互联网的江湖里面尤其如此。
在《网易裁员》事件爆发前几天,网易交出了第三季度财报,除游戏以外的其他业务线成绩一般:网易严选并未单独披露业绩数据;网易有道尽管收入大增,但亏损2.42亿元,同比增长2.15倍,亏损的主要来源是营销费用增长以及毛利较低。 即便是网易游戏,也陷入“吃老本”的困境。
我们仍然记得,丁磊前几天回母校的时候说,很多来网易工作的人都只是为了谋生,并没有兴趣。所以,HR作为执行者,执行的其实根本上是老板的意志,在老板的角度看,慈不掌兵是铁律,管理自由奔放的码农,本来就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在网易裁员事件曝光的同时,京东也发布了一则消息,宣布员工如有不幸,京东将负责不幸员工的孩子到22岁。
从网易的裁员到京东宣布负责不幸员工的孩子到22岁。这本来没有太多的可比性,但人心就是这样获取的。虽然京东现在不像早前一段时间那样“滥爱”,但总体来说,这仍然是一家能够真正站在员工的角度的考虑的互联网企业,不管有没有作秀的成分,这都是不容易的。
也许,现在为“裁员事件”烦心的丁磊,可以从这一年从舆论风暴中逐步抽身淡出的刘强东学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