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生态
特朗普的反ESG情绪,干扰不了国内从业者
2024-11-19 08:58  浏览:133

美国ESG的命运,将取决于特朗普的轨迹。” 一位ESG投资者这样说。

过去一周的热搜无疑被美国大选霸占,从特朗普险遭暗杀到拜登宣布退选,美国总统大选经历了一场史诗级的drama。从目前的选情看,特朗普在各项民调中都处于领先位置,极有可能再度重返白宫。

对于气候治理、能源转型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政策,这并不是件好事。

在上一任期中,特朗普是个十足的ESG反对派。他不仅认为气候变化是骗局,还直接退出《巴黎协定》,强烈支持化石燃料,放宽燃料政策,带领盟友支持反ESG运动等。

在今年的总统竞选过程中,特朗普不止一次对外表示将会:“终止清洁能源政策”,再次将美国的ESG问题升级为两党权力之争,甚至沦为这场政治博弈中的“牺牲品”。

今年是联合国契约组织提出ESG理念的第二十周年,但相比其他成熟的市场理论,ESG仍然在矛盾与摸索中前进。

把视野拉回国内,ESG虽然仍处在早期阶段,但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是:ESG开始从一个时髦的舶来品走向本土化。企业不再问“什么是ESG”这种问题了,而是进入“怎么做”、“怎么做更好”的2.0时代

特别是今年以来,ESG圈颇为热闹,重磅文件接连发布:

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公布,多处提及加快推进关于生态环境相关体制、体系等顶层架构建设,并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

5月27日,中国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基本准则》)。这意味着构建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已正式拉开序幕。

5月1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也正式实施,标志着ESG信息披露,已正式进入强制时代。

此前,不少ESG从业者都曾有这种观感:即使ESG早已是烈火烹油之景,但不少参与者仍是 “为了做ESG,而做ESG”。企业交作业式地发布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有种“赶鸭子上架”的特点,质量更是层次不齐。

而这背后的原因,便是源于“本土方法论”的缺失。

今年一系列ESG新政的出台,都在给市场传递一个信号:一个更接地气的ESG本土化生态,正加速到来。

ESG热度持续高涨,几乎每一年都被冠以“元年”的称号。到了2024年,“ESG元年”的概念再次被赋予新的内涵:从务虚走向务实,从照搬借鉴,走向本土探索

从椰子鸡到“氛围组”,ESG泡沫背后的荒漠化

如果ESG在前几年还是“看上去很美”的状态,那么如今则到了“在门口敲门”的阶段。ESG火了,并以破圈姿态被更多人熟知。

比如,有人把它叫做“椰子鸡”(ESG的谐音)。

“椰子鸡和ta的朋友们”,是一个ESG主题漫画连载栏目,由国内评级机构商道融绿团队推出,目前已发布将近70期内容。

“漫画里还加入了‘猫玛尼’(意为“money”,钱)和‘狗里克’(意为“leek”,韭菜)的形象,主要科普ESG投资与实践领域的热点话题。”商道融绿机构服务副总监毕连珊说。

“特斯拉炖的鸡好吃吗?”、“如何正确地‘挖煤’”、“负责任的银行长啥样?”……每期漫画都以创意小故事的形式推出,让专业性内容更易被大众接受。

毕连珊介绍,在科普漫画的基础上,他们还推出面向ESG机构和人才的专业学习平台——椰子鸡课堂,目前已覆盖气候变化、TNFD、国际倡议、绿色金融、信息披露等议题。起初以金融机构从业者为主要学员,但特别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她明显感到赛道在变热:学员画像更多元了,目前有近一半是来自企业的ESG相关人士,还有一些是来自高校的学生。

