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顺义区汽车制造业发展与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顺义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郊,城区距市中心30公里,总面积1021平方公里,拥有15个经济功能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是面向国际的首都枢纽空港、也是带动北京市区域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十一五”时期,顺义区作为首都现代制造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已连续3年增长20%以上,而作为领跑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中的龙头产业汽车制造业,在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稳定就业方面所起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仅2010年,全区生产汽车768892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3.6%,销售汽车768115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3.6%,汽车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整个汽车产业实现产值961.7亿元,占顺义区工业总产值的52.6%。截至2010年底,全区汽车制造业共吸纳就业人员2.2万人。
“十二五”开局之年,顺义区汽车制造业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北京现代三厂、北京自主品牌乘用车基地两项市区两级重大项目开工,预计两大在建项目将新增6500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关联产业新增1.35万人的用工需求。为充分把握并大力发挥“产业带就业、项目促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如何为本区汽车制造业提供“精细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成为当前急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汽车制造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
顺义区汽车制造业主要涉及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2个小类行业,全区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配套制造企业共计41家。其中,整车制造企业2家(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和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39家。
从2002年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下线第一辆轿车的“零起点”到2010年961.7亿元的总产值,历经7年,顺义汽车制造业实现了超高速跨越式发展,汽车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也翻了11倍。从从业人员数量及增长情况来看(如下图1所示),2002年至2010年间从业人员数量逐年递增,已由2002年的1994人壮大到现今22000人,年平均增长率232.16%。
图1.顺义区汽车制造业历年从业人员数量及增长情况图
2011年本区汽车制造业在建项目中有两项市区两级重大项目:北京现代三厂项目、北京自主品牌乘用车基地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70万辆整车产能,产值规模达1000亿元。预计到2015年,全区汽车产业规模将达到130万辆,汽车零部件、销售等相关企业将达到1000家以上。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基地项目预计于2013年建成,届时将直接拉动引进相关配套企业20余家,将带动3000人就业,所有配套企业全部投产后可带动1万人就业;现代第三工厂项目建成后,将带动3500人就业,即两大在建项目将新增6500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关联产业新增1.35万人的用工需求。
二、汽车制造业用工需求前景展望
通过座谈、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本区两大整车制造企业及其20家重点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进行用工需求调查得知:预计2011-2012两年内将新增就业岗位20460个。
(一)按职位类别分析
为摸清未来本区汽车制造业所需职位类别,特将本区汽车制造业岗位需求划分为四大类:中高级管理人员、中高级技术人员、一般技术工人及普通工人(生产线操作工),具体需求情况如下表1所示:
若按上述分类方法进行统计,本区两大整车制造企业及其20家重点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未来两年内用工岗位需求状况如下图2所述:
如上图2所示,从职位类别需求情况来看,普通工人(生产线)操作工为需求主体,占需求总数的73%,主要需求岗位集中于冲压工、焊装工、涂装工、总装工、库管工等职位;对于一般技术工人、中高级技术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需求分别占总数的12%、9%、6%,虽然需求所占比重相对于普通工人较小,但需求数量也均超过千人。
(二)按年龄需求分析
图3.顺义区汽车制造业2011-2012年重点企业新增用工需求按年龄统计分布图
如上图3所述,未来新增用工需求以18-25岁的青年劳动力为绝对主体,占需求总数的80%;对26-35岁、36岁以上两个年龄段劳动力的需求分别占总数的5%、15%。上述数据说明当前及未来两年内本区汽车制造业仍需大量青年劳动力来支撑其发展。
(三)按学历需求分析
图4.顺义区汽车制造业2011-2012年重点企业新增用工需求按学历统计分布图
如上图4所示,从学历需求情况来看,对中等学历的劳动力需求人数占到五成,对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劳动力的需求分别占总数的31%,13%,2%。上述数据说明,本区汽车制造业新增用工需求覆盖了各个学历层次,需引起关注的是对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高等学历人才需求量达到3200余人。
(四)按职业技能分析
