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家公开发行的、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的杂志《财智》的邀请,将在本文中结合自己最近五年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两地对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对EAP在中国的发展做一个专述性探讨。希望这种分享能够对EAP同行和所有的EAP受益者带去帮助和启发,并能够进一步推动EAP在中国的发展。
EAP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EAP核心内容是通过向一个企业或组织机构内的员工提供关注个人心理和行为健康(在国外通常的说法是精神健康,即Mental Health)的各种服务来达到提升他们的个人生活质量和工作绩效,从而使员工个人和组织都能够收益。
事实上,在中国的企业很早就有关注员工身心健康意识,尤其是在最近的20年来,开始强调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关注员工管理问题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等。另外,随着中国心理咨询业的发展并开始走出校园,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卫生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
但是,采用EAP模式来关注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和组织发展只是在最近的4-5年内才开始的,主要是首先从在国内的大型外资企业中开始流行起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带来包括EAP在内的各种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
另一方面,EAP在西方国家发展了二、三十年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也开始了对EAP全球化的关注。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支独秀,中国这片经济发展的热土自然受到全世界的青睐。EAP登陆中国成了一个必然的结果。
在这种背景下,诸如惠普、摩托罗拉、思科、阿尔卡特、诺基亚、爱立信、北电网络、可口可乐、杜邦、宝洁和亨斯曼等一大批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IT行业的外企纷纷开始启动它们在中国境内的EAP项目。虽然,一些外企采用内部的EAP服务模式,即由公司内部的EAP专门人员来提供或协调相关的服务,但是为了绝对保障员工的个人隐私性,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由外部专业机构来提供EAP服务的模式。国外的EAP服务机构也因此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如在亚太地区比较活跃的澳大利亚国际心理服务有限公司和香港亚太天力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等。有的EAP服务公司采用诸如电话等远程服务方式直接从国外向在中国境内的员工提供服务,某些EAP组织干脆把有关的EAP研讨会开到了北京。
但在中国境内接受EAP服务的对象除了少数的外籍员工外,绝大多数是中国的本地员工。由于文化背景、员工的观念或意识等的差异,面向本地员工的EAP服务内容和方式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必须由本地的专业人员来向本地员工提供相关的服务。
因此,一些本地的EAP服务机构也相继出现,如总部在上海的中国EAP服务中心和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公司等。并且,一些本地企业也开始使用EAP或相关的服务。如联想集团、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上海大众集团等。
相信随着本地企业的对员工关注的日益加强,相关的意识或理念越来越清晰,加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推动和来自本地高校和研究单位的支持等,中国本地的EAP行业会变得日趋成熟,EAP也会成为向企业员工提供的一种非常普及的服务。
EAP在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EAP已被公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它既可以帮助员工及其家属更好地面对在个人生活和工作生涯方面的种种困惑或问题,同时也能够因此而帮助组织机构更好地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EAP能够很好地体现人文管理的精神:关注人、尊重人、注重人的价值、帮助人面对困难、开发潜能、以及保持人的心理健康和成熟等。但是,就和任何其它新生事物一样,EAP作为一个起源于西方社会的一种服务模式也将经历一个适应当地文化和人群的过程,其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面临相当的挑战。
比如在EAP的推广方面,会碰到来自许多方面的困难。EAP服务机构通常是把它作为一种有偿服务推广给一个企业或组织的,然后由企业组织再作为一项福利项目免费提供给员工。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组织会特别关注它的成本效益或投资回报,但如何在短时间内来评价一个EAP项目的成功与否,是具有十分的挑战性的。事实上,一个企业组织是否接受EAP与该机构的决策者们对人的观念和意识是非常相关的,同时也决定于他们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其对工作结果的影响等方面的敏感性。所以,靠专业的EAP服务公司单枪匹马地作战,成效会很不显著。也许政府部门的某种形式上的支持、政策上的倾斜、以及加强对员工心理健康保护的宣传等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EAP服务机构的压力和企业用户的负担,扩大EAP的推广力度。当然,来自咨询公司的宣传、市场培育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决策者的意识,推动EAP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