当ESG开始破圈,也同样面临大量泡沫。从ESG拯救天坑专业、ESG人才月薪炒到15万,再到“开会不谈碳,档次降一半”的现象,ESG生态充斥着大量噪音。

毕连珊把这种热火朝天的景象称为ESG的“氛围组”。她觉得这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一方面如大浪淘沙,当更多参与者参与进来后,利于提升社会认知度和业者素质,但另一方面也更需警惕“漂绿”、“漂ESG”的情况。

“2021年前后,一级市场关注ESG,基本上是以主题投资为主,新能源、医疗、教育等行业的热度很高,因为他们一看上去就非常‘ESG’。但单从‘赛道’角度考虑是不够充分的,新能源企业的ESG表现就一定好吗?采矿业就一定做得不好吗?”毕连珊说。

有人说:眼下的ESG不光是泡沫化,把泡沫扒开之后,背后其实是荒漠化。而荒漠化正是源于工具、标准的缺失。

ESG持续升温,但缺乏本土化ESG信披标准一直是市场最大的痛点。虽然任何行业都值得基于ESG“再做一遍”,但没有政策工具的方法论指引,ESG仍然难以和实际业务相关联。

道理都懂,但企业还在“表演”ESG

不难看出,企业对ESG的认知已经到了2.0时代。

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成立ESG或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设立ESG专岗;还有的公司则开始未雨绸缪,即使是合规压力相对较小的非上市公司,也开始主动做ESG信披。

拥有出海业务的企业,往往是转型ESG的先行者。快速响应来自海外政策和客户的ESG诉求,已成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拿下订单的加分项,也是开展ESG工作的直接推动力。

欣旺达是一家锂电池制造商,其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已超过40%。欣旺达ESG管理经理刘程曦告诉36碳,越来越多的国际客户在供应商审核表中,加入可持续发展维度的评分,例如企业的CDP(碳信息披露)等评级达到一定级别,将有机会获得额外加分。

“不同客户有不同需求,我们得‘取并集’,并筛选优先级。比如很多客户会询问我们是否加入SBTI (科学碳目标倡议),即使短期内需要投入额外成本,这项工作也要提到更优先的位置。”他谈到。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沃太能源的Samantha,她在公司董事办负责投资者关系和ESG工作。

沃太能源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储能系统提供商,于2022年底递表科创版IPO,目前约有60%的业务在海外市场。

“特别在近两年,欧盟ESG政策收紧,我们时常收到来自海外大客户的尽职调查要求,通常以问卷填写或者第三方审厂的方式,调研ESG工作情况。” Samantha说。

当直面来自客户订单的压力时,标准化的ESG工作更为紧迫,也更为精细。

“复杂”,是这些ESG从业者们不约而同提到的一个形容。

刘程曦告诉36碳,在此前国际权威性的ESG信息披露标准中,披露要求、议题分类、侧重点等内容与国内的通用表述、国内相关政策法规要求、企业现状并不完全一致。

国内企业在参考国际标准进行ESG信息披露时,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国内企业在参与ESG评级时,也会出现因表述和分类不一致而导致相关信息未被准确抓取,进而影响评级分数的情况。

沃太能源的Samantha也谈到,沃太能源是家储能系统提供商,相比上游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很少涉及有害废弃物,但“废弃物管理”这一实质性议题在SASB的行业标准中处于较高优先级。如果为了满足所有披露标准,在公司内部强行要求编制制度、专设岗位和推行实践,就有点“表演ESG”的成分在了。

天下苦“ESG标准”久矣。

“有句玩笑话说‘ESG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华熙生物ESG战略管理中心总经理朱思楠说。“ESG包罗万象,但如果和实际发展现状脱钩,就只会浮于表面。”

华熙生物是一家生物科技、生物材料全产业链平台公司,于2019年11月登陆A股市场。尽管公司内部已逐渐形成ESG管理体系,但在ESG信披方面却仍旧面临“四处借鉴海内外各种标准”的痛点。

