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民工荒。 朱慧卿 绘
新华网杭州12月8日电 题:“民工荒”凸显政府公共服务不足――长三角“用工短缺”问题的调查
“新华视点”记者 傅丕毅、裘立华、张道生
当前在长三角地区,正遭遇新一轮“民工荒”。一年又一年,“民工荒”就像连续剧一样在农民工输入地上演。
记者调查发现,出现“民工荒”与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及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有关,同时,还与政府提供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不足有关。由于城乡一体化就业登记制度、城乡就业考核制度、就业信息发布制度不尽完善,导致有关部门不能为企业和农民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公共服务。
农民工就业登记至今空白
有关部门表示,此次“民工荒”仍然是局部性、结构性、暂时性的,与企业订单回升、劳动力输出地正值农忙、时近年关农民工打短工意愿低、西部地区就近吸附劳力增多、发达地区农民工工资有待提升等因素有关。
但是,记者在江浙沪等地调研农民工就业状况时,碰到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无论是哪一级政府,或是哪一个政府部门,谁都说不清本地究竟缺多少农民工,或有多少农民工已经就业,有多少农民工已经失业。记者能够获取的只有个别企业提供的数字。
位于浙江义乌香山路上的义乌市劳动力市场,当记者询问农民工就业岗位的波动情况时,义乌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局长黄允龙说:“我们掌握的只是部分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很难反映全市的真实状况,因为这一劳动力市场登记的就业情况只占到农民工就业很少一部分。”
在浙江绍兴市、温岭市采访时,记者也同样了解农民工就业波动情况,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要么说没有进行过调研,要么说没有具体的统计,当前的企业就业岗位数是抽样调查得到的。
谜团一般的“民工荒”数字,反映了城乡一体化就业登记制度的不健全。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院长陈诗达说:“城乡一体化就业登记制度是管理农民工就业的基础性制度,现行的就业登记制度是把农民工排斥在外的,管理部门登记的对象只是城里人。政府有关部门要应对‘民工荒’或‘失业潮’,必须摸清当地农民工就业总体状况,包括本地就业农民工数、本地农民工的失业数和企业提供的岗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