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国泰君安百万薪酬风波:国企高管薪酬遭质疑

   日期:2009-05-01     来源:新民周刊    浏览:328    评论:0    

  向“肥猫”说不

  提到华尔街的“肥猫”,人们也许首先想到的形象是胖嘟嘟的加菲猫。贪婪与自私是他们的共性。如今,金融海啸让许多人遭遇了灭顶之灾,不知进退的“肥猫”就更让人讨厌了。比如美国国际集团(AIG)的高管,一边心急火燎地请求政府大笔救援,一边却仍花大价钱包租喷气式飞机到英格兰打松鸡,这种做法难免让人出离愤怒。

  就像奥巴马说的那样,向“肥猫”说不,并非蔑视财富或者嫉妒成功者,人们无法容忍的是“一些公司高管们业绩糟糕,却获得高额报酬!”中国首屈一指的券商国泰君安因“百万薪酬风波”动了众怒,中央电视台发问:“国不泰,君何安”,也是因为在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企业高管薪酬“不差钱”的做法强烈地刺痛了社会的敏感神经。

  面对舆论,及时的解释是需要的;面对形势,一段时间的限薪也符合民心。而要真正解决问题,需要的还是透明与监管的制度。

  “百万薪酬”疑云

  国泰君安的“不差钱”显然强烈地刺痛了整个社会的敏感神经,注定要被舆论拿来祭旗,连中央电视台都炮轰道:“国不泰,君何安。”

  撰稿·张静(记者)

  就在全世界都被金融海啸搞得焦头烂额之际,这场灾难的肇事者,华尔街金融机构的高管们,却心安理得地指望继续享用赌城豪华游、新型喷气式飞机和高达184亿美元的年终分红。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大佬们拿到的红包居然跟2004年金融业如日中天那会儿不相上下。

  “我们并不蔑视财富、嫉妒任何获得成功的人,我们当然坚信获得成功理应获得回报,但很容易让人们感到不安的是,一些公司高管们业绩糟糕,却获得高额报酬!” 2月5日,奥巴马痛斥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一边跑到政府面前哭穷、一边拿着政府救济款给高管豪派巨额奖金。几乎与此同时,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券商国泰君安也因“百万薪酬风波”动了众怒。

  严重的分配不公和国企高管薪酬畸高问题多年悬而未解。2008年的A股市场以超过70%的巨大跌幅载入史册,面对“九成股民亏损,六成亏损逾70%”,众多企业裁员减薪的不景气经济形势以及奥巴马的“示范效应”,国泰君安的“不差钱”显然强烈地刺痛了整个社会的敏感神经,注定要被舆论拿来祭旗,连中央电视台都炮轰道:“国不泰,君何安。”

  钱从何来?

  事件的导火索乃是近日有“深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了一份内部文件——《2009年国泰君安证券总裁陈耿工作报告》。记者细读之下发现,国泰君安证券2008年的薪酬及福利费用高达32亿元,较年初预算增长了157%,以正式员工3554人计算,平均每个员工去年获得的总收入接近100万元。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日前对券商未经审计财务报告的初步统计显示,国内券商依然没能逃过“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宿命。在“熊出没注意”的寒冬下,107家券商去年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48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近七成。

  早在去年10月份,就有传闻称中信证券将对员工实施减薪计划,下降幅度5%-20%。而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海通证券已经实施了两次减薪。

  华尔街正迎接20年来最大的裁员潮,国内券商此风也正渐起。据《证券日报》消息,国信证券泰然路9号素有游资敢死队之称,去年该营业部最多时有1200多人,到现在为止只剩下400多人,最容易“受伤”的经纪人首当其冲。

  “去年券商业绩下滑50%-60%很正常。因为业务萎缩,为了节约开支减少成本我们也裁了一些业务人员。以前发17个月的工资,现在就发12个月的,相当于变相降薪。”长江证券一位员工告诉记者。

  已公布年报的52家非上市券商去年营业支出同比减少三成,而国泰君安等7家证券公司的营业支出却逆势而涨。在国泰君安43.51亿的营业费中,仅薪酬及福利费用一项就占了32亿。

  超额发薪钱从何来?仔细追溯国泰君安2008年净利润,主要得益于法人股减持。

  “经纪业务佣金、自营业务、投行业务是券商的三大主要收入来源,其中经纪业务一般占到六七成。”一家创新类券商投行部人士朱政(化名)告诉记者。

  根据国泰君安发布的半年业绩公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46.46亿元。从利润表来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2.16亿元,利息净收入为3.80亿元,投资收益为67.54亿元。

