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
R&B之管理艺术——如何对80后有效管理
2007-08-12 17:09  浏览:272

      大多数行业的销售人员都是吃青春饭的。年青,是这个职业的代名词。据统计,20—26岁在这个职业人群所占的比例达70%以上。这就意味着,在2006的今天,80年代出生的人群已经成为了销售人中的多数派。虽然现在还不能称为主力,但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主流力量,可以说决定着众多企业不久之后的兴衰命运。得之则生,失之则亡。如何对80后营销人进行高效的管理,已经成为营销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一、避开80后管理之误区

      相比60年代生人的吃苦,70年代生人的听话,80后青年被冠以太多负面的定义。诸如“80后营销人缺乏吃苦精神、心高气傲,个人英雄主义过强,团队能力差,学习心态不端正,过于浮躁,缺乏敬业和职业精神,承压能力低。”管理者不禁叹息,太难管了太难管了。

      其实,抱有这样的观念已经走入了一个严重的误区。众所周知,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如果管理者戴上这样一付厚厚的有色眼镜去看待80后营销人,只会造成“你反感,他郁闷,鸡同鸭讲”的局面。其后果是非常严重可怕的。

      其实上面所述的那些负面定义正是关于“青春”的一个重要注脚。老夫都可以聊发少年狂,何况是正当年的80后如假包换的年青人。想当年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时,哪个不是“胸怀豪情万丈,目空天下无人”。待千锤百炼之后才能爬上眼下的管理岗位,不还是会在几杯酒下肚之后,追忆当年激情。当年我们的师傅都能容忍我们的种种不是,对我们引导与栽培。那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对自己的徒弟理解宽容呢?

      “他们很懒,缺乏进取心”,很多管理者这样评价80后营销人。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看法。其实80年代之人相比60代70代更加具有竞争精神。60代70代在小时候是“祖国花园中的花朵”,80代则是“温室里的小花”。花园中的花朵都是差不多的,没有多少竞争的必要。而各家各户中的温室小花却是在家长的督促下早早地就开始了比拼。可以说80代从小就被灌输了更多的竞争意识。笔者与许多80代有过相当的交流,深切感受到他们那种长久养成的竞争意识、出人头地的渴求。在这种意识下,充满着热辣辣的进取精神。而这不正是作为营销人的优良素质之一吗?

      二、把握80后管理之核心

      管理成功的核心首先在于是否能抓住管理对象的本质,并施以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对人员管理的核心则是对象的价值观。而对于一个群体管理成功的核心就是把握该群体的信仰。80代的信仰很简单,就是“阿曼尼”。不是‘AMANY’而是‘Ah Money’。笔者指出他们的拜金主义,毫无贬义。可以说从古至今,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是拜金者。当然也有不同信仰者,而我们要管理的就是普通人,那些非普通人轮不到我们来管理。

      80代人的“阿曼尼”信仰之所以与60代70代不同,在于60代70代在小时候被动接受着一种理想化得虚无的信仰,而80代在懂事起就真真实实地接受着“Money”的影响,手上摸到的是,看到别人拿着的是,听到他人发达的也是。相对于我们对金钱的‘欲说还羞’,他们对金钱的追求则是直截了当——‘Ah Money’。

      这种信仰对管理最大的影响就是,管理者无法用多少虚的精神法则去激励他们,令他们激动的就是直接到手的利益。他们也会允许不是“Cash”,但一定要可以用“Money”进行衡量。为了一个销售之星的称号可能让我们少拿一点提成,但80代营销人绝对不干。名也要利也要,为了后者宁愿放弃前者。

      三、创造80后管理之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但同时更是一种艺术。对80后进行有效管理的思路与方法,组织起来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关于节奏的艺术。

      每一代的年青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艺术。50代有载歌载舞的秧歌,抒发他们的理想;60后有雄纠纠的革命歌曲,点燃他们的青春之光;70代是陶醉于摇滚、霹雳舞,释放着他们的情感;则是RAP是街舞,张扬着他们的个性。

      从上几种不难归纳得出,青春之歌的最大特点就是——强烈的节奏感。而80代热衷的RAP更是以节奏为主体,歌词反而只是陪衬只是载体。要掌握80后管理之艺术,就一定要能跟上他们的节奏。

