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登录51job的时候,发现了51job开始向个人求职者收费,比如说“谁看过我简历”功能,之前不久觉得51job这个小功能还蛮实用的,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像求职者收费了,看下图:
真的非收取这点钱不可?
不仅仅是这个小功能,51job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所谓个人增值服务,我个人觉得以这样的增值服务向个人求职者收费,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一, 从收费对象来说
51job应该算是一个“B2C”的平台,即招聘企业和求职个人,像现在的在线招聘网站都是以招聘企业为主体的,51job已经向招聘企业收取费用了,再向求职个人收取费用有点不合理,就像淘宝商城开始同时向买东西的个人收费,也好比是google同时向使用搜索的个人收费;
51jobs上的招聘企业对于平台的依赖性大,一个企业一年不止招聘一个人,也不止用平台一次,对于企业收费,企业是愿意掏钱的,而对于个人求职者(具体到某一个)来说,使用到平台的机率远远少于企业的,而51job最近的一些增值服务都是按月收费的,即使个人求职者想买这个服务,但是也许第二天就找到工作了怎么办呢?
二, 从“促成交易”角度来说,
51job上的招聘企业花钱是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员工的,51job现在向求职个人收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阻碍这个“交易”,而招聘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51job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作用,也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想51job现在要做的不是急着向求职者收钱,而是首先让招聘企业觉得花钱值的很,从而向企业收取更多的增值服务。就像淘宝一样,不断为帮助卖家促成交易,交易量上去了,花的钱是心甘情愿的。
三, 从“增值服务”的来看
个人觉得,所谓的增值服务,应该是80%以上的用户都用不着的东西,比如qq的一些增值服务,对于80%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不用,比如这个2009版的QQ中有一个和好友分享歌曲的方式,普通用户每天只能分享一次,80%的用户对这种需求不大,大不了我发一个链接给你,只是用户成本增加而已,并不影响到功能使用。
51job推出的这些所谓的增值服务,个人认为应该算是80%的用户都需要的“免费的基础服务”,因为让个人求职者找到工作是招聘网站存在的根基,至于哪个求职者需要个人能力测试、职业测评抑或是个人职业规划则可以算是增值服务,因为这不会影响到最基本最基层的利益。
假如QQ现在现在开始规定,普通会员每天只能和5个好友聊天,你还会用QQ吗?
四, 从竞争角度来说,
1.同质化竞争白热化——如今,像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同质化严重,谁的服务好,谁能为个人求职者考虑,谁能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员工,谁就是胜利者,不过,这些招聘巨头好像更乐于烧钱砸广告,每天公交车上那个可怜的嫦娥姐姐都要跳一次。
2.招聘垂直搜索异军突起——国内我知道有个职友集,国外比较知名的有indeed和simplyhired(最近获得了IDG等风投的420万美金的投资,几轮投资总共达到2200万美元),他们为求职者提供职位搜索服务,来源不仅仅是一些大的招聘网站,更有企业网站自身的招聘信息、分类信息网站、博客和其他,这就比一个招聘网站提供更多的招聘机会,而且还有薪水行情,企业招聘趋势分析,这些都能分流一部分个人求职者;
3.专业型社区——比如做设计的,如国内有arting365,68design等,汇集了众多的专业设计师,上面也为企业提供一些招聘信息服务,这种招聘对于企业来说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而国外我比较推崇的要算coroflot了,一个以设计者为主的创意社区,用户在上面尽情展示,而自己的作品比起在传统招聘网站上的单薄的简历来说,是对自己能力的最好说明。该网站也向企业提供招聘服务,企业发布一个招聘需求需要265美元。
4.人脉社交类网站——linkedin成了这次经济危机的受益者也说明了像这种靠人脉关系的网站正在收到一些求职跳槽着的青睐,而5G也算是一个互联网人的社交网站,也提供招聘服务,或者是有的人直接在上面招聘,这类网站上的招聘一般都能直接接触到招聘者(非HR),这种某种程度上来,专业的人谈专业的事情,也许成功的机会更大,毕竟HR不会从很专业的角度看你的简历。
5.最后一点,应该算是个人品牌的树立吧,好多人都有自己的博客,只要对自己关注的领域做深入的学习和观察,把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记下来,说不定就有人找上门呢,毕竟,你在51job、智联招聘上挂的简历只能代表你过去,而你的博客或者其他的东西能代表你的思想。
最后这四点求职跳槽者可以试试,说不定,你下一份完美的工作不需要通过51job这样的网站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