如下图5所示,从岗位职业技能需求情况来看,对初、中级等级职业技能的劳动力需求量较大,分别占总需求量的55%、22%;对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分别占总需求的10%、1%、0.5%,上述数据说明现阶段本区汽车制造业的用工需求以初中级技能人才为需求主体,虽然对高级技能人才需求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对高级工及以上的高级技术人才2200余人的需求数量仍不可忽视。
图5.顺义区汽车制造业2011-2012年重点企业新增用工需求按职业技能统计分布图
三、顺义区人力资源与汽车制造业供需分析
(一)供需存在“总量矛盾”
近年来,伴随着先后建立的城乡统筹的就业管理制度、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城乡统一的平等就业环境和城乡统一的就业帮扶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如下表2、表3所示,本区农村劳动力一产及富余劳动力共计13547人,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就业率达88.33%;城镇劳动力一产及失业人员共计5800人,城镇劳动力二三产业就业率达91%。
2011-2012两年内本区汽车制造业将新增20460个就业岗位,而本区一产从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失业人员三类群体合计共计19347人,也就意味着即使本区一产从业人员全部转移到汽车制造业、当前区内所有的富余劳动力、失业人员也进入该产业,仍然不能满足未来新增用工需求数量。即当前本区汽车制造业供需双方存在“总量矛盾”。
(二)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
1、年龄段供求错位
顺义区(除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外)劳动力供给情况与未来汽车制造业用工情况从劳动力年龄段对比来看,16-29岁年龄段的用工缺口多达11145人;30-39岁年龄段用工缺口达874人;只有40岁以上年龄段供大于求,不难看出汽车制造业的未来用工是以青年劳动力为需求主体,而当前本区劳动力市场供给方则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为供给主体。
图7.按年龄分组供需对比情况图
2、学历供求错位
如下图8所示,本区(除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外)劳动力文化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状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本区劳动力市场供给主体,而汽车制造业未来需求则以高中及同等学历、大专及以上人才为主,特别是对高等学历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多达7200余人。
图8.按学历分组供需对比图
3、职业技能人才供需错位
如图9所示,本区技能人才只占劳动力总数的25.1%,其中初级工4.62万人、中级工1.42万人、高级工0.13万人,分别占劳动力总数的18.64%、5.74%、0.52%;技师及以上职业技能共计43人(其中技师28人、高级技师15人);说明现阶段本区面临技能人才短缺、高技能人才稀缺困境。而与汽车制造业未来用工需求情况对比来看,初中级人才供大于求,而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人才供小于求,且需求缺口相对较大,高级工用工缺口692人、技师用工缺口112人,高级技师用工缺口达85人。
综上所述,从本区劳动力市场供给与本区汽车制造业未来两年内需求对比情况来看,在年龄结构、学历状况及职业技能水平方面都出现了较为显著的“结构性”矛盾,表明当前本区劳动力供给状况已无法满足未来本区汽车制造业企业新增用工需求。
四、顺应汽车制造业未来发展形势,做好“精细化”就业服务的几点举措
综合上述分析,顺义区汽车制造业在人才需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所需人才总量不足,二是现有人才结构已不能满足未来企业需求,因而当前本区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依托“精细化”就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服务促就业的效能,要为本区汽车制造业全面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一流、富于创新的汽车制造业人才队伍。
(一)积极利用四大科技服务手段,助航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为解决本区汽车制造业人力资源短缺的困境,2011年我区将以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为重点服务群体,重点帮扶600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区将充分利用公益性就业服务网站“绿港就业快车”、“LED就业信息发布系统”、就业服务热线、就业服务短信平台四大项科技就业服务手段,全方位为高校毕业生及农村劳动力提供求职帮助,即通过科技化就业服务手段促进岗位信息的充分流动、充分共享,使顺义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可以方便及时地获得汽车制造业招聘岗位信息,从而让本区更多的富余农村劳动力获取到汽车制造业就业机会。
(二)构建优质高效劳务输入基地,不断开发引进优质劳动力资源
当前本区现有人力资源已无法支撑未来汽车制造业发展,只有积极引进周边区域或外来非顺义户籍人才进行补充:可着手先在顺义周边区县平谷、密云建立劳务输入基地,用于吸纳外省、外区劳动力;同时我们也要为来顺务工劳动力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多项服务于一身的“一条龙就业服务”,力争做到“输入一人、培训一人、稳定一人”,从而更好、更快的满足本区汽车制造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三)有效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做好汽车制造业人才储备性培训工作
面对当前本区高端人才严重匮乏,技能人才短缺、高技能人才稀缺的困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2011年顺义区将全面启动“221”金蓝领培训工程,培养200名技师、2000名高级技工和10000名初中级劳动力。并推崇“以师带徒”培训模式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全面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普惠化、持续化。本区城乡劳动力可以享受不限等级、不限工种的全程免费培训,对汽车制造业发展紧缺职业(工种),打破区域界限,区内、区外劳动力参加高级工以上培训均可享受政府补贴。