      RAP节奏的特点之一就是快。所以我们在管理80后营销人时,就需要用一种快的节奏,快速的培训,快速的计划,快速的反应,快速的奖励,快速的提升。

      RAP节奏的特点之二就是变化,那什么快三快四的分类在这里完全不适用。所以我们在管理80后营销人时,就要不断创新。计划不能固定,内容不同千篇一律,培训不能单一模式,激励方式不可以老土。

      四、 理清80后管理之思路

      在避开管理之误区,把握了管理之核心,创造了管理之艺术之后,不难理清一条关于80后管理之思路——“小中见大,粗中有细,张驰有道” 、

     “小中见大”之‘小’指的是个体,‘大’则是指‘团队’。意思就是在适度地发挥80后营销人个性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组织与调动,充分发扬团队精神。

     “粗中有细”之‘粗’指的是开放式管理模式,‘细’则是指细致到位的监控。意思就是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宽松的工作氛围,放开手让80后营销人去开展工作进行创新,同时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工作实况及个人成长,予以必要的及时的指导和教育。

      “张驰有道”就是将管理艺术中的节奏感充分运用,适度放松与收紧管理的尺度,交替进行,与80后营销人内心的RAP节奏产生共振,从而激发更为高涨的工作激情与能量。

       五、运用80后管理之方法

      对80后营销人管理应该围绕着他们的“身、心、技、能、愿”五个方面进行,身是指考勤之类的人身管理;心是指工作心态;技是指专业知识销售技巧;能是指工作水平应变能力;愿是指发展愿景职业定位与规划。故此有如下五大类管理方法:1、欲擒故纵;2、模范激励;3、贴身栽培;4、放手一博;5、度身裁衣。

      1、欲擒故纵;80代人很追求自由,而作为相对自由的营销人更加喜欢无拘无束。他们希望的领导是“只求结果,不问过程”。只要他能按时完成销售任务,对他的考勤,对他的工作时上网打机QQ就不要太多过问。然而如果任由他们这样散漫下去,不单是公司的制度不保,形如虚设,对其自身的成长提高也不利。所以在‘纵’之外也必须‘擒’。

      2、模范激励;由于从小就成长在一个变化迅速的时代,光怪陆离的环境下,80代人的心态自然是很容易不稳定的。跳槽跳行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如果不能令其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心态,那么我们的管理工作也就是建立在一个不牢固的基础之上。如果单凭管理者之力,想去调整这些个性十足的80后营销人的心态,将会是一件非常费力的事情。为此我们有必要借助偶像的力量。作为60代70代小时候的模范就只有那么几个——董存瑞、雷锋,待长大后才发现那几个并不适合于做全部人的模范,只有另外寻找属于自己的榜样。而80代在他们几岁时可能就知道了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十来岁时就发现财富榜样离自己并不远,就在国内有张朝阳、丁磊,至于歌星影星的偶像更是多不胜数。那些人的成功令80代早早地立下了明确目标。作为管理者就应该教他们不仅要从偶像的身上知道什么叫成功,更要学习如何走向成功。从而引导他们端正工作心态,踏实努力与坚持。具体的方式有,培训、训练、会议时以事论事、树立公司内部榜样,还有平时与他们进行有指向性的交流聊天。

       3、贴身栽培;80代不象我们小时候大多数都属于‘放养’地长大,很多东西都靠自己自觉学习。他们不是在爸妈的督促下学习,就是在祖父母的贴身陪伴下成长。可以说很多80代人在学习的自觉性之上不高,或者是没有人督促反而不习惯。面对这群人,没办法,只有我们辛苦一些,细致地给他们培训,贴身地对其督导。手把手地传授产品知识与销售技巧,一遍不懂只能第二遍,还是不会再来第三遍。不可能象我们的师傅,教了一遍就板起脸来。

      4、放手一博;给予他们更大的工作空间,多给机会他们去尝试去创新。同时要给予积极的指导与协助。不仅令他们有张扬个性的机会,真实感受到公司是他们发挥的舞台,更令这些80后营销人积累下宝贵的实践经验,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度身裁衣;愿景不光是个人工作时的精神支持,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基础。作为讲求个性的80后营销人,他们的愿景也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管理者就应该将每个人的想法结合他们各自的能力经验,度身裁衣,为他们制订合适的发展规划。同时提供恰当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得偿所愿。这样才能真正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及对企业的忠诚和凝聚力。

发表评论
0评