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
信息产业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机理分析
2009-05-03 16:24  浏览:372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其对劳动力需求的巨大影响正日益显现。信息产业化通过价格补偿效应、引致需求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多重作用可以使产业总量迅速扩张,从而带来对劳动力需求水平的大规模提高。同时,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可以通过其內部结构演进中的双重转变过程促进劳动力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从而保证劳动力需求增长的可持续性。不仅如此,通过积极参与产业內的国际分工,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在不断提升信息产业核心就业水平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对外贸易水平来带动劳动力需求的进一步增加。

  关键词:劳动力需求;信息产业化;信息化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一资源禀赋上的重要特征使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成为中国能否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然而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尤其是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由此产生的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始终是困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选择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矛盾也就突出体现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中。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产业化,也就是作为信息化基础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上。由于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随着其支柱地位的确立也越发突出。如果说信息产业发展本身已经说明了资源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那么在这一效率提高过程中探究信息产业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机理,为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进程中人力资源利用水平提供理论说明,则正是当前理论与实践的迫切要求。

  信息产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派生需求,是由社会对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间接产生的对生产中要素投入的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逻辑上可以把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产业劳动力需求人数增加看作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可以通过对信息产业总量扩张、内部结构变动,以及在开放经济环境中信息产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三个方面的分析,揭示其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一、信息产业总量扩张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信息产业的总量扩张会带来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这种总量扩张和岗位增加是在信息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伴随着信息产业化过程逐步实现的。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是信息产业扩张规模和速度的保证,也是信息产业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条件。信息产业的总量扩张和就业需求增加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价格补偿效应

  在排除价格变化因素的情况下,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取决于总产量和生产率这两个解释变量。很明显,如果忽略技术进步因素,信息产业就业人数会随着信息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而绝对增加。但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是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即每个工时产量的增加)。”作为新兴的战略产业,信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会在信息技术快速进步的推动下不断提高。半导体集成度每隔18—24个月翻一番的摩尔定律是对这种进步速度的最好写照。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信息产业单位劳动边际物质产品增加,信息产业就业人数势必会减少。但事实上这种就业减少的势头会由于价格补偿效应的作用而大大地抵消。这种价格补偿效应是指,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引起单位生产成本降低,而成本的下降会进一步使产品价格降低,这时产品需求上升所带来的就业增加就有可能补偿由于劳动生产率上升所引起的就业减少。信息产业是一个技术进步速度快,同时规模经济明显的行业,单位信息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很快下降,一般来说,芯片总产量每增加一倍,其价格就下降20%~30%。由于信息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价格下降会带来产品需求和产量的更大幅度增长,从而会使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长。

  (二)引致需求效应

  对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是信息产业总量扩张的基本条件。作为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信息技术进步是决定信息产品供给,同时也是拉动信息产品需求的核心因素。与其他产业相比,信息产业在需求拉动上表现出明显的内部引致需求效应。这种引致需求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快,信息产品更新快,存在一种产品更替过程中不断引发新需求的特性,表现为新一代产品对用户的便利性和性价比远远超过上一代产品,从而使产品的老用户产生出对新一代产品的强烈渴求。从而加快了新老产品之间的消费转移。这一点在信息工业产品和信息服务方面表现的都非常明显。比如,大家熟悉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数码相机的更新换代。同样,在信息服务业也是如此,以盛大网络公司提供的一款在线游戏“传奇世界”为例,为了便于玩家更好地达到娱乐的目的,游戏提供商在提供基本游戏内容的基础上不仅提供了大量不断升级更新的游戏装备,还提供了挂机服务、虚拟货币等一系列信息产品和服务,2005年盛大旗下所有游戏免费开放,只通过提供信息产品和增值服务获取收入。这种虚拟商品和服务的引致需求可以说是无限制的。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内部不同信息产品之间也会产生很强的需求引致性,这主要是因为信息的采集、传送、加工、贮藏和应用等各个环节之间联系的非常紧密,不同信息产品在共同满足信息消费需要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只有在配套使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佳的结构效益和系统效益。

  (三)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是指,由于信息产品需求收入弹性比较大,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引起对信息产业需求的增加,从而提高劳动力需求水平。事实上,信息产业由于技术进步速度快、增长迅速,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对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贡献度比较大,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会引起对信息产业需求的增加,使其产出上升,吸收的就业也会进一步增加。这样就会形成收入和就业的循环累积增长效应。

  其实,从信息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信息产业是在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发展,人均收入水平比较高的阶段才得以产生和发展,因为,只有在较高收入水平下对信息商品的需要才会转变为大规模的需求。一方面,当人均收入处于较高水平阶段,人们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对物质产品消费带来的满足上,无形的信息产品消费开始成为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较高的国民收入以及相应的教育水平,也为资金技术密集的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积累和智力保障。

  这种收入效应在美国信息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增长中信息产业的贡献份额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这一方面使这一领域成为就业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同时,国民收入的增长也拉动了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需求,从而提高了美国的就业水平。对于这一点,新古典增长理论“技术进步决定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决定就业”的理论逻辑是对这一过程的最好诠释。套用这种理论

  解释,我们可以这样说,信息产业带动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推动信息产业进一步增长,这两种上升力量共同推动了劳动力需求水平的提高。

