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源经理 上海2019年10月25日讯 -- 未来的工作是什么样子?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暂且让时光回溯到20年前,那个年代,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外卖、没有嘀嘀和共享单车,订机票、酒店都需要去指定的窗口排队……20年后的今天,人们可以无限慵懒地享受着智能时代馈赠的一切 -- 简单到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足不出户地搞定所有衣食住行 -- 出行、订餐、订酒店、买衣服……这些新鲜的商业模式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展开:时间。
嘀嘀出行和外卖平台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例证,时间的碎片化和灵活性,决定了在这一商业模式的背后,支撑它们的传统雇佣关系被打破。这一特点,正符合时下流行的Z世代职场人的职业观念。也因此,一个新生词汇在几年前应运而生 -- 灵活用工。但在科技更新迭代迅速的现下时代,任何新生事物热度不会持续太久,便会被另一样更为先进的新生事物所取代,灵活用工也不例外。当灵活用工还在被一部分企业视之为“法宝”时,在另一些企业,特别是大型地产物业、零售企业和服务业,却也饱受诟病。
广泛意义上的灵活用工的本质是“企业-员工”转变为“平台-个人”,而从企业内部可控的人力资源入手的调配,则是进一步优化这类灵活用工的迭代式创新。在这方面,亚太区领先的劳动力云服务企业 -- 上海劳勤,已迈出了第一步,率先推出“内部灵活用工”服务,旨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泛灵活用工大热的隐忧
目前,很多大型企业主体考虑到降本增效、用工周期的灵活变动、用工风险等因素在慢慢倾向灵活用工。一般企业都通过第三方劳务外包公司来全权处理人员的招聘、税收、管理等事宜。
但通过第三方平台的劳务外包仍然具有一定的隐忧,比如这其中的隐形成本:要承担的外包公司的方案费用,等待劳务公司招用合适人员的时间成本;还有外部人员的安全和诚信问题;匹配度较低、到面率和到岗率低、管理难度较高、劳动纠纷比较频发等问题。
这些现实存在的隐忧和问题都说明灵活用工需要更加灵活机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从企业内部可控的人力资源入手的调配,可能是解决以上问题的第一步。
企业内部人力配置现状
目前虽然很多企业已经试水灵活用工模式,通过外包来完成特殊时期的生产及经营任务。但从本质上说传统内部劳动关系稳定,固定工观念深重,存在劳动用工主体、使用单位和日常管理三者一体化思维,导致企业管理成本、人工成本都相当高;而且全日制工作制,很多时间员工出工不出力,工薪报酬支付情况与实际工时不符,造成企业效能低下。
以地产物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为例:第一是考勤。地产和服务业员工种类多、班次复杂、集中管控困难;第二是成本控制。地产和服务业流于人情管理较多,影子员工多,工时采集和效率、成本测算都达不到理想效果。第三是合规性。很多灵活就业者如果企业不替他们缴纳社保,对个体申缴的办理程序不清楚还太麻烦。而如果在企业入保,除了占据人力资源部门相当大的精力和人力,还会因为细化和公平性问题造成纠纷,增加了确认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灵活运用尝试
在传统的公司组织方式逐渐松动,固定雇佣关系开始解体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岗位转化为零散岗位。企业可以尝试在现有人力资源池中以任务匹配和领取制驱动进行自组织,交付产品领取佣金后,各自离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是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在现有的考勤、工时、薪酬等固定劳动关系外,他们也可作为闲置的个体,有权利领取自己感兴趣和有能力完成的任务。而这也将成为他们劳力变现、技能变现、成长为综合型人才的有力方式。
上海劳勤在过去十几年里为上千家企业提供包括智慧考勤、智能排班、能效工时分析在内的产品及服务。在他们服务的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制造和服务型企业都开始尝试使用劳勤的内部灵活用工平台。在劳勤的企业用户看来,这种以任务或项目发包形式的内部灵活用工,可以极大地提升组织能效,降低成本,同时提升员工满意度。
劳勤提供的这种内部灵活用工平台事实上一种优化后的人力资源配置,可通过劳勤专门的灵活用工平台发布即时任务,闲置人员“抢单”的模式实现。任务发布后,会通过人才画像标签做相应匹配,分配到有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资源池中,闲置的人员“抢单”完成任务,而后相关检验人员现场确认,提交“完成任务”按钮,最后发布任务方确认支付完成。这种方式对集团公司尤其是制造业、大型地产物业、连锁门店和服务业尤为适合。
这类企业通常一般采用“倒班制”,为方便大量复杂考勤和排班,大部分企业倾向于采用智能化考勤和自动排班系统,对人员的考勤和排班信息实时掌控并分析工时效能。而在当下服务致胜的大环境中,能及时调整人力配置,快速、高效的为客户提供最优服务,最小化客怨处理频率是这些企业迫切需要的;相对的这些员工大部分流动性大,提供服务时间灵活,赚取薪酬的愿望强烈,所以这些企业的内部灵活用工可实行性强。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自有消化,将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益。”劳勤创始人兼CEO汪友宝介绍说,既定员工资料库已备,履行任务时,一键调取身份及其他证明,既可节省时间和成本,还能增加安全性和可信度,有助于实现人员转换,对劳动替代性强的岗位实现人员灵活机制有促进作用。除此之外,企业和人员劳动关系软化、简明,省却税收等成本管理,给企业管理带来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