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公务员,我们的就业观还是热捧“金饭碗”“铁饭碗”——一个社会,公务员队伍庞大了不一定是好事!
就业难、创业更难,要给毕业生创造实实在在的创业环境——一个国家,生产创造领域的纳税人多了才是好事!
2010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昨日举行,130多个单位面向社会招考,100万人参加考试,而计划录用不过1.5万余人。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公务员报考与录用比例接近50∶1,报考比例最高的职位竟达2187∶1。
我想,公务员直接运用公权力和行政资源提供社会服务,具有较好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在就业难情势下成为年轻人的热门选择并不难理解。尤其,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也是吸引考生踊跃报考的重要原因。
可见,我们许多人还在热捧“金饭碗”、“铁饭碗”……“万年牢”成为就业的不二标准。但我以为,凡事皆有度。如果把热门变成“唯一”的价值取向,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毕竟,创造财富才是重要的。如果社会上多了吃皇粮的,少了产皇粮的,那最后只能导致——大家谁都没粮吃。企业的收入在于产能,国家的收入在于税收,只有广大学有所成者奔赴到生产第一线,才会为这个社会创造财富。而公务员群体,是为社会服务且吃财政饭的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庞大了、机构做大了,并不见得是好事。
前一段时间有消息说,博士最集中的群体是公务员队伍。换句话说,就是中国最顶尖的人才都在搞行政——哪怕一个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文员,都可能是北大、复旦的精英。而这种用人机制显然不正常。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社团,要想发展,必须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如今,我们的一些博士也好硕士也罢,没在那踏踏实实“术业有专攻”,反而玩跨界搞混搭,显然不是一句“就业观念”能蒙过去的。
不错,公务员的社会福利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他一些行业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血汗工厂到过劳死,从创业维艰到创新难,如果说《奋斗》是在为“富二代”唱挽歌,那最近热播的《蜗居》可谓说出了国内职场中“不确定一族”的艰辛与苦闷。但我们都知道,在第三产业和技术创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而大学毕业生也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与业务技能,拓宽就业视野、树立多元化择业观念,本不是啥难事。
就在这一系列利好的召唤下,何以应者寥寥?新华社消息说,在中国,1人创业能带动3人就业。然而,尽管我国出台了小额担保贷款、提供减免费用的创业培训等一系列扶助措施,但繁杂的税费、繁琐的手续仍让很多想创业的人望而止步,已创业的人苦苦支撑。据世界银行集团发布的《2008中国营商环境报告》,在内地开办一个企业平均要办理10个部门的14道手续、经过近两个月时间才能具备合法开业的条件。
我想,要破解公务员报考热,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绝不是几句口号、几个红头文件就能搞定的。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研究鼓励创业的长久战略、体制和政策,更需要以合理的税费和简洁的手续,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从而切实鼓励创业和扩大就业。对此,国家应该在政策层面进一步扶持、鼓励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的多渠道和多元化,让更多有志于自主创业的人,开创自己的新天地。同时,为让年轻人乐意到更多行业就业,要规范这些行业的用工行为,尤其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