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在台达电子最新一届的高校工业自动化大赛现场,尹镟博意外地看到很多来自东南亚的学生。
作为台达电子集团副董事长,他和董事会连续四年举办了“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而今年略有不同,在74支入围总决赛的队伍中,包含8所来自东南亚高校的几十名学生,在第一、二届时域外参赛者总数不足10人。
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人才总量将达6192万,但仍面临2986万的人才缺口,今年2月14日,一部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工业信息化部等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给出这组数据。
随着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推升,工业自动化人才成为各大集团争夺焦点。在岗位稀缺、人力成本攀升的条件下,域外人士开始来中国寻求工作机会。
当日苏州吴江地区正处于40度高温预警天气,身着防静电衣帽的东南亚师生,陆续排队走进台达的实验室、生产车间,有的围着一架机械臂前观摩很久,有的会和人资培训人士攀谈。
这次大赛是台达促成从高校到企业人才输送的重要纽带。台达电子是郑崇华1971年创立于台湾的一家企业。四十几年内集团公司遍布全球,已成为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拥有超过9000名研发工程师。
企业人才争夺战
“类似的高校自动化大赛今年有几十场,几乎每月都有,这一两年更为频繁”,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李少远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举办单位以长三角地区为主,规模大小不一,几乎都是正在进行机器换人的企业。
企业普遍将高校作为人才争夺高地。决赛现场一位来自台北科技大学的教授田方治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类似的比赛还有西门子集团举办的“西门子杯”,三菱重工的“三菱杯”,几乎都在暑期前后举办,也都陆续来校内举办大赛宣传、就业讲座。
作为“台达杯”的参赛团队,两个月前,他带的10名本科学生开始筹备参赛作品,即研制一套机器视觉自动化设备。而吸引学生们努力研发的,除了奖状,还有进入台达工厂的实习机会,和针对应届生的“面试直通车”。
李少远称,“大力推进机器换人,让工业自动化人才岗位需求大幅增加,但人才数量却没有相匹配的涨幅。”李少远认为,高校大赛频繁举办的背后,是企业机器换人过程中人才匮乏问题,从这点来看,前期的人才培育工作是很不充分的。
这也是令尹镟博头疼的一个问题。即便集团早在2000年开始重视电子、工业方面的人才培育,也为此在国内10所院校投入了科教计划,但近年来企业招工的难度仍然一年比一年高,目前台达在中国吴江的生产基有2万多人,预计每年员工数都会明显递减,每个厂都有关于导入自动化和人力降低比率的绩效指标。
当日,伴随着高分贝的机械噪声,记者踏入一间以生产变频器为主、已部分完成机器换人的生产车间,约500平米的面积仅有200名工人及工程师,这个人数是5年前的三分之一。
传统产线部分主要由30至40岁的女性工人手动操作,她们多来自吴江本地,在台达的工龄普遍1年到3年。另一边完成自动化产线升级的区域,则换成了由码垛机、机械臂、操作显示屏组成的自动化组合,以及约十几位戴黑框眼镜的青年男性工程师。这类工程师岗位长期登在人资部门的招聘表中。
尹镟博曾告诉经济观察报,优秀的参赛学生会有到部门见习的机会,但大多需要在工厂中得到前辈2-3年的教导才能正式加入工作团队,将高校毕业生培养成基础应用工程师,再到行业解决方案工程师,一般来说需要超过3年时间,这个人才缺口很大。
毕业生起薪飙涨
持续加大的供需缺口,造成人才价格攀升。相比其他岗位,自动化岗位薪资更高,而其中起薪最高的是软体工程师,第二是控制系统工程师,这是台达中国区人资长王正彬得出的结论,他认为这两类在智能制造转型中需求量最大。
这在中国地区尤为明显。据田方治称,作为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教授,他所在工业工程与管理系统专业,毕业到大陆求职的学生正逐年增多,对于大学本科生,大陆企业所给起薪达到每月10000至15000元人民币,相比台湾同类企业更高,而他发现,台湾企业在大陆所设的工厂或研发基地,同类岗位的工程师工资要比台湾本部地区更高。
李少远对此深有同感,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器工程学院副院长,多年目送着每一届院系学生就业,据他了解,本科应届生年薪基本达到10万元,而硕士、博士毕业生的起薪往往超过导师的工资。
而尹镟博告诉记者,供给缺口最大的软体工程师,在10年前的制造业几乎没有企业需要,一直以来从高校到企业的培育工作不足,到现在几乎是和BAT等互联网公司争抢人才,台达也努力将薪资待遇超越或持平至互联网公司的水平。而幸运的是,这两年互联网公司出现这类人才溢出的现象,台达这类企业便是承接溢出的重要领域。
不断攀升的薪资水平自然吸引了外域应届生,对于本次入围决赛的东南亚团队,尹镟博认为,企业正陆续把中国长三角地区的经营模式复制到东南亚国家,让他们有了进入中国企业工作的机会,若来境内工作,最大的挑战是语言,从台达的工厂来看,可用英文直接沟通人才比较欠缺,而这些学生也适合于留在东南亚当地的中国分工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