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生态
分析:本土管理咨询业面临的五大烦恼
2007-12-31 17:52  浏览:277

  “你搞垮了多少家企业”,这是流行于本土管理咨询业的一句“问候语”,从它的背后反映出此行业杂乱无序的悲惨现状。  

  数十年来,以麦肯锡、毕博等为代表的国际咨询业巨头,纵横驰骋于世界市场,其经营业绩傲然于众多工商企业。也正是缘于此,管理咨询业的作用和力量日益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  

  反观国内管理咨询业,虽然至今走过十个春秋,但发展迅速。据有关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咨询机构万余家。与此同时,由于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业界频遭诟议:咨询到底能否提高业绩?甚至某些圈内人中流行着这样一句“问候语”:你搞垮了多少家企业?  

  五大烦恼  

  一、企业数量虽多,但规模大多不大  

  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咨询公司3万余家,其中真正长期从事咨询服务的仅1500余家,且大多是从点子公司、广告公司起步,人员不多、资金少、知名度低、管理落后,年营业额达数千万元几属凤毛麟角。  

  二、咨询服务的质量和层次不高  

  一些咨询服务提供者理论上缺乏系统性,且大多缺乏实际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经验,其咨询实践或者流于点子大王似的炒作,或者属于教条主义的生搬硬套。更有甚者,将所收集的信息原封不动地提供给企业,甚至提供虚假信息。据零点调查公司的有关调查,企业对接受管理咨询的满意率仅为55%。  

  三、管理咨询人才匮乏  

  国内咨询公司中主要有以下几类人从事管理咨询业务:某些经济学家及各类专家,如法律、金融、财务、人事、工程等;部分国外留学回国人员;各类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营销顾问公司等机构内的业务人员;从国内新闻机构跳槽单干的个人;曾做过企业市场营销工作、后改行做咨询者;刚从学校毕业的MBA.  

  无可否认,这些人从事管理咨询具有其自身优势,但企业咨询更需具企业管理经验、精通企业经营的人才。据悉,在美国的兰德公司,专家占全体员工的88%,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28%,物理学家占12%,数学家占14%,计划统计专家占9%,经济学家占15%,社会学家占6%,运筹学家占4%。  

  四、管理模式幼稚  

  国外咨询公司具备严密的操作规则和管理程序,公司内部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控制服务质量。如严格筛选雇员,并确保其经过专门培训;为某一特定客户服务的项目小组在规定年限内不得为这一客户的竞争对手服务等。而国内咨询公司,约30%连机构简介都没有,30%的机构没有业务发展计划,超过40%的机构没有人员培训计划。  

  五、咨询手段落后  

  许多机构仍停留在上门调查、电话访问、表格统计等传统方法上,收集的信息准确率不高,时效性不强,很难起到系统、准确、及时的判断和决策作用。  

  专家剖析  

  上述“五大烦恼”中,关键还是在于人才的极度匮乏。最近,有关媒体从这一角度剖析了我国管理咨询业存在弊端的原因之所在:首先是能人依赖型。咨询企业的创业者、初始的合伙人往往较强,但很少能随企业规模的扩大保持初创时的整体强大,企业规模越大,整体水平越差。因为优秀的咨询人才实在匮乏。  

  能人依赖型咨询企业的卖点就围绕那么一两个人,他们四处讲课,打动客户。获得项目后,实施的却是另一些人。很多接受咨询的企业主有这样的感觉:当初听课时的良好印象和项目实施的实际结果相比,差距巨大。因为企业必须追求利润,“能人”深知公司里没有比自己更好的销售员,把自己限制在具体项目里就会降低公司的产出能力。  

  其次是学院派型。所谓“学院派”可分两类:一类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力甚差,具体表现为:一是由于本身缺乏实践经验,不知如何把理论和客户具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只能照本宣科;二是不能解决不同企业相同表象的问题;三是因缺乏社会经验而难于深入企业内部。另一类“学院派”则并非真的够“学院”,读书少,知识落后,且缺乏批判性吸收能力。  

  针对上述情况,有关专家指出,相对于其它行业,目前国内管理咨询市场进入门槛太低,这是造成国内咨询市场质量参差不齐却竞争激烈的最主要原因。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