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珠三角民工荒实为技工荒 产业升级加速用工困扰

   日期:2009-10-23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刘茵    浏览:173    评论:0    

  核心提示

  “我们现在不缺订单,就缺人!”最近,这样的声音不断从深圳制造企业传来。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最新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统计显示:经济呈持续回暖态势,该市今年8月缺工达12万人次,尤其是园林设计、家具设计、工程设计、园艺技术工人最为抢手,有的企业甚至出动猎头公司猎才。

  来自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表明:今年7月份人力资源市场需求23.3万人次,比年初1月份增长1.1倍。但在广州人力资源市场,张宝颖主任告诉记者,进入6月份以来,前来找工的农民工确实多了,但成功介绍率仅有30%,这是一个比较低的数字。毫无疑问,珠三角正在遭遇“民工荒”。

  在几个月之前,最让人头痛的还是农民工就业难,为什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用工荒就出现了?农民工再次站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口浪尖上,其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为此记者深入珠三角各地进行了多方的调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民工荒”。

  ■趋势

  新生代农民工:

  更看重生存环境

  和上升的空间

  蓝领招聘市场虽然重归火热,但情况已经在悄然发生改变。记者发现即使不愁找不到好工的技工不少人愿意选择回家。

  来自广西的肖小宁是技校毕业的中级工,在广州有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但他对记者说“我现在决定回去,前几天我已经让我的老婆带着孩子回老家了。因为就算是工资再涨,我的两个小孩光学费也要1万块,还不是什么好的学校,而且回老家上学一分钱也不要,你说谁还会呆在这里”。

  他说他更看重生存的环境,不愿意像父辈那样,抛下孩子出来打工,他愿意和自己的孩子在一块儿,然后让孩子能够享受这种亲情。但是现在广州没有给他这种东西。

  “以前人们离家打工是求生存,换三餐一宿,过年寄点钱回家,是提着编织袋闯天下的一代,而现在的年轻人打工,是为了求发展”,广州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谢建社说。

  他认为,80后已近而立之年,成为了蓝领的主流,而90后们也开始逐渐步入社会,这些年轻人的家庭条件、受教育程度以及对互联网信息的接受程度,都与自己的父辈有很大的不同,包食宿、加班带来的有限工资已经很难吸引他们,他们更关心的是提升自己的机会。

  对于那些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民工来说,他们的视野更为广阔,他们的目光不仅仅是在珠三角。广东省就业局局长甘文传说,金融风暴发生后,农民工就业趋向正悄悄发生变化,以前集中输入地,以珠三角地区为主,转为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同步聚集,因此珠三角外来工被分流,所以造成缺工。另外吸纳农民工就业较多的企业,逐步由出口加工型向拉动内需型转移,因此出现结构性缺工,我们必须很好地研究这种新的动向。

  他说,经济波动带来的一时的“人荒”造成季节性的缺工往往容易解决,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却需要用工企业花更多的时间适应。

  记者了解到,一些及早注意到这一趋势的企业,已经做出了改变的尝试。佛山三水的一家并不出名的陶瓷生产企业,待遇并不高,但是很多年轻人愿意去工作,原因就是这个公司提供四人间的宿舍,为每个宿舍配上了可以上网的电脑、并在厂区配备一个健身房,周末还举办年轻人喜欢的“K”歌大赛。

  ■现状

  产业转移后农民出去不出去可自由选择

  家门口打工一样有得赚

  农民工李民苑,清远连南人,出来打工已有12年。但老李此次出来,不仅是为自己谋事,还肩负着给乡亲们“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缺工,也要看看工资是否真的提高了”。

  打工十多年、经历过几次“民工荒”的老李说,其实长期出来打工的农民工都知道,目前订单的增加不是突然的,因为每年的7月、8月、9月,外销订单都增加,“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大量招人的”。

