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酬
国际贸易英语翻译人才的素质研究
2009-04-25 09:45  浏览:525

  [摘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际间经济贸易交流,贸易交流日益频繁导致国际贸易翻译人才的大量需求,对国际贸易翻译人才的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本文将从语言素质、文化素质、国际贸易知识以及翻译理论及技巧等方面对国际贸易英语翻译人的素质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翻译人才 素质

  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冲击下,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商业文件,信函,以及商业谈判日益膨胀,而这一切商务往来,大都借助国际语言英语进行的。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国际贸易活动70%以上都用英语完成的。商务交际的激增,造成了国际英语翻译人才的奇缺,同时也引发了翻译质量的良莠不齐,因为译文质量的低劣而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也时有发生,为国家和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基于此,笔者拟就国际贸易英语翻译人才的素质,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语言素质

  从本质上说,“翻译应“忠实”、“对等”原则不是机械的、片面的,而是辩证的、普遍的、本知道,属常态;“改写”、“操控”等属特异的、非本质的,属偏态。” 因而“翻译不是静态的代码转换,而是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以意图为归宿,尽量使译文向原文趋同的动态行为”(赵彦春,2005:6)翻译的双语语码转化的特质,要求英语翻译人才必须具备坚实的业务素质,就语言素质而言,译者必须要打下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特别是要具有较强的双语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译者翻译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他对原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了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译者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领会掌握足够的英语词汇量,特别是国际贸易相关的专业词汇量,并能在口笔译中灵活运用;二要掌握系统的英语语法知识,确保在语言层面少出错误,或不出错误,以免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造成争议,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三要大量阅读国际贸易的相关英语原文文本,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悟能力。例如,一见到shipping advice 或shipping instructions马上领悟到shipping advice是装运通知,是出口商发给进口商的;而shipping instructions则是装运须知,是进口商发给出口商的;另外还要分清注意区分vendor(卖主)和vendee(买主), consignor (发货人)和consignee(收货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总之,英语语言基本功是国际贸易英语翻译人才所必备的素质,语言素质越高,翻译质量也就越高。此外,译者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

  二、文化素质

  翻译是以原文为本,以译者为中心,以忠实与对等的追求作为本质属性,竭尽全力使译文全方位靠近原文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的属性,要求译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化素质(崔长青:2007)。早在1987年Pitch就通过一项调查证明,指出:“伙伴间的依赖性越强,文化差异表现的就越明显”。而且经贸领域远比其他领域容易受到影响。因为交际双方主要关注国际惯例、谈判内容和所在国的政策,容易忽视文化方面的因素(刘齐生:2000)。Ruben (1976)是较早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的西方学者之一。他提出了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七要素:向对方表示尊重并对其持积极态度的能力描述性非评价性和非判断性的态度;最大限度的了解对方个性的能力;移情能力;应付不同情境的灵活机动能力;相互交往能力能忍受新的和含糊不清的情景,并能从容不迫对其做出反应的能力。根据跨文化国际贸易活动的特殊规律,笔者认为经贸活动中有效交际至少应具备三方面的能力。其一,文化敏感能力,指对贸易伙伴的文化背景有足够的敏感善于学习对方特殊的文化知识,如:语言规则社会规范,宗教信仰人际交往模式及民族性格等。Samovar Porter and Stefani(2000)认为正确的认知过程包括描写、解释和评价三个相关的方面。文化敏感能力就相当于认知的描写阶段,没有这种能力,就认识不到差异就有可能以自己的文化标准期待对方,从而造成交际失败。Charles Mitchell (2000)以一句很通俗的话(Culture sensibility is money)来说明文化敏感能力的重要性。他认为对潜在的商业伙伴的文化越敏感,就越能预料双方存在的差异,进而把差异带来的消极因素变为有利因素。其二,文化理解能力,指对贸易伙伴的行为采取非评价、非判断的态度。以他人的文化标准评价他人的行为。它包括跨文化交际学者提到的移情能力和对话式交际能力。移情能力指听话人从说话人的角度准确领悟其话语之用意(何自然:1997)。双方相互尊重不忽视特殊性对差异敏感有彼此相通(贾玉新:1997)。其三,行为变通能力,指交际者以变应变、不拘一格对不同的交际场合采取不同的方式的能力。笔者把它分为灵活性和适应性。“任何交际都是人际交际”“人和人之间可以谈话而文化之间是不能谈话的”(Scollons: 2000)。在跨文化经贸活动中以文化定势为基础,对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推断既有必要性又有危险性。并非所有的西方人都有相同的思维方式,也并非所有的中国人有同样的交际模式乙从理论上讲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思维方式、社交模式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首先是人际交际然后才是跨文化交际,这就要求交际者要有灵活性。面对不同的文化,除了适应别无他法。这种适应能力不仅指适应差异的能力,更指控制自我反应的能力。