2、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对于本区不能培训的汽车制造业发展所需职业(工种),应充分利用全市高职院校的优质培训资源,打破区域界限,引入市场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采取“企业提需求、政府买单、学校培训、企业用人、劳动者受益”的方式,大力开展适应本区汽车制造业发展的技师级职业技能培训,继而促进汽车制造业人才队伍整体发展。
3、高效推行“校企合作”办学。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以本区汽车制造业重点企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的优势,挖掘企业实训资源,广泛建立集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工艺开发创新为一体的企业实训基地、实验室等培训平台;实现企业培训资源共享,培养学用结合的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零距离”衔接。政府对于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的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4、建立高技能人才突出贡献奖励机制。建立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奖励办法,面向全区各类企、事业单位生产服务一线技师、高级技师,选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技能高超、工作业绩突出、能够带徒传艺的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而鼓励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吸引区外高技能人才来我区就业,促进高技能人才结构优化发展。
(四)做好“四精”就业服务,多管齐下确保供需平衡
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应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以企业服务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围绕企业所急所需,改变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努力为企业提供形式多样、更加细化的就业服务,提高人力资源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继而为本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1、精准把握汽车制造业的人力资源需求。要建立用工岗位调查制度。坚持汽车重大项目建设与就业需求预测同时进行、与安置城乡失业人员同时进行、与提供就业服务同时进行的就业“三同时”制度的要求。并借助区、镇、村三级精细化求职服务平台,全面及时掌握全区求职信息和岗位需求信息,从而提升汽车制造业供需人职匹配率。
2、精心做好“高技能人才”挖掘、引进及储备工作
各级公益性就业服务机构应: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全面掌握本区高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状况;应设立高技能人才服务窗口,实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用工备案等“一条龙”服务;打破高技能人才引进的身份、地域等限制,及时向用人单位推介有意愿来本区汽车制造业工作的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
3、精诚搭建多种优质供需“见面”平台
(1)加密举办现场招聘会次数。2011年本区将为汽车制造业企业加密举办现场招聘会,以2009年本区推出的“精品指导+精品洽谈”模式的精品专场招聘会为主,小型例行综合招聘会为辅、送岗位下乡招聘会及适合不同群体的主题招聘会相结合的形式,营造全区上下“周周有招聘,日日有洽谈”的良好就业氛围。
(2)注重提升招聘会质量。本年度,区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入企调研”小组,将广泛深入本区汽车制造业企业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相关企业实况、职业环境、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等等,并制成“企业电子档案”,作为精品指导的素材,在会前、会中为广大求职者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示,让广大求职人员能够更加深入的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继而更好的把握就业机会。
4、精力做好后续跟踪服务
(1)跟踪企业回执结果。各级公共就业服务人员在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服务的三个工作日之内,需主动向企业争求反馈意见:需详细了解服务的实效,查找出匹配率较低或匹配不成功的原因,并需要与企业就下一步招聘活动的实施进行研讨;此举目的在于通过不断调整我们的服务方式、内容,切实解决企业招聘难题。
(2)做好企业在职职工职业指导工作。鉴于当前本区汽车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居高不下的员工流失率,公益性就业服务机构应加大对汽车制造业企业员工的在职职业指导力度,拓宽授课范围、充实课程内容、并研发多种高效授课形式,在与企业方进行深入研讨的前提下,将指导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在为本区青年劳动力做入职职业指导课程时,就要把“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作为讲授内容的重中之重,要与企业共同研讨青年劳动力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并引导青年劳动力制定清晰的个人目标,旨在通过职业指导的力量,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继而促进本区劳动力稳定就业。
“十二五”的序曲已经唱响,顺义区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顺义百姓将借助精细化服务平台走向蓬勃发展的汽车制造业,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顺义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