  而2008年全年度,国泰君安最终实现了56亿元净利润,投资收益扩大至69.33亿元。相比较2007年近74亿的净利润,2008年国泰君安的净利润同比仅下滑了24%。在银行间市场披露2008年年报的47家券商中,国泰君安净利润高居榜首。投资收益显然是国泰君安在全行业业绩普遍大幅下滑中能够笑傲群雄的最大功臣,其中法人股减持收益就高达44.75亿元。

  在上一轮大熊市背景下的资产重组过程中,国泰君安曾在政府支持下,以置换方式获得中国石化、大众交通、申能股份等几家上市公司法人股,其中5.87亿股中石化国有法人股的持有成本仅2.5元/股。仅在去年上半年以均价18元减持了2亿股中石化一家,就赚了36亿元。

  这一点总裁陈耿并不讳言。他在报告中指出:“公司在2008年初果断减持部分法人股,实现近45亿元盈利,一举奠定了全年的业绩基础。”

  “减持法人股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往往具有一次性和偶发性的特点。这笔厚礼虽然数额巨大,但不能算作国泰君安的主营业绩,只能说是吃政策的‘小灶’。” 朱政认为。

  在业绩下滑的同时,国泰君安计提的薪酬与福利却比年初预算增长了157%,比2007年度“应付职工薪酬”15.6亿元增长了近一倍,令人费解。

  “如果国泰君安是一家民营企业,爱发多少发多少,外人无从置喙,但是证券业是享受国家政策红利的行业。国泰君安的第一、二、三大股东分别为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中央汇金公司和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属于国有控股的证券公司。它的投资收益基本属于机构坐享的无风险套利,经济业务收入来自于‘牌照经济’,难以证明其盈利能力的‘含金量’,且容易留下‘瓜分’国有资产的口实。”朱政说。

  误读报表

  人均100万年薪!乍一听立即让人联想起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电力职工高工资。

  川财证券一位人士笑言这只是数字游戏。“普通员工拿不到那么多,前台、中台、后台各有差别,金字塔尖的部分肯定属于公司高管。业绩好的时候,中层干部一般工资是20万,奖金是40万-50万,高层至少比中层多五六倍。”

  甚至连国泰君安内部人员都猜测,也许是前台或一线人员看到年度工作报告后,对比实际收入心理不平衡了,才将机密捅给了媒体。

  国泰君安证券对此反应迅速,当日下午即在网站上挂出澄清声明,称2008年底的应付职工薪酬总额由历年节余、当年计提和当年发放三部分组成,并非当年计提就当年发放。这种计算方法严重混淆了“计提”和“发放”两个不同的关键概念,且具有极大的误导性。

  截止到2008年底,国泰君安应付职工薪酬为30.69亿元。朱政指出:“相关记者在解读报表时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在会计处理上,计提意味着作为公司经营成本已经直接冲减了利润,这一块资金也相应地从所有者权益转为职工权益,不再进入利润表,而是记入‘应付职工薪酬’,进入企业负债项目。因而‘应付职工薪酬’只是一个饼画在那里,意味着有一笔现金可以随时动用。至于什么时候用,以什么名目用,没有会计明细,谁也无从得知。它可以在将来发给职工,也往往被挪作他途,这里面历来花样繁多。”

  周刊记者查阅证券公司2007年年报,国泰君安的应付职工薪酬高达 15.6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30%。而与国泰君安资本规模、营业网点数量、员工人数基本相同的申银万国,应付职工薪酬也高达13.5亿元,相比2006年大幅增加363%。

  作为券商老大,中信证券的数字更为惊人,虽然公司正式员工为1396人,仅是国泰君安的三分之一,但2007年的应付薪酬约为48.5亿元,增幅为 643.11 %。

  资本规模较小的国金证券,正式员工为1159人,2007年应付职工薪酬虽然仅为1.38亿,但相比2006年的1743万,也增长了694%。

  “显然这样简单地计算平均薪酬没有任何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进行会计处理时的动机,以及这些巨额计提的去向。”朱政认为。

  睿咨询高管薪酬顾问柴敏刚告诉记者:“应付职工薪酬计提占净利润百分比一般在17%-18%。如果不超过25%,我认为都是正常的。”

  经计算,2008年国泰君安这一比例为54%。而2007年国泰君安这一比例为21%,申银万国为24%,中信证券为24%,国金证券为17%。

  谁的天价?