  情况让老李失望,招普工的大多是玩具厂、服装厂,工资跟以前差不多。最后,老李自己留下了,想看一看再说,不过,却没有让村里的人也来,因为在家门口打工每月也只是少几百元钱而已。

  国家统计局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联合调查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1.5亿外出农民工,绝大多数已找到工作,农民工的就业率达到97%。在珠三角,目前求人倍率为1:1.1至1:1.5之间,这也就是说,一个求职者可以拥有超过1个岗位,显示城镇农民工储备严重不足。但是农民工们回来就业的愿望却不太强。

  “今年4月就出现了招工难,最初的时候,我们觉得可能是信息不对称,因为很多农民工返乡以后,不知道这边突然一下订单增加了”,广州人力资源市场主任张宝颖说。

  但是后来他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没那么简单。他告诉记者,有的企业已经好多次去周边的劳动力输出城市比如湖南、江西还有本省的清远等地,在电视上做广告,在当地打着横幅说,你到我们这儿来工作吧,我们的待遇提高了等等。结果前来报名的时候可能有几百人,然后第二天愿意去的可能只有几十人,到最后拉走的,几个大车只有10多人。

  而在粤北连南县,县长郑远平对记者说,“双转移”之后,农民出去与不出去,可自由选择,因为他们在家门口也能找到“饭碗”。

  据了解,“双转移”后,从珠三角转移来连南一批企业,吸收了大量回乡农民工就业。该县利发毛织厂、兆业服装厂等5家企业成了用工大户,已经在这里就业的农民工比较稳定,虽然工资比珠三角少几百元,但在家门口打工其他开销会少很多,当然不会再出去。

  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林王平也说,随着珠三角产业转移到东西北,东西北地区的劳动力就地就业人数增多了。去年,本省劳动力新增11%,外省劳动力下降33.3%,东西北新增劳动力人数同比上升6.8%,珠三角新增劳动力人数下降19.1%。这也造成了珠三角的“用工荒”。

  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葛国兴说,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流转政策,也让不少农民回归土地。因为千百年来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新土地政策的实施后,那些在外打工的农民担心荒芜的田地被重新分配。

  “工厂增加了一点工资,农民可能不愿意去冒这个险,现在不少返乡农民务农的积极性也很高,外出的愿望不强烈,除非有很好的机会”,郑远平说。

  为了守住自己的土地,也在土地上看到希望,许多农民选择了不出去。

  ■根源

  “民工荒”其实是“技工荒”

  珠三角产业升级将加速“技工荒”

  “来求职的人看着是越来越多了,就是谈不拢。”张宝颖说,他认为不仅有一个待遇问题,也还有一个用人结构的问题,比如珠三角制造业占了招工的大头,约40%,但是所需要的“车、铣、钻、电”工种,都需要持证上岗。广州人力资源市场不久前曾对6000名找工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有证书的仅20%。

  记者在深圳市劳动力市场上了解到,需求缺口较大的职业还包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标准化、计量、质量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保险业务人员、运输车辆装配工、机械设备维修工以及制版印刷人员等等。

  “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70%的岗位需要技能型劳动力,比去年上升了近5%”,深圳市劳保局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在深圳过去本以搜罗高端人才的猎头公司,居然出现在现在的招工大战之中,他们的任务就是为企业挖来更多的熟练技术工人。展动力人才资讯(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展序说,真没有想到企业对技术工人需求这么迫切,他笑着说,将来猎头公司工作重点要转移了。

  “我们企业产业链的低端加工制造环节已经外包给了湖南的厂家,厂本部最缺的还是技工。”珠海光华电子厂张小姐说。

  据了解,珠三角产业升级已经过三波洗礼,珠三角机器替代人的第一波是在21世纪初出现“民工荒”之后,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增加机械设备减少岗位。

