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欢喜几家愁。
《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今日发布,从这份报告可以窥见中国主要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前20强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北京、苏州、南京、武汉、台北、东莞、无锡、佛山、成都、澳门、新北、天津、厦门、常州、杭州、长沙。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香港和上海蝉联前三甲。
通过二十强城市排名可以看出,其中18个城市位于南方,只有北京、天津两个城市属于北方,北方城市数量严重不足。从东西来看,二十强城市大多位于东部地区。
此外,报告指出,根据城市经济竞争力指数的平均值高低,全国发展较完善的都市圈可分为四个梯队:珠三角都市连绵区位居第一梯队,经济竞争力强劲。长三角都市连绵区、首都经济圈和厦门都市圈位居第二梯队,其余都市圈分别位列第三、第四梯队。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南北差距扩大
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是中国社科院的“惯例”,此次是关于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第17次报告发布。
与2017年的排行榜相比,2018年北方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平均下降了6.2位,南方城市则平均上升了5.4位,南北分化加剧。
比如北方的天津、郑州和青岛。2017年天津排在第7位,但在2018年的榜单中,天津排名第16位,下降9位。郑州和青岛分别位于2017年榜单的第16、17位,但在本次榜单中,两个城市均未能进入前二十强。
再比如南方的南京、成都、杭州。在2017年的榜单中,南京、成都、杭州分别位于第9、第15、第21位,但在本次榜单中,三个城市的排名分别是第7、第13和第19位,均上升两个名次。
此外,南方城市厦门、苏州、常州、温州均上升两位。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曾在参加由中新社主办的国是论坛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南强北弱”的态势在加重。由于产业较为落后、人口外流严重、科技创新力不足等因素,东北、华北和部分西北地区近年来经济增长乏力,尤其需要关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也表示,南北之间的差距在扩大。
中国南方与北方的经济增速从2013开始逐渐拉开,增速的差距由2013年的0.3个百分点扩大至2017年的1.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的态势进一步加剧。数据显示,北方GDP总量在全国的占比从2012年的29%下降至2017年的25.2%,南方则从71%上升至74.8%。
陈耀认为,要解决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首先,国家区域协调方向要适当调整,重点向北部倾斜,关注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振兴。其次,要适度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新兴产业。同时,改善营商环境,采取措施遏制人才流失。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看来,北方地区具有扎实的工业基础、完整的产业门类,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要实现南北比翼齐飞,北方地区关键是要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部不断崛起
从东西向看,虽然2018年具有强竞争力优势的城市多位于东部地区,但报告指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正不断崛起,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整体缓慢提升,推动中国经济空间的“东中一体”趋势进一步凸显。
当前,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2017年,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总GDP约为18万亿,超过全国总GDP的20%。在2018年全国各省区GDP增速排名中,中部六省有四个进入了前十。
“中部地区横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最重要的河流,水陆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且组合条件好,农工业基础扎实,潜在市场巨大。另外,近年来中部地区科技水平进步较快,创新力量日益壮大,光纤科技、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发展潜力无限。”陈耀对国是直通车记者说。
报告指出,当前东部中心正逐步向中部扩展,“东中一体”趋势初现端倪。实现区域全面繁荣,未来可通过“东中一体”战略应对南北分化。
具体来说,首先,让东中部地区在相互分享中促进中部崛起和转型,也推动东部进一步升级发展。其次,进一步推进黄河、珠江、淮河、汉江等重点流域经济带上下游间开展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再次,通过多个经济区一体化战略,扩散中心城市的外溢效益,带动边缘地区发展,从而进一步扩大繁荣地区范围,带动衰退区域板块走出发展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