  国泰君安声称,国泰君安计提的薪酬总额是根据董事会的规定,必须留出一部分用于长期激励、风险准备、以丰补歉和其他福利。

  “不仅是证券行业,就是一般企业也存在这种情况。在通常情况下,根据每年度完成的业绩,财务会在当年年底预提奖金。盈利好奖金就多发,盈利差奖金就少发,甚至不发。但为了保证团队的士气,有些企业会在业绩很好的时候截留一部分净利润,留着将来年头不好的时候也能发点奖金。 尤其是中国证券市场牛短熊长,从2001年开始的4年大熊市中,一批券商相继被托管和倒闭,人才大量流失,靠天吃饭的券商确实存在以丰补歉的情况。”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陈涛告诉记者。

  国泰君安就是声称本次高额计提的初衷之一是为了留住人才,让员工看到2009年、2010年即便很可能进入更为惨烈的熊市,公司依旧为大家准备了极为丰盛的薪资。

  “不仅是以丰补歉,国泰君安所言32亿里还包括申购原始股成功以后没有兑现给业务人员的奖金,这也是行业事实,证券公司确实有这种运作方式,奖金一定要等到法人股减持之后才能发放。”但是陈涛认为:“这些并不一定就是国泰君安计提32亿的真实目的。最大的疑点在于,2008年的行情毕竟没有2007年好,国泰君安2008年计提的工资奖金为何反而比2007年高?”

  反观其他券商,截至2007年12月31日,平安证券应付职工薪酬为4.32亿元,华泰证券应付职工薪酬为5.21亿元,国信证券应付职工薪酬为10.95亿元。招商证券应付职工薪酬为15.12亿元。截至2008年12月31日,平安证券应付职工薪酬为1.59亿元,华泰证券应付职工薪酬为1.75亿元,国信证券应付职工薪酬为12.47亿元,招商证券应付职工薪酬为15.48亿元。这些券商2008年支付的职工薪酬的数额及增长幅度,都远远低于国泰君安。其中招商证券虽然因为2007年赚得盆满钵满而顺应潮流,也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398%的薪酬计提,但是到了2008年末,仅仅微增了0.02%。

  2月7日,国泰君安副总裁何伟专门约见新华社记者,声称32亿元的具体构成为,65%用于当年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绩效奖金,30%为以丰补歉和长期激励,5%为住房补贴。由此可知,今年国泰君安实际发放的工资奖金将为20.8亿元。而根据国泰君安的另一份声明,去年国泰君安工资薪酬实际发放为8亿元,今年的工资薪酬即使也按照8亿元计算,这少发给员工的12亿,又将“魂归何处”?

  著名经济评论人叶檀猜测:“此前市场一再注意到国泰君安雄伟的上市计划,第二大股东汇金的减持纷纷攘攘,国泰君安的计提是否与未来的盈利规划、上市计划暗通款曲?”

  “应付职工薪酬”往往被视为平滑利润的“蓄水池”。去年浦发银行高达62.9亿元的职工薪酬计提便饱受质疑:到底是巨额拖欠员工工资,还是虚增成本费用、人为操纵利润的一种财务手段?

  然而正忙着给各大公司财报作审计的陈涛却不认同“隐藏利润说”。“审计这两年讲究风险导向性,国企、私企和上市公司做利润的目的都不一样。”

  在陈涛看来,国企隐藏利润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国资委每年要考核企业负责人业绩。“如果2008年完成了1500万,国企负责人绝对不会将1500万都做进利润,只会体现出1100万。因为他担心2009年行情不好,如果只完成了700万,去年隐藏起来的利润就可以体现在第二年。第二种情况是,如果超额完成利润,第二年国资委给企业负责人制定的指标有可能会更高。所这些国企老总很狡猾,会将每年的利润保持得比较稳定。而私企老总隐藏利润的目的往往是出于偷税,上市公司为了向股东交待、稳定股价,虚增利润的概率一般比隐藏利润还大。

  一般隐藏利润都是当年业绩特别好的时候。我觉得国泰君安计提这么多薪酬,隐藏利润的可能性比较小。一是去年的行情并不好,二是它可以通过更简单、更隐蔽的方法,将有些收入不入账,比如帮其他公司上市,佣金不计入当年,而是计在第二年,何必一定要通过太明显的计提薪酬?奖金在账上挂几年都不发出去,这不是告诉别人有问题?

