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配合股份制改革及公司上市,中国银行正在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对中行各级管理岗位实行竞聘上岗工作。中国银行人事改革可谓积极而稳妥,在干部的竞聘上岗中,委托专业人才测评机构,采用现代化的人才测评技术,提高人才选任的成功率。北京智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测评顾问于2002至2005年间,为中国银行提供多次人才测评咨询服务。在2004-2005年,协助中行在省级分行实施了多项干部竞聘上岗工作,在如何操作国有商业银行竞聘上岗工作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公平性
中行委托专业的人才测评机构协助其进行干部选拔,除了引进现代人才测评的技术和方法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行领导看重第三方的公平性,避免大家意识里容易产生的不公正感觉。作为人才测评机构,必须以实际行动树立公正客观的形象。
1、人才测评过程要公平
这是从专业的角度讲,对所有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题目的内容、做题的方式、时间和要求、地点及环境等方面,要做到一样,也就是结构化,甚至测评室的温度和光线都要考虑到。
2、处理好与竞聘者的关系
有的竞聘者有一种心态,觉的与主考官拉近一些关系可能更有利,因此测评前后会有一些主动与考官拉近关系的行为。对这一现象要在测评前就与所有的竞聘者讲清楚。遇到这样的事情,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坚决给予避免。
3、“避嫌”
受客户方领导委托承担干部测评的重任,会受到客户方的重视。这时要注意与行里人员(包括行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测评结果出来之前不谈论与竞聘者有关的问题。一方面保证测评的独立性,同时也维护客户方领导在此事上的公正态度。否则,即使是客观公正的,也难免他人怀疑你的公正性。
智鼎公司在为中行进行干部选拔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每一个细节,在独立、公正和客观方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二、胜任力模型是关键
智鼎公司对中行竞聘管理岗位的干部进行素质测评,采用的是评价中心技术。如果在测评之前,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胜任力模型,对于形成科学的人事决策非常重要。
利用评价中心多角度、多工具和多专家的人才评价方法,可以把竞聘者的素质特点剖析的非常清楚。比如我们发现两位竞聘分行行长的人员,一位个性较强,有主见,在决策过程中讲求效率和速度,但有时会忽略他人的感受;而另一位做人的思想工作方面能力较强,做法比较民主,更细致一些。别的方面两人没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没有一个针对该岗位的胜任模型,确实让人不知道该用哪个人好。我们经过访谈,了解到目前该岗位两位班子成员个性和能力都较强,因此在岗位胜任力模型中,把“利用班子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作为很重要的一项胜任力。不言而喻,我们就会在给第二位竞聘者评高分了。
三、要综合使用多种人才测评工具
任何一种人才测评工具都有其片面性,如面试往往不能有效地了解候选人在团队中的行为表现,因此,必须有小组活动测试作为补充。再如,笔试虽然能够快速测试候选人的分析能力和业务知识,但是,有的人虽然在这些方面不能得高分,但有很强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也能够弥补基础素质方面的缺点,做出优异的业绩来。还有,面试时我们采用了行为型面试题目,但是,有的人可能没有相关的经历,或一时回想不起来自己的实际经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笔试的方法来考察候选人对于假设情景题的回答,以弥补行为面试法的不足。
总之,综合使用多种人才测评工具虽然花费的时间多,但和增强预测成功率的收益比起来,这种花费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四、对银行业务的熟悉了解非常重要
北京智鼎公司由于长期与银行合作开展人才测评服务,对银行的业务战略、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企业文化和人员状况都比较熟悉,这为准确、有效地开展人才测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人才测评过程中,主要使用了评价中心技术。这一技术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来考察竞聘者在相似工作情境中的工作潜力。北京智鼎公司在与银行长期合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和经验,为出题和组织测评提供了很好的便利。如无领导小组讨论、文件筐、结构化面试等这些题目,均来自银行的实际业务和管理情境,提高了测评的表面效度,受测者在这些情境中能够充分地表现。智鼎公司的咨询师再结合自己的心理学专长,就能够把受测者的潜质充分挖掘出来,避免了有些题目脱离受测者实际的情况。
五、决策时要考虑候选人的其他信息
利用评价中心技术主要考察竞聘者的工作潜力,根据客户方的实际需求,还可能结合其他的考评依据对竞聘者进行人事决策,这样能够使人事决策更加全面、合理。比如,我们在有的省行做干部竞聘上岗的时候,我们提供的人才素质测评成绩占其竞聘上岗总成绩的一定比例,然后其过去工作中的业绩考核和员工民主评议各占一定的比例,三种方式结合起来,形成最终的人事决策方案。这种操作方法在实际当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人才测评成绩代表了潜力,业绩考核成绩本身也能够说明其具备一定的能力,同时能够服众,而民主评议代表了竞聘者的群众基础,也就是品德的方面,这样使整个决策显得更加全面,更易得到银行广大职工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