朱思楠表示:“一些西方社会的文化议题不适用于本土环境,特别在‘S’这个层面。而一些符合本土诉求的议题,无法准确对位国际标准,降低了信披精度,很难被外界识别、认同,这就脱离了ESG本身的初衷。”

从空中楼阁,到本土药方

新规密集出台,“横向可比,本土特色”是ESG圈内人的主流观感。

无论是财政部发布的《基本准则》,还是三大交易所发布的《指引》,二者都是在接轨国际的同时,突出中国特色

首先,二者都延续了国际ISSB准则中的“四要素框架”的披露要求,即治理、战略、风险和机遇管理以及指标和目标。

“特别对于出海企业来讲,这有利于和国际市场对话,让海外企业更理解我们的表达,也利于评级提升。”欣旺达的刘程曦说。

二者差异主要体现在适用范围层面,《基本准则》的适用范围更广,面向所有企业;《指引》则面向上市公司。

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谈到,《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和A股指引共同形成了我国企业可持续披露的若干共识。

不过二者也有差异,从具体议题看,《基本准则》中没有提及任何一项特定议题,未来还会在具体准则中披露特定议题。

A股《指引》则是面向上市公司的完整的指引文件,既包括一般要求,也包括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相关的21项具体议题,上市公司可以按照指引直接编制报告。

在本土议题方面,《指引》提到的乡村振兴、社会贡献、创新驱动、平等对待中小企业等,都属于本土特色议题。同时还新增利益相关方管理、尽职调查、灵活就业、普惠金融、碳排放权交易情况等要求,更具本土价值。

ESG规范接连出台,本土信披标准的空白将被填补完善,企业四处借鉴海外标准却“吃力不讨好”的情况,可以画上句点。

ESG,正在从一句虚无的空中楼阁,开始扎根本土语境,走向一种更接地气的具体实践。

祛魅ESG名词本身,去摘更高的果实

在ESG领域,低垂的果实都被摘完了。”一位ESG行业专家这样说。

如果说以往的ESG报告总是被写成一部好人好事集,未来企业得更“诚实”才行。

刘程曦向36碳表示,未来的ESG信披要求会更侧重整个ESG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即基于“治理、战略、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四要素框架。从顶层设计、风险识别到具体措施,都要做披露,这让ESG信披要求更上了一个台阶。

这意味着,好事、坏事都要披露,还要讲明白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关心人类,关心地球。这种话谁都能说两句,但背后各有各的立场。随着政策标准完善,在ESG报告中讲故事的策略要被禁止了。”一位ESG从业者向36碳表示。

当ESG要求进一步延伸到毛细血管,也给企业收集数据带来更多挑战。

“有时候挺哭笑不得的。举个碳核查的案例,我们需要到处询问用油、叉车、灭火器等情况。在没接触ESG工作之前,我肯定想象不到这其中有这么多细节。” 她已经对“ESG“名词光环祛魅,开始更落地地去想问题。

她谈到,这部分工作已形成SOP(标准操作流程),而且必须得“向前一步”。在ESG工作追踪表格中,董办团队会记录下报告编制过程中发现的种种不足:有时是缺乏统一口径,有时是缺少量化记录。

“准备ESG报告不是机械地收集资料,而是在摸家底过程中查漏补缺,最大化发挥这些指标的意义与价值。ESG变化太快,我们得成为‘行走的百科全书’,才能更好协助到各部门。“Samantha说。

“本土信披标准更清晰地固定下来,我们未来开展ESG工作也将更有针对性和‘接地气’。ESG的推动力首先是来源于业务,理清了需求再找解决方案,而不是听由第三方机构的游说,毫无方向地既要又要。” Samantha谈到。

本土ESG新规的陆续出台,给原本荒芜的本土ESG信披市场,种下一颗新的种子,让2024年再次被定义为ESG的一个新元年。

当然,这依旧只是开始。站在一条更清晰规范的ESG跑道上,参与者们能否“说到点上、做到点上”才是接下来的重要一步。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