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专家解读新农保三大特性:基本性公平性普惠性

   日期:2009-09-07     来源:新华网    作者:徐博、杜宇    浏览:255    评论:0    

  新华网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徐博、杜宇)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19日闭幕,中央政府提出,新农保2009年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这样,亿万农民将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沿袭几千年的农民“养儿防老”传统,将逐渐被具有基本性、公平性、普惠性的新农保制度所取代。

  为农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与以自我储蓄为模式的“老农保”相比,新农保的制度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二是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德文认为,从基础养老金的概念就可以看出,政府提供的是一种基本保障。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的标准不会太高,因为要达到广覆盖的目标,在现有国情下,只能是一种基本的保障,这样才能保障财政资金的可持续投入。

  有关专家也表示,与城市居民不同,广大农民群众不需要担心房子等问题,现阶段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的标准虽然不高,但有了基础养老金加上农民自己种粮、种菜,基本生活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认为,这种保障标准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保障水平会稳步提升。

  基础养老金标准相同

  中央政府提出,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助50%,这样,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无论集体经济组织有无能力补助,同一地区参保农民将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水平是相同的。

  王德文认为,这体现了新农保的公平性。此外,我国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农村居民养老一直处于制度缺失状态,现在建立了这项制度,使农民可以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社会养老保险,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这也体现了新农保的公平性。

  杨燕绥表示,由于新农保刚刚起步,这样的规定能够较好地体现公平。她认为,未来新农保制度应该根据不同地方的生活标准来进行调整,让各地农民享受到相同的生活水平。

  有关专家同时指出,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差别很大,发展水平不一,这就决定了新农保要实现全面覆盖需要有相当长的一个过程。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在中央确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框架下,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等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办法和试点实施方案。

  农民年满60岁均可享受

  中央政府提出,对已经年满60岁的农民,只要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参保缴费,就可以直接享受最低标准的基础养老金。

  王德文表示,这就意味着过了这一年龄门槛,不分天南地北,不分男女,农村老年人都可以直接享受到最低标准的基础养老金。这体现了新农保的普惠性,而这种普惠性可以使这项制度得以迅速建立起来。

  另外,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有助于消除老年贫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老年贫困问题愈加明显。为所有农村居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助于改变农村生活方式。

  有关专家同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年轻农民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空巢家庭”“老年村”问题开始出现,而且农村人口老龄化快于城市,这对依靠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及国家救助的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提出了挑战,其可能造成的各种社会矛盾不容忽视。

  具有普惠性特点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有序转移,减少社会震荡成本。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专家解读新农保三大特性:基本性公平性普惠性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新闻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