  假如国泰君安是为了上市才隐藏利润,风险也很大。如国泰君安预计在2010年上市,在2008年暗自多计提了15亿薪酬做准备,上市前审计就会要求你对这笔资金为何迟迟不发放做出解释。如果解释不清楚,审计就会追溯调整,将这15亿的成本调整到2008年去,不会让它体现到2010年当期的利润表中。”

  在陈涛审计过的企业中,应付职工薪酬往往成为企业变相的“小金库”。“企业里面计提这种费用挪作他途的比比皆是。反正一般职工看不见,都是高层领导说了算。像奢侈消费、商业贿赂等等无法入账的支出,宁可去交点个人所得税,都可以体现在虚增的奖金里付出去。”■

  中国版“限薪令”限住了谁?

  “如果我是金融机构的老总,不拿年薪都愿意。”

  撰稿·张静(记者)

  “危急关头,只有高管高薪‘降下来’、群众迎难而上的信心才能‘上得去’!” 2月9日,一位名为杨再昌的网友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留下评论,被“一语惊坛” 栏目“隆重推出”——置顶、套红、加粗。

  如果说国泰君安的“高薪门”是一面镜子,镜中反映出来的对国有金融企业高管薪酬的质疑之声,国家有关部委肯定悉知悉见。

  “今年人保部门最重要的议题就是国企负责人的薪酬改革。”中国劳动学会学术部主任牟达泉透露。

  据悉,一项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已基本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财政部刚刚截止征求意见的“中国版限薪令”。在这份备受关注的《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中,国有金融企业高管的年薪被最高封顶为280万元。

  一骑绝尘

  “财政部下发‘限薪令’,估计是受马明哲‘天价薪酬’的触动。”某证券研究所的所长说。去年最雷人的事件之一,就是中国平安的董事长兼CEO马明哲高达6616万元的税前年薪,折合每天收入18.12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日进斗金”。

  这一猜测得到了牟达泉的证实。他回忆道:“作为国有参股企业,平安激化的热议经久未歇。去年5月份,中组部指示要对国有控股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管理进行规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部委对中央控股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情况进行了讨论、研究。”

  2008年12月,保监会要求其直属的5家国有保险公司坚决防止发放过高薪酬。同月,银监会相关人士也称银行业高管降薪是大趋势,并委婉建议2008年国有商业银行高管年薪参考国资委此前为央企定下的150万元上限。

  在国泰君安被卷入“平安二代”的质疑后,2月5日下午,上海市国资委及市金融工委召开专门会议,主要讨论国泰君安巨额薪酬在社会各界产生的影响。

  “要说这几年哪个行业薪酬管理最为混乱、离谱高薪表现最为严重、高管高薪最为普遍,金融行业当之无愧。” 财经时评人士付瑞雪撰文道。

  这一现象早在2003年就已存在。有家上市银行2003年每股加权平均收益下降27%,高管人员的薪酬总额却增加了72%。

  据2007年的公开数据测算,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深发展、兴业银行等上市银行中,年薪超过300万元的高管人数为数不少,招商银行100万—300万之间8人,300万—500万之间2人,500万—1000万之间4人,另有12名高管年薪在100万以下。 民生银行高管税前薪酬在1000万—2000万之间的有2人、500万—1000万7人、100万—500万3人、100万以下20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三位高层年薪超过4000万元。

  韬睿咨询自2001年以来一直跟踪分析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据其提供的2008年最新报告,金融业高管的薪酬依然高居各行业榜首。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高管薪酬增长与股东回报指标的相关性较弱。

  就在国泰君安被卷入舆论漩涡的同时,又有好事者在论坛中曝光了一张个税完税证明,直指业界排名第40位的民族证券,该公司一个排名最末、取得高管资质不久的高管,在2008年前10个月的总收入达203.98万元。

  从2007年年报上看,金融国企高管年薪高出央企同行均值27倍。宝钢2007年净利润为134亿元,高管年薪总计为842.6万元。而民生银行仅董事长董文标一人,其2007年的税前报酬就达1748.62万元。

  2007年16家上市金融国企中,年薪最高的前三名高管报酬总额为23957万元,平均年薪为1497.3万元,均已跻身千万富豪。而央企5家上市公司,宝钢集团、中国石油、中国联通、中国神华、中国石化2007年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为1847.8万元,平均薪酬为369.56万元。

  牟达泉表示:“银行工资的大幅增长也就是在改革以后的最近5年。银行业绩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高管薪酬就率先开始和国际接轨。但需求决定了生产企业的利润不可能像股票一样被炒起来。”

  “金融企业业绩好的时候,翻两倍很正常。而一般制造业的利润,不会超过前一年净利润10个点,一般都在5-10个点之间。”注册会计师陈涛说。

  搞虚拟经济的人拿那么高薪水,从事实体经济的人,特别是生产一线的人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这让人们不禁质疑:银行、基金、券商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贡献,难道比华为、中兴、中石油、中海洋还大吗?这一现象,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的美国,也引起了反思。

  变相涨薪?

