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现在平均每人每年收入2万元,等孩子大学毕业工作时,每年收入可能到20万元了。当年投入的那点钱,就可以获得加倍回报。
假若没有放在生育孩子上,而是吃喝玩乐,一样要花钱,一样头发会白皱纹会多。如果放起来储蓄,很难抵御通胀,放到股市也不知道会踩到哪颗地雷。所以无论怎么算,都是养孩子合适,整个家庭的收入会加倍增长,创造的社会财富也会加倍增长。
问题是这些当年的投入沉淀在孩子身上,孩子不会分给父母,父母作为天使投资人,孩子是其全资子公司,偶尔会有亲友赞助衣服、文具等物,但也算不得股份,一直要培养到成家IPO,而在IPO时,股东改头换面,成了小夫妻各占50%股权的联营公司,不但和父母没了干系,还要在成家的时候,从家里再掏一笔钱走,等到他(她)生孩子,父母还要再去抚养一次。
生育对整个社会是赚钱的生意,对个体却是赔本的事情。那些专家忧心忡忡,指点江山,说人口减少会降低经济活力,国家民族存亡有危险,自己却没有带头生。
以前养育孩子,成本非常隐蔽,很少花钱,孩子在年幼时需专人照顾,稍大一点就开始田间劳动,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是家庭劳力。不要说远,上世纪8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孩子,10岁左右就要帮父母干活儿。但现在已经很少有孩子帮父母干活儿。我在深圳菜市场见过10岁左右的孩子在帮父母卖鱼宰鱼,他们是广东人,生育众多。
传统上养育孩子的成本,包括准备一套婚房,帮助孩子完成婚嫁。现在养育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投入,一直到大学毕业,其间包括各种培训班、课外辅导班,无休止的军备竞赛。
这是因为,以前需要的生存技能虽然种类众多,但是父母都会,孩子只要跟着父母模仿,就能成为熟手,根本不需要培训费用就能独立上岗,现在则需要进专业机构接受旷日持久的训练,两者的花销不可同日而语。以前10多岁就能独立,现在20多岁还不能独立,需要学习的技能更多、更复杂,学点简单的电气焊挖掘机技术也要到山东蓝翔,这也推迟了他们生育下一代的年龄。
以前谁都是合格的父母,对孩子粗暴温柔都行,现在专家们总结了很多养育孩子的技巧,需要家长们好好学习,接受再教育。
以前大家长制,家长权威说了算,子女要承担起大家庭的责任,没分家的时候收入上缴家庭供统一支配。即使分家之后,因为劳动合作,还可以为大家庭贡献收益,等到父母年龄大了,要轮流赡养。
现在孩子和家庭的捆绑非常松散,上大学就意味着远走高飞了,独立闯天涯之后就算独立了,天高路远,各自安好就好,过年的时候能见一面,就阿弥陀佛。
有一种说法是,自己过得困苦,不生育是为了不让孩子跟着受苦,人们当然不会因为自己困苦就不愿意生育,反而会因为自己困苦而更愿意生育。
不愿意生育的群体,都是自己生活得好了一点,他们发现收入不会随着孩子的增多而增多,而是随着孩子的增多而减少,于是宁可不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