  三、国际贸易素质

  国际贸易英语翻译人才,除具备以上语言素质和文化素质以外,还要具备必要的国际贸易专业素质,这样才能确保,英语口译以及笔译活动的专业化,知识化,科学化,才能确保翻译文本的质量。具体来说,国际贸易英语翻译人员,其一,应具备商品进出口贸易、国际经济合作等贸易实务知识;其二,应具备国际公约和惯例和国内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其三,应具备商品进出口贸易书信、商品进出口贸易电报、商品进出口贸易电传、贸易对象等贸易磋商方面的知识;其四,应具备贸易合同方面的知识;其五,应具备国际贸易中“指示标志”及“危险品标志”常用的中、英文用语、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颜色的不同喜爱和禁忌、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图案的喜爱与忌用等商品包装方面的知识;其六,应具备有关FOB、C&F、CIF三种常用价格的构成、CIF价格速算表和使用说明、出口商品盈亏率、换汇成本和外汇增值率的计算方法等商品价格方面的知识。此外,如交通与运输、保险、支付货币、商品检验、技术引进合同格式、国际合同公约、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也都在掌握之列。这些知识的掌握,将会极大地提高国际贸易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四、翻译理论和技巧

  对于国际贸易英语翻译员来说,翻译理论的掌握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对翻译活动来说至关重要。从语言层面上说,译员应掌握直译、意译、音译等相关的翻译理论;就文化因素而言,译者要掌握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身处国内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译员不仅要熟知中国翻译史上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及其翻译理论,如,严复的信达雅、郭沫若的风韵论、茅盾的神韵论、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王佐良的神似论、许渊冲的 “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三化”论:深化、等化、浅化;“三似”论形似、意似、神似;“三之”论知之、好之、乐之等。面对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更要学习领会西方先进的翻译理论,如奈达的功能对等论,纽马克的论,读者反应论等,逐步使自身的翻译理论水平国际化。

  [摘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际间经济贸易交流,贸易交流日益频繁导致国际贸易翻译人才的大量需求,对国际贸易翻译人才的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本文将从语言素质、文化素质、国际贸易知识以及翻译理论及技巧等方面对国际贸易英语翻译人的素质做初步的探讨

  在研习翻译理论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翻译实践,熟练掌握基本翻译技巧,如:增译法、省译法、倒译法、改译法、简译法、归化法、移植法、改创法、正译法、反译法、拆句法、合句法、重复法、省略法等种基本的翻译技巧,并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极大地提高自身的翻译速度和质量。

  五、结束语

  在国际竞争口益激烈的今天,没有高素质的国际贸易英语翻译人才作为后盾,我们很难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占得先机稳脚跟。面对社会对国际贸易英语翻译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国内外翻译的现状,尽快查找在语言素质、文化素质、国际贸易素质、英语翻译理论和翻译技法等诸多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尽快把国际贸易英语翻译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全面适应商场现代,贸易国际化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才能使我们的国际贸易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Mitchell, Charle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ultur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3]Ruben, B.D. Assessing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for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in Group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 1,1976:335-354.

  [4]Samovar, L. Porter, R. and Stefani, L. Communicatio Between Culture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Scollon Ron and Scollon Suzanne Wo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Discourse Approac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6]崔长青:《翻译的要素》[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7]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8]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刘齐生:“跨文化经济交往中的语言问题”《语言学论文集》VI).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10]赵彦春:《翻译归结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