  国企高管薪酬问题历来是争议话题,对此,国资委曾在2004年6月出台了《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但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并不在国资委管理之下,其高管薪酬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以规范。牟达泉指出,《国有金融控股企业限薪办法》出台后,这一现象将成为历史。该办法规定高管基本年薪不得超过年度定额工资的5倍,绩效年薪与金融企业绩效评价结果挂钩,以基本年薪为基数,其绩效年薪一般控制在基本年薪的3倍以内。金融企业负责人基本年薪与绩效年薪之和的增长幅度,一般不超过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

  然而“限薪令”并未得到一致叫好。有评论人士认为:“最高年薪280万元,远远超出专家的预期,也远远超出民众的想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向媒体表示,280万比实际合理的水平高了。在人保部制定的《办法》中,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管的薪酬将低于该水平。

  “限薪令对银行高管并没有太大影响,他们中的大多数年薪并没有达到这个数字。从国企老总薪酬就高不就低的倾向看,还有可能会导致他们变相涨薪。”一家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员工祁滨告诉记者。

  “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牟达泉说,“虽然都是国资背景,不同行业之间薪酬差别很大。150多家非金融类央企的高管薪酬并不高,最低10多万,最高170万,一般在50万-80万之间。而金融行业的高管,有些年薪很高,比如中信能拿到600万左右,但这些是少数。像建行、工商这些国有大银行的高管年薪,在170万左右,农行可能更少,只有120万左右。规定了280万上限,那些过去拿600万、800万的人可能会觉得太低了,但对于拿170万的人,离280万还差100万,则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最后一综合,反而在总量上有可能还会增加。”

  “真正会有意见的应该是证券和基金业。去年我们资产管理部的一个部门经理,光年终奖就拿了一千多万。他的月薪是4.5万,手上还有老鼠仓。即使不说这些个案,券商高管拿到的人均年薪都会比280万高很多,最高年薪会上千万元。基金公司的高管情况和券商差不多。在大牛市中,平均每个高管都能拿到500万左右。”祁滨说。

  正如华尔街员工质疑说:“如果公司管理层的年薪只有50万美元,那么他们底下员工的薪酬该怎么定呢?”

  虽然《办法》所指对象,主要是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的董事长、副董事长、执行董事、监事长、行长、副行长等,纪委书记参照执行。但韬睿咨询合伙人、高管薪酬顾问柴敏刚认为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层薪酬的制定。 “金融业的人才竞争很激烈,如果国有企业的薪酬过低,会导致优秀的人才向外资金融机构流失,不利于金融企业的长久发展。现在熊市还没什么,等到大牛市来临,限薪令的执行可能就会遇到问题。所以目前大家都在观望。”

  祁滨则担心:“券商受行业受景气度的影响,收入波动非常大。前一轮大熊市的时候,大家都在生死线边缘徘徊挣扎,人才都流失了,从2006年的大牛市开始,好不容易才聚集了人心发展起来。由于利润不是很稳定,当然会有能拿的时候多拿的心态。但如果按照10年经济周期来平均,其实赚的并不多。希望限薪令不要打击到来之不易的行业积极性。”

  一笔糊涂账

  “金融业吸引了全世界最顶尖的人才,收入遥遥领先天经地义。问题在于国际惯例中间加了一个国有性质。”某合资券商的董事总经理告诉记者,限薪280万,折合成美元不过40万,比奥巴马限薪的50万美元还低,这点钱在华尔街确实少得可怜。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的金融人才和华尔街的精英并没有可比性,真正优秀的不会超过1%,怎么能一味要求薪酬与国际接轨?”