  二、信息产业内部结构演进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信息产业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不仅通过信息产业总量扩张表现出来,同时也会通过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表现出来,事实上信息产业总量扩张正是在其结构的演进中实现的。作为一个大的产业系统,信息产业是由一系列分支行业构成的,这些行业共同构成了信息产业内部复杂的结构体系。从现在发展阶段看,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信息产业内部结构的演进正在进行着两种形式的变化过程,一个是建立在传统信息技术上的信息产业的“传统行业”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行业”转变;另一个是已经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现代信息行业的结构优化提高过程。这两个转变过程对劳动力需求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传统”信息行业向“现代”信息行业转变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所谓传统与现代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这里的传统行业主要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信息部门,比如说报纸、杂志这些基于传统印刷技术和纸制媒介的信息服务部门。这类传统行业在信息产业化过程中会首先在生产技术手段上完成其向现代行业的转变,比如说报纸在编辑和印刷过程中已经广泛采用计算机和激光照排等现代信息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会进一步出现纸制信息媒介向数字化方式的根本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和数量都会发生变化。一方面,向现代信息行业的转变会增加劳动力需求,形成就业增加效应和就业转移效应。但是另一方面,生产效率的提高,比如说在报纸新闻采集和传输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取代一部分人力,在报纸的搬运和运输过程中司机和搬运工的工作可能会减少。

  (二)现代信息行业结构优化提高过程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从整体上看,信息产业作为一个技术进步速度较快的行业,是一个资本技术密集行业。但是,如果从信息产业内部细分的行业,以及产业内部行业结构的变动来考察,会发现信息产业内部不同行业在特定发展阶段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强弱并不相同。首先,从信息系统技术分类的角度来看,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这四大子技术依次主导的产业化过程构成了信息产业内部结构演进过程的四个阶段。在不同时期,信息产业化在这四个阶段中依次起主导作用的行业具有不同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并将从整体上提升信息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水平。其次,从三次产业分类的角度来看,信息产业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二是信息服务业。一国信息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往往以劳动密集型的信息工业为起点,但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信息工业将逐步资本密集化,其在劳动力需求上的主导地位会让位于以较高人力资本水平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的信息服务业。从1993年到2002年虽然经历了信息产业发展的低谷,但是信息工业与信息服务业在吸收劳动力上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见下表)

  按照信息工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划分,信息产业内部结构有从信息工业向信息服务业演进的优化提高过程。不仅如此,在信息产业内部信息系统技术结构演进的四个阶段的更替中,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这种信息工业与信息服务业的优化升级过程,也就是说这两种优化提高的过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共同促进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三、信息产业化在开放经济中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在开放的经济中,信息产业化可以通过提高对外贸易水平来增强一国劳动力的需求。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信息产业对外贸易水乎的提高是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的。在广泛的产业内国际分工体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通过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对区域内劳动力需求有很大影响。这种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即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对区域内信息产业内部各行业劳动力需求的拉动,可以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出口状况间接表示;信息产业就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可以用信息产业的核心就业水平来表示。这两个方面相互关联,从动态的角度看,信息产业就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对一定时期区域内就业状况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所以,可以从信息产业就业的国际竞争力入手,分析国际分工体制下信息产业贸易结构演进对区域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在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信息产业就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一国人力资源禀赋与对外贸易战略。

  首先,从人力资源禀赋方面来看,人力资源状况对就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很大影响。因为战后国际分工的重大变化,使国际分工的基础由自然资源转变为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工艺。信息产业本身更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所以从资源约束的角度看,人力资源几乎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唯一约束条件。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发挥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

  其次,从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战略来看,发挥比较优势是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但是,提高核心就业水平才是在对外贸易中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一方面,凭借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可以比较顺利地融入信息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对于信息工业而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分工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从事复杂加工工业与资本技术密集的成品和零部件生产,发展中国家从事相对简单的加工工业与劳动密集型的成品和零部件生产。以计算机生产为例,在加工上,高度尖端和复杂的中央处理器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生产技术水平和资本实力相对较高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从事资本和技术相对密集的主板、内存以及其他关键部件的生产和设计,而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的机箱、电源等部件,并从事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组装工作。

  对于信息服务业,由于这个领域以智力投入为主,很适合发展中国家作为参与国际分工的切入点。就日益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来讲,虽然发达国家在大型的系统软件和工程软件的设计上具有优势,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垄断,但是,在面向实际应用的软件开发领域,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软件企业可以凭借丰富的人力资本优势,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丰富的软件产品。尤其对于国内市场,由于可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因此,更具有自身的优势。

  劳动密集型部门虽然进入门槛低,但市场竞争环境恶劣,虽然具有吸收大量就业的优势,但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原因:劳动成本上升、出口竞争),而生产和提供知识和资本密集的尖端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高度的竞争力,这同时也保证了就业上的竞争优势。对于这一点,对外贸易理论中的熟练劳动说、人力资本说、技术差距说、产品周期说等等理论已经作出了充分说明。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信息产业内部知识和资本密集的尖端行业,提高核心就业水平始终应该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和贸易结构提高的努力方向。这里所说的核心就业是指企业创新引发的就业。在信息产业中,这种核心就业多发生在前沿和尖端的领域中。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国际贸易,可以在拉动对信息产品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一国劳动力需求。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国际分工逐步提高和优化本国信息产业内部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这样才可以优化信息产业内部就业结构,提高信息产业的核心就业水平,达到增加劳动需求的长期目的。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