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条内裤到公司原始股股权
今年厦门各家公司的年终奖天差地别
没那么多:不少人年终奖“被增长”
“老板玩的不是创意,是抠门!”近日,一厦门网友在晒年终奖时冷冷地说道。
这位来自厦门某服装企业的职员网上爆料称,老板早早就把年终奖发了,就是公司生产的6条内裤。
记者注意到,由于去年全球经济回暖,让前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没拿到年终奖的网友们格外期待,于是网站、论坛,几乎所有发帖平台上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年终奖讨论帖。
吴先生是一家品牌地产代理机构的销售经理,曾在去年楼市火爆时,一人单月销量突破7000万元。最近,他已经接到多个好友的借款电话,“大家都给我粗粗算一下,没有十万元以上,也可以达到好几万元。”
“我的年终奖‘被增长’了。”吴先生苦笑着说。其实,他顶多可以领到1万元,而且主要还是每月扣留20%的绩效积累下来的。
厦门某国有银行的信贷业务员王先生也有同感,王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去年银行信贷量大幅提升,但对于像他这样的业务员来说,除了每月多些业务奖金外,年底基本也只是 “意思一下”,并非几万元几十万元地发。“可能有些投行、券商,会发个几十万元,我一外地做投行的朋友,就发了近50万元。”
像这样年终奖被“被增长”的不在少数。厦门某知名饮料品牌企业自称业绩喜人,但其一员工透露,今年年终奖要比去年少一大截。“金融危机肆虐时公司不敢扩张,反而有钱;经济回暖后公司四处扩张,现金流反而紧张了。”
相差百倍:年终奖成激励员工法宝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以往平均分配的 “大锅饭”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抛弃,“拉开差距”的年终奖发放方式越来越受青睐。
“我的公司有上千员工,如平均分配的话,哪怕多掏个三五十万元出来大多数员工还是不会有多大感觉。”自称有点害怕年底到来的老板许先生告诉记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激励优秀员工,只能拉开差距。比如业绩出色的相关负责人,一下子可以领到七八万元,但业绩一般的可能就是一万多元,表现一般的员工可能就只有几百元。
许先生告诉记者,相差几倍,甚至近百倍,只要衡量的标准是公平、透明的,对员工反而是一种激励,使他们来年更有憧憬。
厦门某品牌制造业,去年在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据该公司相关知情人透露,今年年终奖预计增幅两三成。但记者了解到,在这一薪酬管理规范的公司,随着年终奖的提升,其实员工间的差距反而在拉大。
这位知情者透露,在确定年终奖普遍涨幅的背景下,根据年终绩效考核,不同员工系数不同,高的是150%,低的只有10%,仅此就差14倍,“员工领到手的年终奖,差距也因此拉大。”
金融保险业的年终奖一直让外界“眼红”。尽管没有外界所预估的,有的员工可领数百万元年终奖,有的只有几百元,但厦门某保险机构的一位中层干部向记者描述:“不同绩效,可能相差上百倍。”
他以自己为例,完成指标后,大约可领15万元年终奖;若没完成,约能领10万元,“就像有人一口气可以签下上千万元的保单一样,有的才几千元,多数老板就想看到这样的差距被拉大,一部分员工先富起来。”
股权当红包 员工升级变公司股东
有趣的是,记者调查发现,有公司改发“原始股”作为年终奖。
“我将不再是员工,而变成股东了。”厦门某检测机构的中层干部林先生不无调侃地告诉记者:公司最近投资了一个检测中心,占用了不少资金流。在这样的背景下,老板一琢磨,决定将该检测机构进行价值评估,然后让骨干员工根据年终奖的数额来持股。
比如,林先生原本可领3万元的年终奖,该检测机构评估值为100万元,林先生今年可领到该检测中心3%的股份。在林先生看来,老板这一招不止 “一箭双雕”,“首先节约现金流,避免员工领完年终奖跳槽,来年还可以让员工更加拼命地工作。”
像林先生这样领到“原始股”作为年终奖的,并非个例。厦门某贸易公司的吕先生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员工节后一去不返,公司几个股东日前决定,拿出10%的股份奖励10个优秀骨干。每人持股1%,前提是5年内不能离开公司,但在这5年内可享受公司分红。
对于这一做法,某国有上市公司的一负责人评价道,某种程度上这有利于稳住人才队伍,但估计只有中小公司才会这么做,“要不,今年让出10%股份,明年还要不要让出10%?”(东南网-海峡导报 本网记者 易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