  大多数舆论认为,国内金融高管薪酬拿得并不能令人信服。

  “与西方国家不同,我们金融业的高管往往是由政府任命,他们承担的风险、压力、创造的价值并没有那么多。以银行业为例,西方国家的银行普遍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主,而我国的存款利率很低,贷款利率很高,银行业普遍以利差收入为主,实际上很容易赚钱。”牟达泉说。

  虽然券商在2007年创造了很多神话,但这个表面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常被诟病为“牌照寡头垄断”。对一家券商而言,也许拿到证监会的一纸批文才是重中之重。

  “评判公司高管收入高低与否,关键要看其对公司发展的贡献和对股东的价值创造,绩效应该跟业绩的波动挂钩,但金融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考核基本上就是一笔糊涂账,无论干得好还是干得差,基本上都不会影响其绩效年薪的发放。坐在这个位置上,就相当于拿到了一个看涨期权。”祁滨说。

  据悉,某保险公司高管年薪高达几百万,甚至一个市级支公司总经理的年薪就达五六十万,而当年保险业的盈利却只有51亿元左右,报酬与企业绩效严重背离。这种情况并不仅存在于金融业,可以说是国有企业的通病。

  牟达泉认为,在高管年薪之外,人们还应该关注普通职工的收入分配比例。在银行业,目前很多企业老总的薪酬是员工平均薪酬的20倍左右。这一比例在保险业则扩大到30-40倍。

  在金融行业中,以工商银行为例,截至2007年末,工商银行共有员工381713人,各项工资、奖金和福利加起来,工商银行单个员工的平均年薪为5.03万。而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的年薪则为179.5万元,相差近36倍。

  “2007年中国劳动学会发布了一个数据,指出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年均达到13%。害得好多网友骂我们。实际上最后国家统计局也采用了我们的数字,即13%左右。问题出在哪儿呢?工资增长总体确实是那么多,但是增长的结构不平衡。‘只涨老总年薪,不涨员工工资’似乎成了一种潜规则。最近几年,高管收入的增长幅度比职工快多了,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过去可能是10万、20万的年薪,现在是几百万。”

  从表面上看,目前我们的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实行了公司制改造,也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这样的制约机制,但由于所有者缺位,公司事务全由管理层说了算,于是“董事会通过”就成了管理层最好的托辞。

  正如银监会某官员所言:“银行高管们都倾向于给自己定高薪,只要是这个高薪的议案能在股东大会上通过,外界没有力量干预,导致银行高管的薪酬水涨船高。”

  柴敏刚说:“在国外,对高管薪酬的一个最大约束可以说是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国外媒体几乎每隔一两天就会追踪、披露和分析,这样就对高管人员薪酬和业绩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和公众压力。但在国内,对于高管人员的薪酬还没有进行分类的明细披露。”

  “如果我是金融机构的老总,不拿年薪都愿意。”祁滨语出惊人。他认为在年薪之外,还应管管金融企业高管的“账外”收入。那些名目繁多的职务消费,有些费用甚至占到了年薪的20%。为谋取私利,有些企业高管在与国外公司签署合同时,不惜损害国家利益。

  “企业年金也应该规范。本来企业年金应该是只给雇员享受的退休保障,但有些企业的高管自己也要拿一份。他们的年薪本来就是几百万,按照每月4%计算,数额非常巨大,定于变相地把国有资产转移到自己的口袋里去了。”■

  追问上市公司高管薪酬

  中国上市企业信息披露制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此次高管薪酬所引发的热议只是冰山一角,增加透明性无疑是对高管薪酬的最好监督方式。

  撰稿·金姬(记者)

  在大仲马的名著《三个火枪手》中,有一则经典的笑话:达达尼奥让随从普朗歇想办法弄点酒来。普朗歇先问酒老板拿了两瓶白葡萄酒,然后换成了两罐红葡萄酒就大摇大摆地走了。酒老板追出来要钱,普朗歇说:“我这红葡萄酒是白葡萄酒换的。”“可你白葡萄酒也没付钱。”酒老板愤愤地说。“但我没买白葡萄酒啊!”

  这无疑是狡辩。而中国国内部分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披露制度和普朗歇的逻辑如出一辙:你觉得我赚得多?这是我劳动所得。你觉得我今年钱赚那么多?其实有些是去年没发的,不算今年收入。那么对于今年没发的钱(延迟到明年再发),当然也不算为今年的收入啦……

  怎么样,听起来更像是绕口令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轻易不会被绕进去。年收入过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不在少数,这些人往往处于垄断或半垄断行业,有些还是国企性质,而企业的股价市值却可能在下跌,让老百姓对于某些高管的天价薪酬实在有些看不懂。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外包和投资机构,美世公司(Mercer)自2006年以来连续跟踪了沪深300指数公司在公司治理、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计划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中国国内上市公司高管收入的变化和公司利润增长紧密相关。”美世亚洲区高管薪酬业务负责人郑伟博士告诉《新民周刊》,“我们发现沪深300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薪酬增长率中位值分别是25%和27%,并非如市场争议的过快增长,算是比较客观的。”

