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共享单车问世以来,经历了两年的沉寂,2016年起开始爆发式增长。从共享单车行业百家争鸣,到目前摩拜、ofo、哈罗单车三国鼎立,洗牌洗掉了太多实力不济的玩家;从早期的野蛮投车,到如今的精细化运营,共享单车这个风口行业正式进入中场拼杀。
今天业务上的东西,咱们不谈,只聊聊小编擅长的招聘领域!共享单车从2015年的无人问津,2016年成为网红,2017年使用共享单车成为全民的生活习惯和出行方式。基于这么大的市场体量,共享单车成了互联网创业者的新贵、投资圈的宠儿。在招聘这一块,共享单车也有着类似的历程。
2015年,共享单车偶有出现,无论是摩拜还是ofo,招聘都不容易,创始人也好,公司合伙人也罢,这一批早期团队大都是“野路子”出身,一没有光鲜的互联网大公司背景,二没有显赫的人脉圈子。
相比较而言,虽然哈罗单车在2015年项目还未启动,但是团队却是最强的,创始人创业经验丰富、投资圈人脉资源众多,几位合伙人又都是阿里老兵。这时期大家的招聘,主要靠情怀拉人入伙,否则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就要降低。这也意味着,这个时期就敢进入这个行业的都是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未卜的前途,敢于面对廉价的期权。这段时间,各家公司的需求也没那么旺盛,对于招人方面,就停留在能用就好,还不敢奢求BAT大神光顾。
2016年,共享单车开始迎来井喷式发展,摩拜点燃市场,ofo走出校园,哈罗单车大举挺进,小鸣、小蓝快追猛赶,ubike等一系列公司不愠不火。随着共享单车热度逐步攀升,人才市场对这块业务的偏向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Uber中国被滴滴收入囊中之后,出走了大量市场方向的人才,他们有一大半涌入了业务场景非常相似的共享单车行业,基本分布于摩拜、ofo、小蓝三家公司。
然而,人才的到来,也意味着内部竞争的加剧,人是有了,但是坑是少的,派系斗争愈演愈烈。据可靠消息,哈罗单车倒是没有揽到Uber的人才,但是精细化运营手段却跟Uber极其相似,也让这家行业排名第三的公司在人才方面显得颇为神秘。
中场时期加入共享单车行业,已相对显得稀松平常,看清趋势的人才开始往这个行业挤,各家共享单车或多或少招募了一批有才干的中、基层人员。但是更多的人才还在观望中,毕竟是否入局、入局哪一家公司都需要仔细考量。摩拜、ofo、小蓝公司总部都在北京,是加入摩拜、ofo拿着微量的期权求稳,还是加入小蓝、哈罗单车追求高额期权回报?当然上海只有哈罗单车一家共享单车企业。噢,不对,还有ubike——这一阶段持续到2016年底。
2017年,各家共享单车公司百花齐放,或高歌猛进,或黯然离场,截至目前,有稳定收入来源、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公司体量还能继续玩下去的,只剩摩拜、ofo、哈罗单车等少数玩家。但是创业公司的职场红利期已过,摩拜、ofo开始高标准、严要求,薪水涨幅少之又少,低级别岗位没有期权,然而还是有大量兄弟趋之若鹜。小编认为,这个时期挤破头加入摩拜或ofo,已经不是一个最明智选择,没期权你去干嘛?图啥子嘛?
中场厮杀阶段加入共享单车行业,就要做好冲锋陷阵甚至直面鲜血淋漓的准备了,一进来就是要打仗的。如果你做好了准备,想要在这个“美好”的行业,有一番作为,不妨可以挑选一家作为尝试。
下面是干货时间,共享单车企业薪酬水平、发展实力大比拼——
目前摩拜、ofo在北京,不配期权,薪资涨幅有限(高端、特殊岗位除外),公司突破2000人大关,团队比较完整,HC开一个关一个,秒关;小蓝单车最近遇到了些状况,虽然产品口碑不错,但是招聘方面全面放缓;某知名猎头平台上,就产品经理岗位而言,各家薪水都差不多,均在15-30K之间,但是mobike要求理工类211、985院校毕业,ofo要求5年的工作背景,hellobike则没有这些硬性要求,而且尽管看起来薪酬水平差不多,但是业内人士称,摩拜、ofo目前针对这类岗位,几乎是不会有期权了。
哈罗单车,公司在上海,研发实力非常强,基本都配期权,薪水涨幅属行业中等,在浙江、湖北、河北等省份口碑最好。目前真正的智能锁,只有摩拜和哈罗单车两家公司有,锁本身自带定位、报警甚至交互等功能,可以实时上传数据,方便做精细化运营,同时可以有效防止“贪腐”行为^^。
不吹不黑,目前排名前三的ofo、摩拜、哈罗单车资本风险不用担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择一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