  “供求结构失衡导致用工成本上升,企业就会核算,到底是购买机器还是购买劳动力划算。”光华电子厂厂长陈红亮说,机器替代人的第二波来势更猛———在2008年正式开始实施新《劳动合同法》之前,很多企业在做企业财务预算时,又在机器和劳动力成本上进行详细的核算。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不仅增加了劳动力的成本,也增加了企业的用工风险。”陈表示,2008年后,他的企业在生产线上增加了两套设备,替代了大约50名劳动力。

  “虽然购买机器一次性投入很高,但机器稳定,超负荷运转不用考虑加班工时的限制以及社保等的缴纳,何况机器替代人工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更好”,陈红亮说

  国际金融危机时,机器的好处在2008年第三季度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中充分显露出来———“订单减少,企业不用太多养员工。机器也不存在磨损费的支出,但是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提高了”。

  他告诉记者,5月份厂里订单开始增多,7月份正好技校放假,他与老家湖南一家技校一拍即合,学生过来实习了一个多月,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问题。“9月份,学生都回去上课了,机器不得不停开好几台”。

  在他看来,机器替代人一方面导致了企业对一般劳动力需求的减少,但“裁掉普工的同时,企业也需要再招聘一些能够操作和维护机器的技工”。

  陈认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一些没有来得及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大量倒闭,而剩下来的多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而外部需求的减少也使得供应商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和创新,这不仅需要创新型人才,也增加了技能型员工的需求。比如光华今年招人就减少了普工,而在结构上增加了技工的招聘数量。“这样才能充分地保证产品质量,在市场上才更有竞争力”。

  “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使得技工的价值进一步得到体现,‘用工荒’说明职业技能教育跟不上”,陈坦言。

  广东省劳动保障厅技工教育处处长刘正让则表示,随着珠三角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广东产业将不断升级,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将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广东开始从“技能时代”向“高技能时代”转变,技工教育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推动技工教育向高端发展,培养出大量高技能人才,才能满足珠三角用工的需求,不然将长时间为“用工荒”所困扰。

  ■记者观察

  幸福的烦恼

  被称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地区,再现“用工荒”,这无疑是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一抹放射希望的亮色。

  带着经济回暖,企业订单回升,用工缺口增大却招不到人的疑惑,需要重新审视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这一波“用工荒”。

  走马珠三角,我们找到的真实的“用工荒”是:当企业订单回升时,缺工“是真的缺”,也让不少企业真的“慌”了,然而却是“幸福的烦恼”。

  我们看到,“双转移”确确实实见到了成效,珠三角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转移到了粤北、粤西等地,许多农民不需要外出打工了,他们可以一边在家门口打工一边在家照顾孩子、老人,记者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由衷的喜悦。

  记者还看到,这些年来珠三角的产业结构真的是在变化,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转变,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经济恢复的双重压力,这一轮“民工荒”其实是“技工荒”,充分体现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

  正如广东省就业局局长甘文传说,当前的“民工荒”实际上体现的是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供给失配。确实,随着珠三角推行“腾笼换鸟”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企业需要的更多的是技能型劳动,而不是普通劳动,但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大多是非技能型的,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从而出现“民工荒”。

  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其实早在2004年珠三角首次出现“民工荒”时,就已经暴露出了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市场本身已经发送了技能型劳动供给不足的信号,随后各级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但为什么五年后仍然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广州人力资源市场主任张宝颖说,这说明我们的职业技能教育出了问题。

  另外我们看到,求职人群发生较大变化。目前求职群体的年龄出现结构性变化,新求职人群以“80后”、“90后”为主,约占70%。新一代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除工资薪酬外,更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及自我上升空间,就业地区、工作环境也成就业选择考虑的条件。相反,不少企业忽视员工自身发展的诉求。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湛新明这么对记者说,“对待‘民工荒’要转变思路”,企业应改变观念,政府管理部门也应该有所作为,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完善劳动力市场,把短工变成成熟的“蓝领技工”,以减少劳动力多时“溢水”,少时过度“饥渴”的弊端。

  专题撰稿本报记者刘茵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珠三角民工荒实为技工荒 产业升级加速用工困扰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新闻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