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打算到哪里工作?”“去东莞!”今年国内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在被问到毕业去向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据了解,东莞这座“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名城,正吸引着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前来淘金。据保守数据显示,自今年7月毕业生报到开始至8月初,东莞人事局已经迎来了4000名外地大学毕业生报到,而去年东莞人事局总共才接收了48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东莞已成为对大学生最有吸引力的城市之一。此外,今年在东莞灵活就业和暂没就业的大学生更不在少数。
那么,庞大的大学生就业大军来到东莞,他们是否都已经找到满意的工作,就业结构如何,生存状况怎样?近日,记者特地采访了一些在莞大学生(文中部分大学生名字为化名)、人才市场负责人。
总体状况:求职定位不准 错过许多机会
据记者了解,东莞三资、民营、私营等企业较多,又是制造业名城,因此每年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前来找工作,特别是华中和华南的高校毕业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愿以偿,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现象也如其他城市一样存在着。
“在东莞的大学生,他们的就业情况不外乎三种,一种是待业人群,他们或是仍在寻找工作机会,或忙于“充电”以期更好的发展;一种是正在工作的,包括落户东莞就业和以各种方式灵活就业,他们分布于东莞大大小小的企业;一种是在莞创业的大学生”,熟悉东莞人才市场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到东莞各类企业就业的大学生比例逐年增大。
据悉,在东莞,人才市场一直存在着这样的怪现象:每天都有大量的企业在招收毕业生,而在招聘现场,每天又有大学生在忙着找工作,大量的大学生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很多大学生急于就业,而每天又不断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辞职;技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日制本科生,专科生工资高于本科生......这些现象的出现,原因何在?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还是莞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
记者从东莞人才中心了解到,近期举行的人才需求见面会,很多毕业生虽然工作没有着落,但很多大学生还是因为专业不对口而拒绝企业邀请。“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说,在东莞要找一份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择业,很多大学生定位不准确,在选择中,错过了不少机会。”东莞中心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就业篇:求职普遍看重发展空间
记者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最看重的是发展空间。如果企业为他们提供的发展空间不理想,他们就会考虑跳槽。
职场新人须经历适应期
来到东莞的大学生,就业之初都必须经历一段适应期和磨合期,有的学生需要从头学起,有的学生则非常顺利地进入了工作状态。
“一次,领导让我做一份销售表格,可是我花了近3个小时才做完。有同事说,一般这种表格只要花半个小时就可以做出来了。”小胡显得有点不适应。今年刚从江西一师范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胡平,目前在东莞一家电器连锁店从事销售工作。她告诉记者,来到单位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有很多事情都不懂,很难适应工作,虽然在学校的时候自己会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而且表现也都比较出色,但是真正到了工作岗位后才发现,从产品知识的学习、产品销售的技巧到同事关系的处理,都得从头学起,快节奏的工作也让她感到很压抑。
计算机专业的严浩民在黄江一家公司做通信技术,2005年还没毕业就来到了东莞,已经工作了一年半时间。“做得很辛苦,而且工资也不是很高。”严浩民告诉记者,刚来东莞的时候,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但是作为技术工人,压力很大,而且时常加班,经常是晚上一个电话就把自己从睡梦中惊醒。“像我这样的低层技术工作人员,是非常辛苦的。”严浩民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岗位,在公司发展前景不是很大,待遇也很一般,因此,年后打算换一家单位。
而刚到东莞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工作的徐勇刚就显得轻松多了。徐勇刚毕业于南京某重点大学,学的是该校的名牌专业“有机化学”,他说找工作比想象当中要顺利得多。企业给他的待遇是落户深圳,工作地暂定东莞,提供食宿,“三险一金”,第一年年薪给5万元。徐勇刚做的是药物合成工作,虽然工作两个月了,现在还处在适应期。不过由于在学校做过很多类似的实验,工作基本能上手。说起这份工作,徐勇刚说基本满意,只是现在工作地点在镇区,地点较偏,生活不是很方便。
发展空间不好就考虑跳槽
不少大学生根据企业给自己提供的发展空间来决定未来的去留。
“经常在办公室做一些细小琐碎的事情,要不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呆,没什么事情可做。”重庆一重点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黄小娜,目前在莞城区一公司做行政助理。她告诉记者,工作起来没有多大激情,经常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根本接触不到实质性的工作,甚至有时没什么事情可以做,虽然很轻松,可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对自己长远发展不利。“有跳槽的打算。”黄小娜告诉记者,她不会在这家企业呆很久,因为感觉发展前景太渺茫了。
胡平告诉记者:“我是在学校招聘会上应聘到目前工作单位来的,当时对比了几家单位,觉得这个企业还较好,待遇和发展前景都不错。”但是,上班之后,她发现企业当初给的承诺很多都没有兑现,比如工资方面、住宿方面都没有达到承诺的标准,让她感到很失望。而最大的问题是,该企业是一家中小型的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人事、管理等制度都不是很健全,缺乏对员工的长期培养,更不用说为新人制定长期的职业规划了,这对于刚走出大学校园准备一展抱负的大学生来说很不利。“对于未来,我很难说会怎么样,也许,有好机会就会跳槽吧。”胡平感慨道。
徐勇刚则表示,毕业后这第一份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公司发展空间较好,而且他有调回深圳总部的可能,目前他只考虑先把工作做好,这也是为自己赢得一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