  2月13日上午,郑伟博士及其同事屈朝(美世中国高管薪酬咨询服务总监)以专业人士的角度,向《新民周刊》解释了目前中国国内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披露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听他们娓娓道来,似乎两位对于中国高管薪酬的理解要比普通民众理性许多。他们认为中国上市企业信息披露制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此次高管薪酬所引发的热议只是冰山一角,而增加透明性无疑是对高管薪酬的最好监督方式。

  制度漏洞

  无论你是专家还是普通老百姓,想要了解国内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只能去看看这家公司的年度报告。个人收入本属隐私范畴,但为了对股东负责,上市公司必须在年报中披露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情况、持股变动情况、年度报酬情况,这在证监会2007年1月30日开始实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有着详细规定。

  虽然1993年3月中国证监会下达的《关于股票公开发行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事项的通知》也对高管薪酬披露有着规定,“但年报中也许可能只是提及某公司某位高管的年收入的一个区间,如10万-100万元。”郑伟说,广大投资者此前得到的高管薪酬信息少得可怜,不仅没有确切数额,也没有税前税后的说明,更无从得知这个薪酬是如何组成的,例如其中多少是固定收入、多少是和业绩挂钩的、多少是长期激励(或股权激励计划)或是和日后养老有关的养老金计划。总之,在2007年以前的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在高管薪酬披露上简直和没说差不多。

  美世对沪深300公司高管薪酬的全面调查是从2007年初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公布后开始的,当时拿到的2006年度报告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至少很多公司说明了税前或税后收入的具体数额,当然其他信息还是无从知晓,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8年年报。

  而且,和上一年年报作比较,就可以发现这些上市企业高管的薪酬变化和企业发展的相关性。一些中小企业出于更需要留住人才的考虑,可能薪酬增长幅度较大;而具有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不仅仅是高管的功劳,因此增幅有限。

  人们都还记得,2007年年报中最令人咋舌的中国高管薪酬是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他的税前工资和奖金分别是489.1万元和6132万元,加起来高达6621.1万元(平均每天18.14万元),几乎是2006年年薪的4倍。对此,屈朝表示:“只有在充分透明的披露条件下,公众才能理性去分析这个事情。马明哲2007年6000多万的薪酬,其中2/3来源于以前实施的长期激励计划,很有可能是与公司的长期财务业绩的结果相连的。这个薪酬水平是否过‘高’,要看与其业绩完成的情况相比较的情况。由于披露制度不完善,之前这一块在年报中没有提及,也没有说明这一块收入与完成的工作和企业业绩如何相关,所以在2007年一下子报出来让大家一时难以接受。”

  这意味着,中国国内很多上市公司在2007年以前的信息披露都不完整,导致大家看到的高管薪酬比实际数据都要少。中国香港地区,在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信息披露方面比内地要做得好,香港高管薪酬披露信息包括基本工资、津贴、退休养老计划、花红(年度奖金)、长期激励或股权收入等。曾有一家在H股和A股都上市的中国国内银行,同一年在香港披露的高管薪酬数目竟然是在大陆披露的3倍,这意味着有2/3的薪酬由于大陆不健全的披露体系而被瞒报了。

  曾在国外为上市公司设计过高管薪酬的郑伟博士表示,欧美国家在高管薪酬披露方面比香港地区更到位。“决策程序透明化是公司治理的目的,投资者有权知道企业为何付给高管这么多薪酬、薪酬如何决定、和怎样的业绩挂钩、是否达到目标才能拿到薪酬……而这些信息在目前的中国内地根本看不出。美国从去年严格要求企业在年报中专门有一段说明这些问题:一个企业制订这种薪酬的背景是什么,达到何种目的,以何种手段执行这种薪酬,包括具体的考核指标,达到目标后的薪酬以哪些形式支付等。”  

  收入为什么这么高?

  既然中国上市企业高管薪酬的增长幅度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因为之前的设计缺陷而让很多人向公众隐匿不少。那么新的问题就来了:这么高的薪酬,究竟有何合理性?在郑伟和屈朝看来,这是一个很复杂且微妙的事。

  高管高薪是全世界共有的现象。2008财年,保时捷的税前利润116亿美元,算是在金融萧条时期表现最好的汽车企业了,也被评为德国2008年度运营最佳公司。公司CEO温德林·维德金(Wendelin Wiedeking)的年收入高达1亿美元(2007年是9300万),虽然自1992年掌管保时捷以来他功不可没,但如此高薪还是引发许多争议,即便维德金宣称这都是他应得的。

