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如何进一步释放内需?11月12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在“《财经》年会2020:预测与战略”中提到,农民工进城可释放巨大的消费活力,镇、村集体土地入市可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
政府管理手段也要转型,把机会交给市场
李铁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都无法避免从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并不完全相同。
他解释,制约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因素包括制度的完善性、利益团体的固化、社会的福利成本增加、全球贸易格局的竞争等。导致发达国家即使在效率很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在放缓。
“然而,中国面临的情况与国外有本质上的不同。”李铁称。中国更多通过国家治理的手段促进经济增长,比如实行土地公有制,通过政府手段降低土地要素的成本,这一点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
李铁认为,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同时,政府管理的手段也要转型,把机会交给市场。
集体土地入市可降低经济发展成本
面临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如何解决目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李铁认为,要从空间上降低成本,消费上释放活力,制度上激发潜力。
具体而言,李铁表示,在改革攻坚成本很高的地方,可以不用“硬碰硬”,而去寻找更低成本的空间载体。例如,中国目前有2亿多农民工,他们在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空间去就业和居住。目前很多大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包容性在下降,这时镇、村就成为了最理想的空间载体。镇、村的集体土地成本更低,因此集体土地入市可以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
对于集体土地是否存在耕地保护问题、是否允许城市资本下乡和农村土地结合寻求新的市场空间等问题,李铁认为,在行政管理最薄弱、体制管理相对宽松的地方,可以给一些模糊空间地带,在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甚至可以在此解决落户和定居,“农民工进城、外来人口就业也能释放巨大的潜在消费活力。”
中国经济还有巨大的内需潜力,李铁称,“当外部挑战风险增加,全球贸易格局相对固化的现状下,我们要善于利用我们的优势,在空间上、人群上、制度上寻求转型发展的机会,这才是破解中低速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