  虽然中国的上市企业业绩未必和国际接轨,但高管薪酬却接轨得很快。据2007年的公开数据测算,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管年薪高出央企同行均值27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2月10日表示,央企负责人的年基薪在2010年前将保持在15万元。但据媒体统计,2007年16家上市金融国企中,高管薪酬平均为1497.3万元。宝钢集团、中国石油、中国联通、中国神华、中国石化5家龙头上市公司2007年前三名高管薪金总额为1847.8万元,平均薪酬为369.56万元。

  对此,曾为不少国内上市企业制定薪酬计划的屈朝表示,不少国有控股公司领导人不是市场化选聘,而是行政任命的,这种背景让薪酬在制定时和西方上市公司不具备可比性。

  牛年预期

  仅今年1月,国内大公司离职的高管、董事会董事已有数十人,2009年上市公司高管似乎面对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银行、中航股份、重庆啤酒、华联股份、太平洋证券、百大股份、上海策略置地等数十家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公司的董事、独立董事宣布辞职;玛莎百货、伊莱克斯、联想、东方航空、合生创展、丰田、三星、希尔顿等知名企业纷纷宣布撤换在中国乃至亚太区的高管,海尔更是在一天之内,撤了6名副总裁,将他们降级为部长。除了医药等少数行业外,大部分行业的高管都面临被炒的危险。尤其是汽车、地产等行业业绩下滑仅仅只是开始,未来的业绩还会更差,公司董事会对高管的满意度也会越来越低,这些行业的高管日子将比现在更难过。

  此外,在今年这样的萧条背景下,郑伟认为很多沪深300公司的收益率都会降低,导致大多数行业在职高管的薪酬增长幅度受到抑制。然而,在经济紧张的形势下激励和保留优秀的高管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企业会关注激励和保留那些有能力在经济衰退期管理好企业的核心高管,并且更多的企业将乐于为这些商业明星支付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因此,高绩效的高管和其他高管的薪酬增长率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截至今年2月12日,中国国内有2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8年年报,显示2008年的投资规模并未受到经济趋冷的影响,仍有大幅增长。

  作为第一家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华发股份,最吸引的目光的不是其业绩的增长,而是高管薪酬的井喷。1月23日,华发股份的2008年报亮相。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81.6%,这与高管2008年4108万元的薪酬总额及334%的薪酬增长速度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其中,董事局主席的年薪由2007年的143.64万元井喷至723.74万元,增幅更高达403%。

  除华发股份因业绩上升,高管薪酬大幅增加之外,哈高科、ST道博、大西洋、三安光电、威远生化这5家公司业绩下滑,但公司的高管薪酬仍然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这让许多股民感到不满。

  值得欣喜的是,在金融危机时刻,也有一些高管纷纷自动降薪。

  去年12月25日, 亿阳信通的8位董事主动下调月薪达20%,成为首家以公告形式宣布高管主动降薪的上市公司。亿阳信通在公告中表示,包括董事长、总裁、董事会秘书等在内的7位高管,月薪统一下调两成,总裁助理的月薪则减少一成。这样一来,董事长常学群的月薪从3.5万元减至2.8万元,总裁任志军的月薪则从5万元下调至4万元。亿阳信通在公告中指出,“为了应对这场危机对企业的影响,确保公司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公司董事会决定实施增收节支系列措施,对公司内部董事薪酬进行相应调整”。亿阳信通前三季归母公司所有的净利润,则较去年同期下挫21.1%至4694万元。

  今年2月5日,三一重工公告,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主动向公司董事会提出2009年自愿降薪申请。其中董事长梁稳根自愿领取1元年薪,董事唐修国、向文波、易小刚自愿降薪90%,董事黄建龙、监事翟宪自愿降薪50%,高管周福贵自愿降薪90%,郭春明自愿降薪30%,其他高管均自愿降薪50%。与此同时,公司强调,不接受中层以下员工降薪申请。

  根据三一重工2007年年报,其董事、监事、高管的总薪酬合计681.89万元。其中董事长梁稳根税前年薪为63万元。以上述降薪比例估算,如果工资基准不变,三一重工高管自降薪酬约450万元。

  中国铝业公司副总经理吕友清近日也表示,为度过目前的市场困境,中铝计划对员工实行减薪,但不裁员。根据中铝的减薪计划,公司高层领导将减薪50%,分公司领导减薪40%,处级领导减薪30%,科级领导减薪20%,普通员工减薪15%。

  这样看来,明年看到的2009年高管薪酬数据,也许会让大家心平气和许多。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国泰君安百万薪酬风波:国企高管薪酬遭质疑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新闻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